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林修澈〈民族文學VS國家文學〉討論台灣民族文學與現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作品文本

林修澈〈民族文學VS國家文學〉

「國家是由民族組成,國家文學就是民族文學。語言是民族構成的重要因素,用他民族語言表現是比較罕見的例外,多民族國家是世界範圍內常態。」國家文學就是民族文學,但民族文學並不完全等於國家文學,作者林修澈老師在書中利用不同國家、民族的例子,包括西方國家美國、英國、愛爾蘭等,也談及東方國家中國、韓國、日本語言文學的相互關係,詳盡的解釋國家文學與民族文學的複雜關係,而我認為這段文本可以代表民族文學與國家文學的核心概念。

二、題解

如同作者林修澈老師在結論章節提到,〈民族文學VS國家文學〉以語言為基礎,並應用「語言-民族-國家」對應的文學模式,來探討民族文學與國家之間所產生的複雜關係,並透過世界上各種民族文學在民族構成型態互異的國家下所呈現出來的面貌,回頭來認識臺灣文學。以〈民族文學VS國家文學〉為開端,帶出釐清不同民族文學分界的概念,並強調「做為國家文學的臺灣文學,正迫切需要一個完整而清晰的面貌,做為內部的共識,及對外的形象。」

三、作者介紹 —林修澈博士

法國巴黎三大東語學院歷史學類博士,國立政治大學名譽教授。致力民族研究與發展,曾獲「107年度教育部表揚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曾任政大民族學系主任、政大原住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於政大原住民族研究中心成立後的18個年頭(1999–2017年),帶領中心團隊投入原住民族語言教育文化工作,並協助政府機關推展語言政策相關計畫,如教育部獎勵原住民教育文化研究著作、辦理原住民族語能力認證、原住民族語教材編輯、沙阿魯阿鄒語辭典編纂、主辦《原教界:原住民族教育情報誌》,以及舉辦原住民族語文學獎等。在台灣原住民族發展上,台灣的原住民族認定陸續增加7族,累計到16族,其認定依據皆來自林修澈教授之認定學術報告。其成就與貢獻,不管是對原住民族語言之復振,以及民族之發展,皆功不可沒。

四、欣賞與評論|〈民族文學VS國家文學〉與上課心得

在文本部分,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第二章〈主體民族對原住民及少數民族模式(紐西蘭、美國)〉中提到,在《紐西蘭文學史》與《哥倫比亞美國文學史》中皆有相同的現象:從最前面的章節介紹過原住民文學後,原住民文學就消失了,直到「少數民族成熟了」,才再次在最後被提及並被納入文學作品中,「它的第一節就是『土著人的聲音』。土著人就是原住民,可是,如同紐西蘭文學史一樣,土著人從此也沒有聲音了。」(第四頁),讓人感到深深的無奈與嘆息,這裡提及的「少數民族成熟」又可以被解釋成他們學習了文字,非我族類的文字,能將在腦中的想法、對生活的感悟透過文字記錄下來,從非文學民族轉變成似文學民族,而在這件事情在一個民族系學生的視角下如此的難過與惋惜。

會出現這樣的概念是因為人們對於「文學作品」的定義:文學作品的認知應該是從文字的出現而開始紀錄,狹義的「文學」是用文字寫作來傳達的思想、情感與想像的一種藝術作品,其作品被成為「文學作品」,通常被分為韻文、散文、劇本、小說四大類別,在課堂中老師也提到「非文學民族不能創作文學作品」,我能夠理解這句話是在狹義「文學」定義下的產物,但我個人更同意民間文學(口頭文學)的概念,民間文學是極其重要的藝術創作形式,且有時民間文學的價值與生命力甚至高於作家文學,尤其是在異族統治的大框架下,少數民族因應時代社會的轉變必須學習主要民族的文字與語言,以台灣來說,為了社會互動原住民必須學習中文,而美國印地安人與紐西蘭毛利人則必須學習英語,但有許多原住民的特有智慧、詞語都是無法被精準翻譯的,像是對亞馬遜森林原住民對於氣味的形容、被記錄在台灣原住民排灣族童謠《Jie Ga Jie Ga》中的歷史與阿美族的Radiw(意思近於歌謠,是一種言說,一種敘事方式),皆是沒有文字紀錄、無法被精準翻譯,但卻隱含不可否認的文化意義與智慧。

就如同作者林修澈老師在文末提及的「台灣在漢字環境裡長期忽略而容忍了民族語言有語無文的現象。」(第25頁)這裡指的民族語言不僅是原住民文學也包含了閩南語文學、客家語文學及新住民文學,生為在台灣社會中的人類學學生,如同林修澈老師所呼籲,我們應正視沒有書面化的民族語言現象,並更重試各民族語言文學創作。

五、參考書目

1. 林修澈《太陽卵·陶甕·百步蛇》。2022年09月17日出版。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2. Calaw Mayaw 林信來《那個用歌說故事的人Radiw no O’rip》。玉山社出版。2021年11月22日。

3. 陳怡如、黃楚婷〈原因之美~文化記憶的歌聲〉。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2023年9月25日。https://content.teldap.tw/index/blog/?p=988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給你勇氣|Learn with Elena
17會員
66內容數
各種閱讀材料的心得,包含電影、文章、期刊、書籍等
2025/03/06
從二月初慢慢看了一整個月的書,這本書是在介紹「專準主義」(Essentialism),作者葛瑞格.麥基昂(Greg McKeown)的願景是讓「世界各地的人都有勇氣去過忠於自己的生活,而不是過別人期望他們去過的生活。」當時一看到這句話就篤定好好讀完這本書的心。
Thumbnail
2025/03/06
從二月初慢慢看了一整個月的書,這本書是在介紹「專準主義」(Essentialism),作者葛瑞格.麥基昂(Greg McKeown)的願景是讓「世界各地的人都有勇氣去過忠於自己的生活,而不是過別人期望他們去過的生活。」當時一看到這句話就篤定好好讀完這本書的心。
Thumbnail
2025/03/02
很常會被問到在美國讀書生活費怎麼算,從去年八月來了之後也開始認真的記帳,以下分享是以美國亞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市中心為案例,每個地方的物價不太一樣​,以下僅供參考! 先給總結|兩年約230~250萬台幣 我把生活費分成房租、Grocery、娛樂費、交通費,一個月大約 $2,000左右,如果寒暑假回台
Thumbnail
2025/03/02
很常會被問到在美國讀書生活費怎麼算,從去年八月來了之後也開始認真的記帳,以下分享是以美國亞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市中心為案例,每個地方的物價不太一樣​,以下僅供參考! 先給總結|兩年約230~250萬台幣 我把生活費分成房租、Grocery、娛樂費、交通費,一個月大約 $2,000左右,如果寒暑假回台
Thumbnail
2025/02/22
今天是2025年2月21日,來到美國的195天,在藍天白雲下,木頭小屋的咖啡廳裡,忙碌寫著第二學期的作業。回顧上學期,結束名為四堂但實際上是八堂的必修課,參加了兩個社團,幾次派對,數十次咖啡廳,與一次秋假LA旅行。 必修課評價: 必修課每堂課都會分成A Session(第一週到第八週)和B Se
Thumbnail
2025/02/22
今天是2025年2月21日,來到美國的195天,在藍天白雲下,木頭小屋的咖啡廳裡,忙碌寫著第二學期的作業。回顧上學期,結束名為四堂但實際上是八堂的必修課,參加了兩個社團,幾次派對,數十次咖啡廳,與一次秋假LA旅行。 必修課評價: 必修課每堂課都會分成A Session(第一週到第八週)和B Se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一、作品文本 林修澈〈民族文學VS國家文學〉 「國家是由民族組成,國家文學就是民族文學。語言是民族構成的重要因素,用他民族語言表現是比較罕見的例外,多民族國家是世界範圍內常態。」國家文學就是民族文學,但民族文學並不完全等於國家文學,作者林修澈老師在書中利用不同國家、民族的例子,包括西方國家美國、
Thumbnail
一、作品文本 林修澈〈民族文學VS國家文學〉 「國家是由民族組成,國家文學就是民族文學。語言是民族構成的重要因素,用他民族語言表現是比較罕見的例外,多民族國家是世界範圍內常態。」國家文學就是民族文學,但民族文學並不完全等於國家文學,作者林修澈老師在書中利用不同國家、民族的例子,包括西方國家美國、
Thumbnail
語言權力機制存在於潛意識。比如我們走在路上,經過一群黃種人以流利英語交談,或以流利菲律賓語交談,當下直觀感受的落差——這再簡單粗暴不過,誰「更高級」、「更文明」。因此,極容易理解為什麼市場上英美日翻譯書絡繹不絕,東南亞語系卻極為罕見,絕不是因為東南亞語系作家技不如人。
Thumbnail
語言權力機制存在於潛意識。比如我們走在路上,經過一群黃種人以流利英語交談,或以流利菲律賓語交談,當下直觀感受的落差——這再簡單粗暴不過,誰「更高級」、「更文明」。因此,極容易理解為什麼市場上英美日翻譯書絡繹不絕,東南亞語系卻極為罕見,絕不是因為東南亞語系作家技不如人。
Thumbnail
對談人黃茂善在講座中向作家林益彰提出三個面向的問題進行討論:一是包含地方學的研究跟創作,二是目前多語的使用還有跟地方文學之間要怎麼去互動,最後就是當代文學如何透過不同的媒介去進行轉譯。
Thumbnail
對談人黃茂善在講座中向作家林益彰提出三個面向的問題進行討論:一是包含地方學的研究跟創作,二是目前多語的使用還有跟地方文學之間要怎麼去互動,最後就是當代文學如何透過不同的媒介去進行轉譯。
Thumbnail
文化到底是什麼?我想一般人都只能說得模模糊糊。其實無法說全,無法說完整,就是文化。它包含著你吃喝拉撒睡的一切細節,這些細節的源頭來處,我統稱它叫文化。
Thumbnail
文化到底是什麼?我想一般人都只能說得模模糊糊。其實無法說全,無法說完整,就是文化。它包含著你吃喝拉撒睡的一切細節,這些細節的源頭來處,我統稱它叫文化。
Thumbnail
每一個時代有其不可違逆的時代命運,比如生長在日治(據)時期,學日文、寫日文是那時期作家的共同命運,於是,可以很輕易從那時期作家的作品中找到與日本文化界的聯繫,因為他們讀的經典文學是日譯本,他們接收到的文藝資訊更多來自日本(這很合邏輯,作家作為語言的狂熱者,使用哪種語言自然就會關心哪種語言的文學脈動)
Thumbnail
每一個時代有其不可違逆的時代命運,比如生長在日治(據)時期,學日文、寫日文是那時期作家的共同命運,於是,可以很輕易從那時期作家的作品中找到與日本文化界的聯繫,因為他們讀的經典文學是日譯本,他們接收到的文藝資訊更多來自日本(這很合邏輯,作家作為語言的狂熱者,使用哪種語言自然就會關心哪種語言的文學脈動)
Thumbnail
多數人除了認為台灣文化就等於『沒有文化』之外,還會覺得台灣就是因為被過度殖民,所以文化沒有累積性;詭異的是,同一篇文章還會鬼打牆地認定台灣有不知所云的文化融合(野心大國)。以下筆者就粗淺地解釋這兩個似是而非的論點,究竟哪裡誤會了台灣文化?
Thumbnail
多數人除了認為台灣文化就等於『沒有文化』之外,還會覺得台灣就是因為被過度殖民,所以文化沒有累積性;詭異的是,同一篇文章還會鬼打牆地認定台灣有不知所云的文化融合(野心大國)。以下筆者就粗淺地解釋這兩個似是而非的論點,究竟哪裡誤會了台灣文化?
Thumbnail
有些學者認為,原住民要發揚文化或傳統,大可前往文學領域,為何要來禍亂學界?這個問題乍看頭頭是道,其實已經默認了只有歐洲文化為基底的知識才是知識,是一種霸權的認知預設。
Thumbnail
有些學者認為,原住民要發揚文化或傳統,大可前往文學領域,為何要來禍亂學界?這個問題乍看頭頭是道,其實已經默認了只有歐洲文化為基底的知識才是知識,是一種霸權的認知預設。
Thumbnail
臺灣風雨飄盪四百年,從原住民的母土,經歷數個外來政權走到中華民國,這塊土地上的紛擾、真相,可能隨著時間逐漸被人們淡忘,但仇恨、心結與集結而成的意識並不如此,甚至在黨國時代教育體制所形成的威權遺緒下,反而日益壯大,成為人們理解民主、多元想像的隱形阻礙。
Thumbnail
臺灣風雨飄盪四百年,從原住民的母土,經歷數個外來政權走到中華民國,這塊土地上的紛擾、真相,可能隨著時間逐漸被人們淡忘,但仇恨、心結與集結而成的意識並不如此,甚至在黨國時代教育體制所形成的威權遺緒下,反而日益壯大,成為人們理解民主、多元想像的隱形阻礙。
Thumbnail
原住民,深根台灣的人。現在的他們,正有著文化危機的問題,原住民語本是台灣最久遠的語言,可是在這個銜接國際的世代,他們的文化,變得弱勢許多,而在這樣困窘的情況下,又有甚麼是政府能保障的,又有什麼是原住民自己能做到的。
Thumbnail
原住民,深根台灣的人。現在的他們,正有著文化危機的問題,原住民語本是台灣最久遠的語言,可是在這個銜接國際的世代,他們的文化,變得弱勢許多,而在這樣困窘的情況下,又有甚麼是政府能保障的,又有什麼是原住民自己能做到的。
Thumbnail
時代都有自己的故事主題,都市原住民的書寫會是待展的路線,或許在民族議題之中討論複數的個人議題。
Thumbnail
時代都有自己的故事主題,都市原住民的書寫會是待展的路線,或許在民族議題之中討論複數的個人議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