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飲食|《黃帝內經》味道與預防醫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未病與初病    --《黃帝內經‧靈樞‧五味論》

        現代人常被提醒:若胃腸不佳,例如有胃潰瘍等問題,宜少吃太甜、太酸、太油、辛辣、刺激(茶、咖啡等)的飲食;又例如:吃過多甜食,容易因脾濕引發咳嗽、濕疹、胃悶... 等狀況。在古時《黃帝內經 ‧ 靈樞 ‧ 五味論》,就提到飲食的味道,對人體的影響與傷害。


■  酸味走筋骨,吃過多,使人尿閉。
    酸味,有收澀的特性,使氣機無法上行出入上、中兩焦,溫熱酸氣下到膀胱,使膀胱收縮,小便不利。

■  鹹味走血脈,吃過多,使人口乾舌燥。
    鹹味,氣走中焦,中焦胃氣流注於血脈,鹹味使血凝固,影響胃液分泌,造成咽乾、舌乾、容易口渴的現象。(鹽增加蛋白分子的離子基之間的相互作用,使蛋白分子產生沈澱、凝固。所以,製作鴨血糕、豬血、羊血時
   多會加鹽,幫助凝固。現代醫學也發現高鹽飲食,容易口渴,並與胃癌、結腸癌、直腸癌、及胃潰瘍有關) 

■  辛味走氣,吃過多,使人胸口有空洞的感覺。
    辛辣味,氣往上焦走,上焦主陽氣,薑、韭一類的辛味之氣若時常衝薰,久了容易使心下胃口處有空洞感。辛味散氣,所以攝取辛味易出汗。

飲食的味道與預防保健

飲食的味道與預防保健

■  苦味走骨,吃過多,使人乾嘔。
    苦味,五榖的氣都無法承受太多苦味,苦味入胃脘下部,三焦的通道都閉塞不通暢,所以乾嘔。(五榖不能腐熟消化完全化為營養與糟粕,所以痞塞胃下部,上逆而作嘔)  

       牙齒是骨之餘,是骨氣所匯聚處。苦味從齒門入,又從齒門吐出,故知苦味入而走於骨。

 ■  甘味走肉,吃過多,使人胸腹煩悶。
    甘味,氣較弱,不能上達上焦,而通常與食物留於中焦,使胃部柔潤,胃中有食物沒有排空,所以胃的蠕動變慢,胃的蠕動慢則使人胸腹部煩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otree的沙龍
28會員
248內容數
從每天日常飲食吃喝,體會大自然節氣奧妙,輕鬆在生活裡認識中醫~ 好日子,從起居、運動、飲食、睡眠、清潔、好心情,開始! • 深入淺出,從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等原典導引。 • 真實依春、夏、秋、冬,四季書寫。 • 涵括日常家常菜、食療、藥膳等,生活化而實用。 • 休閒中養生,美食也健康。 • 圖文並茂,從節氣餐桌上拍攝。
Botre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1/07
      因為求學與旅居時,很喜愛逛有機超市、農夫市集,採購些蔬果、堅果穀物,所以,對於杏、桃、李的不同樣貌,有些概念。今天來說說,大家常混淆的「杏仁」 —  許多人都知道,我們常吃的堅果杏仁,跟中藥行裡面賣的杏仁不一樣。但是,其實這個觀念依然只對了一半,因為,市面上大眾平常當作零食的堅果 alm
Thumbnail
2023/11/07
      因為求學與旅居時,很喜愛逛有機超市、農夫市集,採購些蔬果、堅果穀物,所以,對於杏、桃、李的不同樣貌,有些概念。今天來說說,大家常混淆的「杏仁」 —  許多人都知道,我們常吃的堅果杏仁,跟中藥行裡面賣的杏仁不一樣。但是,其實這個觀念依然只對了一半,因為,市面上大眾平常當作零食的堅果 alm
Thumbnail
2023/11/06
      常見的食用堅果,除了以補腎、強腰腿,預防健忘、咳喘的「胡桃」之外。另外一個香氣明顯、廣受歡迎的就是「松子」了。 ➤ 認識「松子仁」         「松子」,是紅松等松科植物的種子仁,中醫本草一般記載為「海松子」。西方人也食用「松子」,但是品種不太相同,例如:喜愛義大利麵者,大多知道
Thumbnail
2023/11/06
      常見的食用堅果,除了以補腎、強腰腿,預防健忘、咳喘的「胡桃」之外。另外一個香氣明顯、廣受歡迎的就是「松子」了。 ➤ 認識「松子仁」         「松子」,是紅松等松科植物的種子仁,中醫本草一般記載為「海松子」。西方人也食用「松子」,但是品種不太相同,例如:喜愛義大利麵者,大多知道
Thumbnail
2023/11/05
      許多中老年人,都會在日常飲食中補充些堅果類的營養攝取,到底堅果們對人體有什麼幫助呢?中醫學又是如何看待? —  首先,我們來聊聊被稱為「萬歲果」、「益智果」的核桃。 ➤ 冬日與中老年的食補 --- 核桃         《本草綱目》記載:「補氣養血,潤燥化痰,益命門,利三焦,溫肺潤腸
Thumbnail
2023/11/05
      許多中老年人,都會在日常飲食中補充些堅果類的營養攝取,到底堅果們對人體有什麼幫助呢?中醫學又是如何看待? —  首先,我們來聊聊被稱為「萬歲果」、「益智果」的核桃。 ➤ 冬日與中老年的食補 --- 核桃         《本草綱目》記載:「補氣養血,潤燥化痰,益命門,利三焦,溫肺潤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冬,省鹹增苦,以養心氣〞 〝冬七十二日,省鹹增苦,以養心氣。潤下作鹹,屬水,心主血,屬火,水克火也。鹽過於鹹,則傷肺,膚黑損筋力。〞--《三元參贊延壽書》         冬季,腎經旺,腎主〝鹹〞味,中醫五行關係中,〝腎水剋心火〞,水旺易傷心陽。所以,飲食適宜〝養腎護心〞,特別是有心臟方面疾病
Thumbnail
〝冬,省鹹增苦,以養心氣〞 〝冬七十二日,省鹹增苦,以養心氣。潤下作鹹,屬水,心主血,屬火,水克火也。鹽過於鹹,則傷肺,膚黑損筋力。〞--《三元參贊延壽書》         冬季,腎經旺,腎主〝鹹〞味,中醫五行關係中,〝腎水剋心火〞,水旺易傷心陽。所以,飲食適宜〝養腎護心〞,特別是有心臟方面疾病
Thumbnail
未病與初病    --《黃帝內經‧靈樞‧五味論》         現代人常被提醒:若胃腸不佳,例如有胃潰瘍等問題,宜少吃太甜、太酸、太油、辛辣、刺激(茶、咖啡等)的飲食;又例如:吃過多甜食,容易因脾濕引發咳嗽、濕疹、胃悶... 等狀況。在古時《黃帝內經 ‧ 靈樞 ‧ 五味論》,就提到飲食的味道,對
Thumbnail
未病與初病    --《黃帝內經‧靈樞‧五味論》         現代人常被提醒:若胃腸不佳,例如有胃潰瘍等問題,宜少吃太甜、太酸、太油、辛辣、刺激(茶、咖啡等)的飲食;又例如:吃過多甜食,容易因脾濕引發咳嗽、濕疹、胃悶... 等狀況。在古時《黃帝內經 ‧ 靈樞 ‧ 五味論》,就提到飲食的味道,對
Thumbnail
西醫認為人會生病可能是因為外來的細菌、病毒、寄生蟲,或遺傳、飲食習慣等所致,但中醫認為人會生病有以下原因──1.六氣轉化為六淫:風、寒、暑、濕、燥、火等六種自然界不同的氣候變化,被稱為「六氣」,只要六氣平衡消長,便能創造出適合生物生的環境,人也就不易生病。但氣候變化異常,六氣不及
Thumbnail
西醫認為人會生病可能是因為外來的細菌、病毒、寄生蟲,或遺傳、飲食習慣等所致,但中醫認為人會生病有以下原因──1.六氣轉化為六淫:風、寒、暑、濕、燥、火等六種自然界不同的氣候變化,被稱為「六氣」,只要六氣平衡消長,便能創造出適合生物生的環境,人也就不易生病。但氣候變化異常,六氣不及
Thumbnail
        現代好多人,動不動就說自己有“胃食道逆流”問題。中西醫學,看噯氣、打嗝、呃逆、反酸、口苦 ...... 等與胃食道逆流相關的現象,都認為很多跟 “不良的飲食習慣與日常起居” 相關。這些,很值得大眾來認識與學習,走在 “ 預防勝於治療 ” 的路上 ......        
Thumbnail
        現代好多人,動不動就說自己有“胃食道逆流”問題。中西醫學,看噯氣、打嗝、呃逆、反酸、口苦 ...... 等與胃食道逆流相關的現象,都認為很多跟 “不良的飲食習慣與日常起居” 相關。這些,很值得大眾來認識與學習,走在 “ 預防勝於治療 ” 的路上 ......        
Thumbnail
現代好多人,動不動就說自己有“胃食道逆流”問題。中西醫學,看噯氣、打嗝、呃逆、反酸、口苦 ...... 等與胃食道逆流相關的現象,都認為很多跟 “不良的飲食習慣與日常起居” 相關。這些,很值得大眾來認識與學習,走在 “ 預防勝於治療 ” 的路上。 ➤常見的導致原因......      
Thumbnail
現代好多人,動不動就說自己有“胃食道逆流”問題。中西醫學,看噯氣、打嗝、呃逆、反酸、口苦 ...... 等與胃食道逆流相關的現象,都認為很多跟 “不良的飲食習慣與日常起居” 相關。這些,很值得大眾來認識與學習,走在 “ 預防勝於治療 ” 的路上。 ➤常見的導致原因......      
Thumbnail
現代好多人,動不動就說自己有“胃食道逆流”問題。中西醫學,看噯氣、打嗝、呃逆、反酸、口苦 ...... 等與胃食道逆流相關的現象,都認為很多跟 “不良的飲食習慣與日常起居” 相關。這些,很值得大眾來認識與學習,走在 “ 預防勝於治療 ” 的路上 ......
Thumbnail
現代好多人,動不動就說自己有“胃食道逆流”問題。中西醫學,看噯氣、打嗝、呃逆、反酸、口苦 ...... 等與胃食道逆流相關的現象,都認為很多跟 “不良的飲食習慣與日常起居” 相關。這些,很值得大眾來認識與學習,走在 “ 預防勝於治療 ” 的路上 ......
Thumbnail
情緒與味道 “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 《黃帝內經》中談到人體的內臟和情志精神變化相關,〝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思憂恐〞,其中,「心」〝在志為喜〞。--《陰陽應象大論》 在《舉痛論》這篇中寫道:〝余知百病之生於氣也,... 喜則氣緩〞。就是指出,人的氣機通暢、和緩,時常喜悅,是健康舒適的。
Thumbnail
情緒與味道 “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 《黃帝內經》中談到人體的內臟和情志精神變化相關,〝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思憂恐〞,其中,「心」〝在志為喜〞。--《陰陽應象大論》 在《舉痛論》這篇中寫道:〝余知百病之生於氣也,... 喜則氣緩〞。就是指出,人的氣機通暢、和緩,時常喜悅,是健康舒適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