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別人少走的路-關係行銷(Relationship Marketing)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因為任務的更替,開始有機會接觸一些新的產業與對象。來的時候多半都是「飛鳥,你們有在幫忙投廣告嗎?」「飛鳥,你們有在幫忙找KOL嗎?」,帶著答案來找我的人,其實我很喜歡。

但通常我的回答是「有!不過我們先聊一下好嗎?」

大概有2成是真正很清楚知道自己目前的困境及需要的幫助,我會非常樂於的說明我能做的事情或轉介夥伴給他;而有8成的諮詢者會卡在業績遇到瓶頸,但除了廣告或KOL外不知道還有哪些可以做。

raw-image
經典公式|流量X轉換率X客單價=業績

除了流量,還有至少二十件事情可以去作的啊啊啊啊


酒香也怕巷子深|流量

流量固然重要,但導流的方式有很多。除了廣告、KOL外,還有論壇、異業、通路、團購、短視頻等方式,我通常會跟對方說如果你現在在臉書看到廣告或團購主介紹新品也都無感了,那就先不要臉書投廣吧。

通常會被追問「那還有什麼廣告? 」

但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是「那我適合什麼樣的流量?」,因此好幾間被我勸去做實體、走市集、找焦點團體等,「先買出前10組看一看你的消費者是誰,建立一套完整的說帖跟部分口碑再來投廣,不然只是幫競品打廣告」,先跑起來再改姿勢,這是我通常給的建議。

70分也很好|頻次

有了方向之後,就是執行了。我向來不吝嗇給予方向跟聊聊,是因為多數企業翻不上去的原因都卡在執行,外部顧問怎麼可能比老員工更了解這間公司,而通常是因為不願意面對。「踏出第一步>走五步>檢討姿勢>重新踏出」,寫起來短短幾個字,實際上曠日廢時,最後回來的話語都是「就是、可是、但是、我覺得、老師說...」。

這個時代太虛幻,過多的知識讓你覺得看完就會了,會了就能做,再來就是拚盡一擊的產出,藉此證明自己是匠人精神、畢功一役,最後成果不如預期,於是就沒有然後了。

自己的心血不受肯定的確是很受傷的,那如果是機器人呢?讓機器人寫的如果沒人看好像沒那麼難受了。所以用AI完成大量的70分作品去做各種流量通路的測試,跳出演算法的限制是我最近實驗之一。

頻次而不是內容|守住最後的底線

大量產出作品不是什麼電子垃圾都要放上去,而是操盤手有明辨好壞之尺,最後的視覺、內容底線掌握在操盤手手上,如果守不住不是工具的錯,是人的問題。


通常走完這兩段分享,我就會請對象去規劃且執行看看,「遇到卡關再回來找我,這樣才能知道我們公司能在哪個位置、幫到什麼」,或著根據目前的任務,提供非常反直覺的建議:建議嘗試其他公司的產品,因為那些產品更適合他們當前的需求。同時,協助他們找到市場上最適合他們的解決方案。

然後 就收不到錢XDDDD

不過,當然也有非常喜歡我們這種做事風格的客戶,極力透底線、幫忙爭取預算;或著是一兩季後又回來,彼此從最小卻最穩的合作做起,比如:投著廣告的差,做著嘴一口策略的建議。更多的是更明白我們雙方彼此可以扮演什麼角色,策略?督促?跟催?執行?在有共識下愉快合作,各司其職

raw-image


最近比較常看書讀資料,覺得這大概就是「關係行銷(Relationship Marketing)」,建立長期關係比短期利益更為重要,這涉及到按照客戶的生命周期理解客戶的需求。它強調將一系列的產品和服務在現有的客戶需要的時候提供給他們。

對我們公司來說硬推銷或生出目前服務是可以的,且能在短期內帶來一筆收入,但一個真誠的行為可以增加信任,提高滿意度,穩定長期的合作關係遠比短期交易更有價值,我們這麼相信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數據與飛翔的軌跡
18會員
20內容數
數據不僅是冰冷的數字,更是企業決策的重要指南。 透過數據視覺化、模型建構與趨勢分析,將複雜的信息轉化為清晰易懂的洞見,協助企業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部落格內容涵蓋數據分析工具教學、案例分享以及行業趨勢觀察,希望能與你一同探索科技的無限可能,讓每一個決策、啟發都能自由翱翔!
2025/04/08
零售業面臨高關稅、消費縮手等挑戰,數據化刻不容緩。本文以Power BI為例,闡述零售業如何透過六步驟(需求盤點、數據清理、資料整合、角色化報表、驅動洞察與行動、教育與文件)建立有效的決策支援系統,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並在經濟下行時維持競爭力。
Thumbnail
2025/04/08
零售業面臨高關稅、消費縮手等挑戰,數據化刻不容緩。本文以Power BI為例,闡述零售業如何透過六步驟(需求盤點、數據清理、資料整合、角色化報表、驅動洞察與行動、教育與文件)建立有效的決策支援系統,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並在經濟下行時維持競爭力。
Thumbnail
2025/04/04
Greg Isenberg 提出了2025年理想創業團隊的「五人小隊」模型,包含工程、設計、產品、增長駭客和營運五大角色,並運用 AI 輔助,實現快速決策和產品迭代。 文章分析了此模型背後的三大轉變訊號:團隊更小、決策更快、節奏更快,並點出其在全球化趨勢下,對企業組織效率和數據驅動力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4/04
Greg Isenberg 提出了2025年理想創業團隊的「五人小隊」模型,包含工程、設計、產品、增長駭客和營運五大角色,並運用 AI 輔助,實現快速決策和產品迭代。 文章分析了此模型背後的三大轉變訊號:團隊更小、決策更快、節奏更快,並點出其在全球化趨勢下,對企業組織效率和數據驅動力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1/19
本文探討如何透過「三個聚流原則」(一次轉發、一項推薦、一則分享)提升品牌曝光度與影響力,並以泰國品牌KLĀY為例,說明如何運用視覺設計、驚喜體驗和社群互動等策略,達成這三個目標,最終建立長遠的市場影響力。
Thumbnail
2025/01/19
本文探討如何透過「三個聚流原則」(一次轉發、一項推薦、一則分享)提升品牌曝光度與影響力,並以泰國品牌KLĀY為例,說明如何運用視覺設計、驚喜體驗和社群互動等策略,達成這三個目標,最終建立長遠的市場影響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沒有人會先了解你是怎麼樣的人,只會先透過網路的資源去定義你的價值 在自媒體的時代,不管你說了甚麼,都比不過網路上搜出來的資訊,新聞、文章、甚至專案成果,都會成為大多數人對你的評估依據。
Thumbnail
沒有人會先了解你是怎麼樣的人,只會先透過網路的資源去定義你的價值 在自媒體的時代,不管你說了甚麼,都比不過網路上搜出來的資訊,新聞、文章、甚至專案成果,都會成為大多數人對你的評估依據。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持續擴大私域流量的重要性及方法,包括合作夥伴策略、內容行銷、社交媒體推廣、付費廣告和電子郵件行銷。強調避免過度推廣、保持內容質量、重視受眾反饋、遵守數據隱私法規,以及維持一致的品牌信息,以建立忠誠且活躍的社群,為品牌帶來持續價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持續擴大私域流量的重要性及方法,包括合作夥伴策略、內容行銷、社交媒體推廣、付費廣告和電子郵件行銷。強調避免過度推廣、保持內容質量、重視受眾反饋、遵守數據隱私法規,以及維持一致的品牌信息,以建立忠誠且活躍的社群,為品牌帶來持續價值。
Thumbnail
#關係行銷(Relationship Marketing),建立長期關係比短期利益更為重要,這涉及到按照客戶的生命周期理解客戶的需求。它強調將一系列的產品和服務在現有的客戶需要的時候提供給他們
Thumbnail
#關係行銷(Relationship Marketing),建立長期關係比短期利益更為重要,這涉及到按照客戶的生命周期理解客戶的需求。它強調將一系列的產品和服務在現有的客戶需要的時候提供給他們
Thumbnail
精選摘要重點整理: 人脈建立:如何運用社群媒體和實體活動來拓展人脈。 需求分析:掌握客戶需求的五大技巧。 銷售漏斗:從引流到成交的完整流程。 價值提案:如何打造無法拒絕的價值提案。 銷售心理學:了解客戶心理,贏在起跑點。 客戶關係管理:長期維護客戶的秘訣。 數據分析:如何運用數據來優化
Thumbnail
精選摘要重點整理: 人脈建立:如何運用社群媒體和實體活動來拓展人脈。 需求分析:掌握客戶需求的五大技巧。 銷售漏斗:從引流到成交的完整流程。 價值提案:如何打造無法拒絕的價值提案。 銷售心理學:了解客戶心理,贏在起跑點。 客戶關係管理:長期維護客戶的秘訣。 數據分析:如何運用數據來優化
Thumbnail
在業務拓展方面,遵循「業務拓展心法,少,但是做的更好」的原則可以幫助你提高業績和效率。以下是一些實踐這一原則的方法: 1. 客戶專注:專注於目標客戶群體,了解他們的需求並提供定制的解決方案。 2. 品質而非數量:不要追求大量的潛在客戶,而是尋找高質量的潛在客戶,與他們建立有意義的關係。
Thumbnail
在業務拓展方面,遵循「業務拓展心法,少,但是做的更好」的原則可以幫助你提高業績和效率。以下是一些實踐這一原則的方法: 1. 客戶專注:專注於目標客戶群體,了解他們的需求並提供定制的解決方案。 2. 品質而非數量:不要追求大量的潛在客戶,而是尋找高質量的潛在客戶,與他們建立有意義的關係。
Thumbnail
做品牌與銷售,大多數人把重心放在行銷上,能得到越多的流量、越多的網路互動就是成功的曝光。但要能夠達到轉換的目的,除了流量之外,自身的品牌與產品實力需要有一定的強度才會有效,相信很多做行銷的同行都有過這種經驗,為什麼相同的模式,無法創造跟其他品牌一樣的效果。
Thumbnail
做品牌與銷售,大多數人把重心放在行銷上,能得到越多的流量、越多的網路互動就是成功的曝光。但要能夠達到轉換的目的,除了流量之外,自身的品牌與產品實力需要有一定的強度才會有效,相信很多做行銷的同行都有過這種經驗,為什麼相同的模式,無法創造跟其他品牌一樣的效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