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病與初病 --《黃帝內經‧靈樞‧五味論》
現代人常被提醒:若胃腸不佳,例如有胃潰瘍等問題,宜少吃太甜、太酸、太油、辛辣、刺激(茶、咖啡等)的飲食;又例如:吃過多甜食,容易因脾濕引發咳嗽、濕疹、胃悶... 等狀況。在古時《黃帝內經 ‧ 靈樞 ‧ 五味論》,就提到飲食的味道,對人體的影響與傷害。
■ 酸味走筋骨,吃過多,使人尿閉。
酸味,有收澀的特性,使氣機無法上行出入上、中兩焦,溫熱酸氣下到膀胱,使膀胱收縮,小便不利。
■ 鹹味走血脈,吃過多,使人口乾舌燥。
鹹味,氣走中焦,中焦胃氣流注於血脈,鹹味使血凝固,影響胃液分泌,造成咽乾、舌乾、容易口渴的現象。(鹽增加蛋白分子的離子基之間的相互作用,使蛋白分子產生沈澱、凝固。所以,製作鴨血糕、豬血、羊血時
多會加鹽,幫助凝固。現代醫學也發現高鹽飲食,容易口渴,並與胃癌、結腸癌、直腸癌、及胃潰瘍有關)
■ 辛味走氣,吃過多,使人胸口有空洞的感覺。
辛辣味,氣往上焦走,上焦主陽氣,薑、韭一類的辛味之氣若時常衝薰,久了容易使心下胃口處有空洞感。辛味散氣,所以攝取辛味易出汗。
■ 苦味走骨,吃過多,使人乾嘔。
苦味,五榖的氣都無法承受太多苦味,苦味入胃脘下部,三焦的通道都閉塞不通暢,所以乾嘔。(五榖不能腐熟消化完全化為營養與糟粕,所以痞塞胃下部,上逆而作嘔)
牙齒是骨之餘,是骨氣所匯聚處。苦味從齒門入,又從齒門吐出,故知苦味入而走於骨。
■ 甘味走肉,吃過多,使人胸腹煩悶。
甘味,氣較弱,不能上達上焦,而通常與食物留於中焦,使胃部柔潤,胃中有食物沒有排空,所以胃的蠕動變慢,胃的蠕動慢則使人胸腹部煩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