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經營者(三)安家先築巢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以訪客身份抵達澳洲之後,首先必須生出一個實體的聯絡地址,那就是得有個住家,才能啟動後續的幾個步驟。

孩子的教育是第一優先

首先,兩個兒子必須辦理入學手續。離開香港前,就拿到一個英國國教系統的私校入學許可。大兒子是必須趕緊進入十年級的最後兩個月,以便十一年級選讀HSC或者IB的課程。澳洲的中學開學是每年的二月份,學期末在聖誕節前結束一個學年。南北半球氣候相反的關係,聖誕節和新年都是在炎熱的暑假期間。小兒子還是唸小學,辦理入學可以慢慢來,沒有太大的時間壓力。

學校地點的確定;對找房是有選擇上的指導地位,看是鐵路沿線,還是公車路線都須列入考慮。另外,初來乍到;對環境還不熟悉。況且,這一次的移居和創業是有關係,考慮到創業基金的很多可能性,就決定先租。比起買房,要租個理想房子選擇就比較多了。也因此,這件事在兩週內基本處理好,我們也可以離開汽車旅館,真正安家落戶了。回想這兩星期兒子下課回家在旅館狹窄空間活動,做功課,心裡都有些不忍。

以最快的速度在地化

固定居家處所之後,跟當地的實質聯結就可以一一展開,像是辦理駕照,申請固定線電話號碼,水電,瓦斯,銀行戶頭等等,很快的我們就成了雪梨都會區的實質住民,這麼有效率的扎根工作要感謝在澳洲之前的新加坡,紐西蘭和香港的移居安家經驗。只是這一次更像大西部拓荒者那樣的遷移,因為,前景尚稱茫茫,將何去何從,是深埋在我心底的特大號議題。

當初選擇定居雪梨的幾大重要原因,分別是第一大城,又是最重要的工業重鎮。另外,就關於孩子將來唸大學,選擇會比較多,幾個澳洲國立大學都在雪梨。即便是全球排名前十幾位的澳洲國立大學所在地的首都坎培拉,距離雪梨也就三小時的車程。

既來之,則安之。才來不到一個月,孩子的學業已經順利上了軌道。平常就把居家必須的瑣事加快完成,然後就是接送小孩上下學。然後,開始啟動生意的各項必要‘’偵查‘’工作。這是一件大事,因為當時的自己身份就是“無業遊民”,那還是此生的第一次,不慎重從事是不行的。



附註說明:新南威爾斯州和坎培拉首都地區高中生進大學申請的兩個資格是HSC高等教育證書 (Higher Education Certificate ) 和IB國際文憑(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兩者;二選一。這是兩個分別,不同的高中課程,不同的分數計算等級,但都可以轉換成全州的統一排名,也是各大學系所錄取學生的重要參考標準依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安立格的沙龍
241會員
256內容數
候鳥歸來,歷盡滄桑,回首憶往: [職海浮沉--雲層裡的風暴]早期職場點滴實錄。 [陪伴孩子的童年]放棄職涯升遷,陪伴孩子童年。 [隱形經營者]澳洲經商實錄。 [異樣思維的激盪]冷眼旁觀評論,針貶時弊。 [安立格散文集錦]天馬星空,文藝創作。 [短歌天涯路]心理,感知,哲學薈萃。 [獅子山下煙雲]香江記憶,回首前塵。
安立格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9
我接手這兩家同名的紐澳公司已經六年多,儘管期間歷經多次波折,我仍然在不受公司日常瑣碎事務影響的情況下,無日不在為了公司的轉型而努力。 目標始終不變,就是在和原廠的雙邊關係上,維持最高的影響力,同時努力走出我們自己的路,避免公司未來的命運操控在原廠手上。我們必須盡快擴大其他產品線路的生意,進入更
Thumbnail
2025/03/29
我接手這兩家同名的紐澳公司已經六年多,儘管期間歷經多次波折,我仍然在不受公司日常瑣碎事務影響的情況下,無日不在為了公司的轉型而努力。 目標始終不變,就是在和原廠的雙邊關係上,維持最高的影響力,同時努力走出我們自己的路,避免公司未來的命運操控在原廠手上。我們必須盡快擴大其他產品線路的生意,進入更
Thumbnail
2025/03/11
在澳洲創業之前,為洋人公司打工長達十七年。原來自以為很了解洋人文化,特別是歐系國家的職場,應該游刃有餘、應付自如才是。 沒想到,想像和現實的差距真的很大,尤其像澳洲那樣的經濟體,既屬於發達國家,卻又在濃濃的「社會福利國家」樣態下運作。職場文化確實和我熟悉的一般工業發達國家差異頗大,也是我頭一遭
Thumbnail
2025/03/11
在澳洲創業之前,為洋人公司打工長達十七年。原來自以為很了解洋人文化,特別是歐系國家的職場,應該游刃有餘、應付自如才是。 沒想到,想像和現實的差距真的很大,尤其像澳洲那樣的經濟體,既屬於發達國家,卻又在濃濃的「社會福利國家」樣態下運作。職場文化確實和我熟悉的一般工業發達國家差異頗大,也是我頭一遭
Thumbnail
2025/03/09
接近二十年的職場經驗,從最開始,商業技能的學習,到有能力獨立作業、聽命行事、使命必達,絕大多數都是「勞力」的。當然也是要動腦思考,但也只是為了把事情做得好,做得快,以便有好表現。 成為經理人之後,事實的需要,也有幸經過多位前輩的指點,逐步由付出「勞力」的工作,轉型成了絕大部份「勞心」的工作型態
Thumbnail
2025/03/09
接近二十年的職場經驗,從最開始,商業技能的學習,到有能力獨立作業、聽命行事、使命必達,絕大多數都是「勞力」的。當然也是要動腦思考,但也只是為了把事情做得好,做得快,以便有好表現。 成為經理人之後,事實的需要,也有幸經過多位前輩的指點,逐步由付出「勞力」的工作,轉型成了絕大部份「勞心」的工作型態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