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4個重點,零基礎也能看懂中醫的奧妙(三):中醫的疾病觀

2023/10/1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西醫認為人會生病可能是因為外來的細菌、病毒、寄生蟲,或遺傳、飲食習慣等所致,但中醫認為人會生病有以下原因──

  1.六氣轉化為六淫:風、寒、暑、濕、燥、火等六種自然界不同的氣候變化,被稱為「六氣」,只要六氣平衡消長,便能創造出適合生物生的環境,人也就不易生病。但氣候變化異常,六氣不及、太過、異常或變化急遽,人體抵抗力下降時,就可能導致疾病發生。此時由六氣便轉化成的致病因素,中醫稱之為「六邪」(統稱為外邪),有各自不同的特性。

2.內生五邪:指疾病發展過程中,氣血津液和臟腑生理能出現異常,產生類似風、寒、濕、燥、火等所致的病理現象。由於是人體內部出現的矛盾,故稱為內風、內寒、內濕、內燥、內火,統生為五邪。

3.飲食失宜:中醫認為五穀可以養身,並藉五果、五菜及五畜的輔助益氣生精,提高身體防禦能力,然而一旦飲食不當,有以下情形,也會導致人體生病──

a.過飢:吃得不夠會使氣血生化失調、臟腑失養,導致正氣不足,人體防禦力下降,容易遭到外邪侵襲。若長期過飢,還會損傷脾胃之氣,導致胃痛。

b.過飽:飲食過度,其量超過脾胃的消化能力時,食物便會在胃中滯留,而使人出胃脹、嘔吐、瀉肚子等症狀,嚴重的話,會傷及脾胃,導致功能失常而聚濕生痰,引發肥胖、糖尿病或心脈痹阻(閉阻之意,如心悸、胸部憋悶疼痛)等疾病。

c.飲食不潔:意即吃了不乾淨的食物,導致胃部疾病,可能是嘔吐、胃脹痛、腹瀉等症狀,甚至可能引起寄生蟲病。或誤食有毒物質,中毒出現頭暈、嘔吐、幻覺,嚴重的話還可能昏迷或死亡。

d.飲食偏嗜:就是偏好某種性味的食物,包括偏嗜寒熱及五味。寒熱適中才是良好的飲食,過度偏食生涼之物,容易傷及脾陽氣,而出現腹瀉、四肢冰涼等症狀。過度偏食溫熱之物,容易導致胃腸積熱,而有口渴、腹脹、便祕等症狀。

e.偏嗜五味:五味即酸、苦、甘、辛、鹹,分別對應肝、心、脾、肺、腎五臟,偏好某種性味的食物,容易導致該臟的臟氣過盛,傷及所勝之臟。中醫說,肝勝脾、心勝肺、脾勝腎、肺勝肝、腎勝心,所以肝病患者要禁食辛味食物,以防肝臟受損。此外,氣血筋骨有疾病時,也有五味的禁忌:病在筋,無食酸;病在氣,無食辛;病在血,無食苦;病在肉,無食甘。

4.七情致病:七情為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些情緒都是正常表現,但若太過或不及,使得人體無法調控時,就會傷及臟腑,產生相應的疾病。而「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例如思傷髀,有些人因過度擔憂工作進展,而影響到脾胃的消化功能。

5.痰飲和瘀血致病:痰飲為水液代謝過程發生障礙時的產物,分為有形和無形,有形的痰飲肉眼可見,例如能吐出口的痰,無形的痰看不見,但可藉由某些外在表現推知,譬如脈象為滑脈,或舌頭上有厚厚的白苔。而痰飲因無法為人體所利用,會導致各種疾病,例如痰飲停留在肺時,會使人咳嗽或氣喘、痰飲侵蝕心時,可能使人神志失常、意識不清,常見的中風以中醫觀點來看,有部分原因就是痰飲造成的。

  瘀血是由於血液運行時出現障礙,使血液凝滯而形成的病理產物,舉凡氣滯、外傷、氣虛、血寒、血熱,都可能導致瘀血的產生。瘀血患者通常會覺得身體某個地方刺痛,且疼痛位置是固定的,按壓患部時會增痛,有皮下腫塊或局部青紫,臉色、唇色、舌頭、手指甲發紫發暗,皮膚粗糙乾燥到起皮屑,甚至有鱗片狀情形,腳後跟開裂等現象,中醫師為患者把脈時,會有澀脈之感。


照片出處:https://blog.hamibook.com.tw/%E6%9B%B8%E6%91%98%E7%B2%BE%E9%81%B8/%E6%BC%A2%E6%96%B9%E6%B1%BA%E5%AE%9A%E7%89%88%EF%BC%9A-%E5%9C%A8%E8%97%A5%E6%88%BF%E8%83%BD%E8%B3%BC%E8%B2%B7%E7%9A%84201%E5%89%87%E4%B8%AD%E9%86%AB%E8%99%95%E6%96%B9%E5%AE%8C%E5%85%A8%E8%A7%A3/?p=180370

我只追隨靈感,想寫啥就寫啥。 最愛寫小說和搞笑文,其他文章通常是用來掙錢和練文筆的。 希望有生之年皆能隨心所欲、自由自在。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