洞庭湖碧螺春,茶中名媛的芬芳傳說
碧螺春是中國有名的綠茶,屬於中國十大名茶的一種。
狹義上,單指產於江蘇省太湖旁邊東西洞庭山的洞庭碧螺春綠茶;
廣義上,可以指所有採用碧螺春工藝製作而成的綠茶。

台灣新北市三峽區茶農,自1949年後,接受江南茶人指導,也學會了碧螺春茶的炒製方法,並加入台灣本地的改良。成為了台灣三峽碧螺春茶。
作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它與西湖龍井、信陽毛尖並駕齊驅,以獨特的姿態將春天的精華捲藏於身。
**************
從「嚇煞人香」到「碧螺春」。
碧螺春的名稱背後,流傳著一個充滿趣味的傳說。
相傳在北宋時期,太湖附近的茶農,因此茶的茶香濃烈,將其稱為「嚇煞人香」。
據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第十一章描寫,主角段譽初次品飲此茶時,便為其撲鼻的清香所驚豔,其珠狀茶葉與纖細絨毛的獨特外觀更令他印象深刻。
後來讓「嚇煞人香」更名為「碧螺春」的,則是康熙皇帝。
據傳他南巡至蘇州,品嚐此茶後,認為「嚇煞人香」之名過於直白,難登大雅之堂,遂以其色澤翠綠、外形似螺旋、產於春季的特點,御賜「碧螺春」之名,從此流傳至今,成為江南文化的重要符號。
**************
「一嫩三鮮」的精緻工藝與獨特風味
碧螺春的珍貴,源於其嚴格的採摘標準和精湛的手工炒製工藝。
上品洞庭碧螺春的採摘期,從春分開始至穀雨結束。
只選取茶樹頂端最為稚嫩的「一芽一葉」。
這些珍貴的茶芽經由經驗老道的茶農,在柴火鍋中以
經「殺青」、「炒揉」、「搓團」、「焙乾」等步驟,以手工炒製而成。
高品質的碧螺春,外形猶如少女髮簪上的碧玉絲,條索纖細捲曲,渾身披覆著一層銀白茸毛。
沖泡後,湯色淺綠透明,香氣濃郁而不散,滋味清鮮、生津,入口即回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洞庭湖畔,茶樹與梅、桃、李、石榴等果樹比鄰而種,使得碧螺春的茶香中自然融入了淡淡的花果香,形成「花果共舞」的獨特韻味。
當高級碧螺春遇水,即使先倒水後置茶,茶芽依然會徐徐沉落,在杯中緩緩舒展,彷彿每一次呼吸都在訴說著芬芳。
這便是「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一嫩三鮮」的最佳詮釋。
************** 洞庭山下的守護與傳承
碧螺春的尊貴,不僅在於其品質與工藝,更在於其血統純正。
它源於蘇州洞庭東山、西山之上,生於雲霧繚繞、雨露滋養的獨特地理環境,非其他地帶的仿製品可比。
由於產量稀少,價值昂貴,洞庭湖畔的茶農們世世代代守護著這片茶園,他們是湖光煙雨下的守望者,默默傳承著這份源自大自然的饋贈。
品一杯碧螺春,不僅是品嚐其由內而外的清甜,更是感受那份由茶農世代傳承的匠人精神。
這杯茶,有著江南女子的婉約與嫵媚,清淡中暗藏一抹回甘,最能慰藉心靈,正如金庸筆下的段譽,在茶香間心頭微笑,這便是碧螺春的魔力所在。

白毫明顯的上品碧螺春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