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四月,我和同樣也是療癒師的太太,以及二個女兒們,再次開始重訓。去年四月中,我因為在與親族的互動中感受到被肢體攻擊的可能性,為了能更有效地保護自己和家人,我帶著女兒們接觸拳擊;而拳擊教練讓我同步接受重訓,增強肌力與敏捷度⋯⋯但是,這樣的訓練,在十月初的時候,中斷了。
年初,我再次興起了「增強體能」的想法,在找了很多資料之後,我看到【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的粉絲專頁,以及何立安博士的文章;爬了許多文章後,我有別於過去地瞭解了肌力訓練的意義,然後帶著太太和女兒們參加〔初學者的八堂課〕、建立各項訓練動作的基礎。
這幾個月,我為了把握增長肌肉的黃金時期,每週重訓二次。
在重訓開始之前,我因為執行【4+2R飲食法】而有在量InBody,知道我左手(相較於右手)的肌肉量比較少。會出現這種情況,我算是心知肚明的,因為刻意不要使用左手的習慣,從大二的一場車禍、左肩韌帶開刀之後,就一直留到現在;就連拳擊教練都能從出拳的力道中明顯感覺得到落差。
但是,在這之前,我不知道該怎麼弭平這之間的差異。
開始規律地進行科學化的重訓後,因為絕大部分的動作都是雙手一起的,以及我能負荷的起始重量比較大,很快地就感受到左手與右手之間的不平衡;甚至,在單邊負重的動作裡,左手可以舉起/提起的重量,都比右手相差一個啞鈴的級距(2.5公斤)。於是,我在雙手同步的訓練過程中會刻意和左手說話,也會在單邊負重的訓練時,讓左手的起點不用像右手一樣高,但是在多訓練一組後,試著去使用右手能負荷的重量。
終於,在六月初的量測數據裡,左手的肌肉量追平右手了!
但是,九月底一次訓練的隔天,我的左肩非常不舒服,抬起的幅度只要超過平舉就會感到疼痛,讓我不得不趕快請太太幫忙預約物理治療。
「妳去給物理治療師徒手治療喔?一定很痛吧?」我的訓練夥伴這樣問我。
「不會!他就這樣捏我而已。」我像物理治療師對我做的那樣,很輕柔地捏起她的皮膚小心搓揉。
「就這樣?」訓練夥伴不可置信地問道。
「對啊!他說這是在把筋膜上的結痂搓掉,因為我的肌肉已經長大到會去摩擦到了,要把它破壞掉、長新的痂⋯⋯是看不到的痂喔!哈哈哈」我一邊講解,一邊拉開左肩的衣物、露出開刀的疤痕。
「創造微小的傷口,也是一門專業呢!」剛好經過的教練,意味深長地接話。
「這倒是真的!」在接受物理治療後有感受到明顯好轉的我,附和道。
這陣子,我因為大女兒離家唸書而變得更勇於和太太說出自己的需求。會有這樣的變化,是因為:二〇一二年初,我加入太太和女兒們(大班和小學一年級)的家;二〇一六年的暑假過後,升上五、六年級女兒們因為成為個人自學生而不用去學校、全時間和我們在一起。加入之初,我跟著太太一起照顧她們;她們自學後的近八年裡,我更負責引導她們的學習⋯⋯這讓我不自覺地延續了「不會說出需求」的慣性;而今年開始推進的寫書進度,讓我需要花更多時間在整理思緒、建構章節架構和鋪陳細節上。
而這也讓我歷經「將原本投注在太太和女兒們身上的精力留為己用」的罪惡感、「不只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好好地照顧妳們,我甚至是需要妳們的幫忙。」所帶來的愧疚⋯⋯最後,我困住了!因爲「提出需求」會讓我感受到困窘、說不出口,而且「為什麼妳看不出來我需要幫助?」的想法也會引發憤怒。
。
「我想試試看!」某次,訓練菜單裡有硬舉,下肢肌力沒有訓練夥伴強大的我,想要挑戰她可以舉起的重量。
「背夾緊,屁股下蹲,不要用手去拉,用腳的力量。起!」教練見狀、跑來旁邊指導。
「妳以為我不願意喔?」順著教練的口令,握住直槓且用盡全力站起的我,卻是一動也不動;放掉之後,我自嘲著。
「頂嘴捏!哈哈哈哈哈」旁邊的訓練夥伴大笑著。
「降重啦!」遠處的另一位教練,提出建議。
於是,我放掉「第一次就舉起『已訓練超過一年的夥伴』的熱身重量」的想法,讓自己按部就班地從可以負荷的重量開始;在慢慢增加槓片之後,我在最後一把的時候,舉起了那個一開始舉不起來的重量,超級開心的。
反思這個經驗後,我將概念應用在心智肌肉的成長上。我知道我想要成為「可以自在說出需求,讓對方依據自身狀態來回應;即便得到的是拒絕,我也可以承受失落。」的人,這是我的目標;但是,對現階段的我來說是困難的,從說出需求的難以啟齒程度就能知道⋯⋯於是,我需要的是降低難度。
「八、九歲的時候,父親咬了我的胸口和大腿內側,我向身為主要照顧者和社工的母親請求保護,但是沒有得到;在那之後,我的頭髮因為巨大壓力而有了大片的圓形禿,但是母親仍嗤之以鼻地用『小孩子,哪有什麼壓力?』掩蓋⋯⋯緊接而來的、超過三十年的忽視,讓這道創傷始終不被看見;即便踏上修復創傷之路的我,重新提及此事,也只是想要向他們表達原諒之意。」的經驗,讓我深深地抱著「我的需求是不會被重視的!如果我要讓需求被看見、被滿足,就只會得到羞辱。」。
而「說出需求=得到羞辱」也讓「信任他人會願意滿足」變得舉步維艱。
。
某天,忙著寫書的我肚子餓了、開口請廚藝高超的太太幫忙⋯⋯
閱讀這篇文章的你,對「說出需求」是坦然的嗎?還是像我一樣,有艱難且苦澀的感覺呢?歡迎在底下留言告訴我~
最後,歡迎訂閱【內在小孩轉大人】專欄,每週都會有一篇好文上架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