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如果子公司賠不完,可以要求母公司負責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前幾天和老婆喝咖啡看報紙,老婆看了新聞問了我一個問題:如果子公司賠不完,可以要求母公司負責嗎?


我說:原則上不行,例外可以。

一、股份有限公司與有限公司如其名,是有限責任

依照公司法第2條規定,公司分成四種類型:無限公司、有限公司、兩合公司與股份有限公司。由於現在很少無限公司與兩合公司,故一般人所指的公司,大概就是指股份有限公司與有限公司。

有限公司股東的有限責任,是指有限公司股東原則上對公司的責任,就是以其出資額為限。換句話說,有限公司之各股東對於公司的責任,以其出資額為限,縱然公司已虧損而未支付債務,除依法增資外,公司並無請求個別股東再行出資之依據,公司債權人也不能叫股東拿個人身家財產出來賠。

股份有限公司股東的有限責任,和有限公司股東也差不多,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對於公司的責任,原則上僅以繳清其股份之金額為限,有限公司與股份有限公司股東的差別在於一個是「以其出資額為限」與「以繳清其股份之金額為限」。不會因未股東身分對公司債務另負連帶清償責任,因此要拿股東個人身家財產出來賠公司債務。

二、什麼情況下母公司要為子公司行為負責?實務上有案例嗎?

一般情況下,如果母公司幫子公司作保(保證),就要負責。

如果沒有作保也沒有特殊情況,只有在母公司作為子公司股東濫用子公司公司的法人地位,導致子公司負擔特定債務且清償顯有困難,其情節重大而有必要者,母公司才會對子公司責任負清償責任。就這樣的情況,學說與實務稱「揭穿公司面紗原則」。

raw-image


參考法條與資料:

  • 公司法第2條規定:「公司分為左列四種:一、無限公司:指二人以上股東所組織,對公司債務負連帶無限清償責任之公司。二、有限公司:由一人以上股東所組織,就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負其責任之公司。三、兩合公司:指一人以上無限責任股東,與一人以上有限責任股東所組織,其無限責任股東對公司債務負連帶無限清償責任;有限責任股東就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負其責任之公司。四、股份有限公司:指二人以上股東或政府、法人股東一人所組織,全部資本分為股份;股東就其所認股份,對公司負其責任之公司。公司名稱,應標明公司之種類。」
  • 公司法第99條規定:「各股東對於公司之責任,除第二項規定外,以其出資額為限。股東濫用公司之法人地位,致公司負擔特定債務且清償顯有困難,其情節重大而有必要者,該股東應負清償之責。」
  • 公司法第154條規定:「股東對於公司之責任,除第二項規定外,以繳清其股份之金額為限。股東濫用公司之法人地位,致公司負擔特定債務且清償顯有困難,其情節重大而有必要者,該股東應負清償之責。」
  • 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50號民事判決。
  • 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1738號民事判決。
  • 郭大維,股東有限責任與否認公司法人格理論之調和,中正財經法學,第7期,2013年7月,頁49-105。
  • 劉公偉,揭穿公司面紗原則之經濟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0卷第5期,2001年9月,頁175-220。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985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趨吉避凶的法律思維課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謝謝P大~
P律師-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9/26
霧隱財那 🥷 謝謝支持
avatar-img
P律師的沙龍
1.4K會員
196內容數
將繁雜難懂的法律專業知識,透過淺顯易讀的文章讓你了解問題並應用觀念,讓大家都能逐步建立正確生活法律的觀念,自然能夠選擇「趨吉避凶」的行為模式。
P律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9
上星期寫了「車禍調解談成了法院卻說不能執行?從法院不核定案例看調解怎麼寫才對」後,收到幾位方格子讀者來訊詢問:律師調解時都會注意避免犯那些錯誤嗎?租約糾紛調解要注意的重點也是一樣嗎?這本篇先看租約糾紛不予核定的案例,再談調解成立時檢視調解成立內容的基本原則。
Thumbnail
2025/04/19
上星期寫了「車禍調解談成了法院卻說不能執行?從法院不核定案例看調解怎麼寫才對」後,收到幾位方格子讀者來訊詢問:律師調解時都會注意避免犯那些錯誤嗎?租約糾紛調解要注意的重點也是一樣嗎?這本篇先看租約糾紛不予核定的案例,再談調解成立時檢視調解成立內容的基本原則。
Thumbnail
2025/04/12
延續前一篇「車禍調解談成了法院卻說不能執行?從法院不核定案例看調解怎麼寫才對」,這篇討論當法院不核定調解,該怎麼辦?調解還有法律效力嗎?可以拿去刑事程序用嗎?
Thumbnail
2025/04/12
延續前一篇「車禍調解談成了法院卻說不能執行?從法院不核定案例看調解怎麼寫才對」,這篇討論當法院不核定調解,該怎麼辦?調解還有法律效力嗎?可以拿去刑事程序用嗎?
Thumbnail
2025/04/12
先前有親戚問我:車禍在區公所那調解成立後,對方反悔,要到法院提告嗎?我回答:不用喔,等到法院「核定」後,對方不付,直接去聲請強制執行,不用再提起民事訴訟。後來有朋友,法院有可能「不核定」區公所或鄉公所的調解嗎?我說:真的有調解成立後法院不核定的案例喔!
Thumbnail
2025/04/12
先前有親戚問我:車禍在區公所那調解成立後,對方反悔,要到法院提告嗎?我回答:不用喔,等到法院「核定」後,對方不付,直接去聲請強制執行,不用再提起民事訴訟。後來有朋友,法院有可能「不核定」區公所或鄉公所的調解嗎?我說:真的有調解成立後法院不核定的案例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本文探討法人股東在其指派的董事遭無正當理由解除職務後的損害賠償請求權。根據公司法第199條及相應的判決,未經正當理由解任的董事和監察人有權請求公司賠償因解任所造成的損失,包括未獲得的報酬等。此外,文章也解釋法人股東與其指定代表人之間的報酬歸屬問題,強調解任行為的法律後果及賠償責任。
Thumbnail
本文探討法人股東在其指派的董事遭無正當理由解除職務後的損害賠償請求權。根據公司法第199條及相應的判決,未經正當理由解任的董事和監察人有權請求公司賠償因解任所造成的損失,包括未獲得的報酬等。此外,文章也解釋法人股東與其指定代表人之間的報酬歸屬問題,強調解任行為的法律後果及賠償責任。
Thumbnail
有關公司股份之拋棄,公司法尚無明文規範,似引用民法拋棄之法理(前司法行政部64年6月17日臺64函參字第05196號函參照)。股份之拋棄應由股東向公司為拋棄之意思表示。又股東如將其拋棄股份之意思表示送達發行公司之登記地址時,其拋棄股份之
Thumbnail
有關公司股份之拋棄,公司法尚無明文規範,似引用民法拋棄之法理(前司法行政部64年6月17日臺64函參字第05196號函參照)。股份之拋棄應由股東向公司為拋棄之意思表示。又股東如將其拋棄股份之意思表示送達發行公司之登記地址時,其拋棄股份之
Thumbnail
企業在成立時,需營業性質選擇組織型態,依據法源區分三大類: 1.  商業登記法:「獨資、合夥」 2.  有限合夥法:「有限合夥」 3.  公司法:「無限公司、有限公司、兩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
Thumbnail
企業在成立時,需營業性質選擇組織型態,依據法源區分三大類: 1.  商業登記法:「獨資、合夥」 2.  有限合夥法:「有限合夥」 3.  公司法:「無限公司、有限公司、兩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
Thumbnail
本文可以了解: 公司人員是否屬員工(除董事、監察人非屬員工外),屬公司內部自治事項,應由公司自行認定。倘公司董事長兼任員工時 ,係身兼二種身分,可基於員工身分受員工酬勞之分派。 監察人不得兼任公司董事、經理人或其他職員。 其他職員,係指除公司董事、經理人外,其他為公司服勞務之人,而該項勞務須為監察權
Thumbnail
本文可以了解: 公司人員是否屬員工(除董事、監察人非屬員工外),屬公司內部自治事項,應由公司自行認定。倘公司董事長兼任員工時 ,係身兼二種身分,可基於員工身分受員工酬勞之分派。 監察人不得兼任公司董事、經理人或其他職員。 其他職員,係指除公司董事、經理人外,其他為公司服勞務之人,而該項勞務須為監察權
Thumbnail
賺錢繳稅,虧錢免稅,本是天經地義。但不是每一筆虧損,都可以讓公司少繳點稅。什麼樣的虧損,可以幫公司省錢?是每一位企業經營者,都必須知道的稅務常識。
Thumbnail
賺錢繳稅,虧錢免稅,本是天經地義。但不是每一筆虧損,都可以讓公司少繳點稅。什麼樣的虧損,可以幫公司省錢?是每一位企業經營者,都必須知道的稅務常識。
Thumbnail
公司在經營過程中,會有各式各樣的收入。哪些收入會增加公司的所得,因而要繳稅?經常是企業管控稅務風險必要的一環。因為,該繳的稅沒繳,輕則補稅,重則處罰。無論是何者,都得不償失。
Thumbnail
公司在經營過程中,會有各式各樣的收入。哪些收入會增加公司的所得,因而要繳稅?經常是企業管控稅務風險必要的一環。因為,該繳的稅沒繳,輕則補稅,重則處罰。無論是何者,都得不償失。
Thumbnail
對於車禍事故有過失的那一方,必須負擔賠償責任,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很多情況是─肇事者口袋空空,根本沒錢賠!為了避免被害人求償無門,民法有規定,若肇事者是因為工作而發生車禍的話,可以把肇事者的老闆拉進來一併求償,這篇文章有詳細說明!
Thumbnail
對於車禍事故有過失的那一方,必須負擔賠償責任,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很多情況是─肇事者口袋空空,根本沒錢賠!為了避免被害人求償無門,民法有規定,若肇事者是因為工作而發生車禍的話,可以把肇事者的老闆拉進來一併求償,這篇文章有詳細說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