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框架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聽母親說,自己還在襁褓中時就不是個很配合的娃娃,有著一個專屬於自己的生理時鐘。這個生理時鐘不是告訴大人這個娃娃要何時吃、何時睡、何時玩,而是何時開始哭。據說,哭的時間很準時,跟鬧鐘差不多,聲量也很厲害,比鬧鐘還響亮,還有一點是鬧鐘完全比不上的,就是完全關不起來。不管大人如何安撫,都非得要哭到心滿意足了,這個娃娃鬧鈴才會停止。就是一副要周圍的大人配合自己的節奏,完全沒得商量。

raw-image

    每次聽完母親回憶起這段往事,心裡總是會想,這應該是瞎編的吧!我是一個如此「溫、良、恭、儉、讓」的好兒童,小時候還得過模範生,這種很愛找碴的行為,完全不是我,不知道那襁褓中的娃娃說的是誰。

    等到歲月慢慢飄走,寫在文件上的年齡,從弱冠到了而立,再經過不惑,快抵達知天命時,才真心覺得,當年母親說的那個襁褓中的倔強娃娃真的是自己。這才發現過去最不了解自己的就是自己了。以前的人說三歲看老,真的不用,一個月就可以看老了。

    原來,從小就是一個倔脾氣,決定要做的事,一定會做,即使中間有什麼艱難險阻,也會想著要如何清除障礙,達成目標。不接受拒絕、不接受妥協,把自己搞得很累。

    這樣的特質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其實如果生活過得舒心,也沒啥不好的。但是,年月越是增長,開始發現這樣的特質發展到極致時,會為自己架設許多的框架,讓整個生活都在無形的框架中,如果不拆除,就會像是活在布滿鷹架的建築中,無法自由的行動。

    終於意識到框架應該要拆掉一些,別把生活過到處處是限制。但是,看看那些成功人士的自傳又提到,自律很重要。所以這就又要仔細想想。說到底,這些多年來架設的很牢固的框架,一想到要拆除,心中總是會有一些不安,想著如果沒有做到如此這般的境界,生活會不會失控。但是既然意識到要拆除,也就只能一樣一樣慢慢試,慢慢拆。就像是將物品斷捨離的原則一樣,凡是超過三年沒有用到的物品,沒有穿的衣服,其實都可以不需要留著。當然,習慣的改變也是一樣的,試著超過一週沒有沒做的事,生活也沒變得不好,就可以試著調整改變了。

    就這樣,慢慢拆,慢慢修正,慢慢調整,個性的固著開始鬆動,生活的彈性就出來了。經過一段時間,就發現有些無形的框框消失了一些,陽光也透進來一些,像是為自己出征這本書中所寫的,王子將身上的盔甲一件一件脫掉了。

    經過一段時間,突然發現,一開始要將有形的物品斷捨離時,心中對於「不要」的物品無法取捨;但是要將無形的意念段捨離時,心中對於「要」的念頭無法確定。要丟掉有形的物品時,總是會想未來有可能會用到;要改變無形的習慣時,總是會想未來可能因此崩解。所以,有形的物品越堆越多,無形的限制也越積越高,人生的可能就越變越小。生命在要與不要間,像鐘擺一樣,擺盪不停,心也無法定下來了。

    現在,拆除工作依然進行著,隨著拆除大隊慢慢拆解,慢慢審視,希望最後留下來的都是生命的樑、柱,可以支撐著生命,即使跟著風擺盪,隨著浪漂流,依然可以不驚不懼,聳立於歲月中。

喜歡我的作品嗎? 歡迎按讚分享與加入 "改造人生事務所"!
FB: 改造人生事務所
IG: changelifesolution
部落格:https://changelifesolution.org

生活中的故事,故事中的發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