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了一篇文章,提到目的與手段。
當你遇到了工作上的難題,希望透過上一門課、看一本書來提升自己的能力。
聽起來很合理,對吧?
其實這時候可能落入了邏輯上的偏誤。你遇到難題無法解決,覺得是個人能力不足的問題;上課或閱讀學習可以提升能力。於是將兩者劃上因果關係,認為上課或閱讀可以解決工作上的難題。
先停在這裡,現在想想:你是想解決工作上的難題?還是提升自己的能力?
如果問題解決了,你還會想提升能力嗎?當你反向去檢視時,可能會意識到一開始的思路,可能太線性單調了。
...
抓了問題就找答案,然後一路往下推論下去,看起來很合理。
但是一旦逆推回來,卻又發現好像不必然如此,還有其他更合理的選項可能性,比方說:詢問資深的同事、尋求他人的協助,或是參考過去的案例,也許比上課或閱讀更有效率的解決眼下的難題。
你可能會問:難道自己的能力不該提升嗎?如果不具備能力,往後還是會遇到類似的狀況,只能靠別人的幫忙。
這個說法沒有錯,我們終究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但這之中也存在著盲點:
眼下這個難題所需要的能力,往後還會使用到的機會有多大?
很有可能,你的學習焦慮與壓力,其實來自於誤把上課、閱讀這些學習手段,當作你的目的了。一道難題要學習一項能力,接二連三的難題就把你的學習規劃塞滿了;然後你投入了大量時間與精力在學習上,卻仍然解決不了工作上的難題,你更焦慮了。
於是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努力、不夠聰明?在新進一個領域的工作者最常發生這種迷思。
...
這會讓你去思考如何更好的達到目的,所以接下來的推論可能會是:那門課的內容比較豐富?誰上的比較好?有哪一本書是大家較推的?
一路推導下去,於是你忘了一開始的工作難題,更多的是解決學習上的難題。如果加上學習同儕的壓力和老師的推波助瀾,你就更可能完全陷入在某項能力上奮力精進的焦慮與挑戰。
你希望學習的更好、更高效。
也許這麼做所花的時間成本不高,也能在工作難題的解決上得到很好的成效。那很好,但大多數情況並非如此,而是從原本一個工作難題,變成了工作與學習上的兩個難題,甚至更多衍生出的課題。
你忽略了工作上的難題是可以透過團隊與同事協作一起解決的,而不需要自己什麼都會、變得更強。當然這兩者是可以並存的,也的確不少人可以做到。
前提是你應付得來,在短期內可以解決問題、長期又可以提升能力;而不是短期內問題解決不了、長期又多了學習的壓力,結果兩樣都做不好。
有效解決問題才是職場工作者的目的;而上課、學習只是手段之一,也可能不是最好的選項。
學以致用,也要用以致學。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高勝算的本事:用數據思維打造破局思考力》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