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完農曆年,氣溫還是有點寒冷,陽光從樹葉的縫隙中灑落,帶來了一絲暖意。走在石頭混合著水泥階梯的蜿蜒步道上,一眼望去彷彿沒有盡頭。
惠美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她帶著三個小蘿蔔頭外出踏青,最大的孩子11歲,最小的孩子6 歲。長長的爬坡步道,兩個最小的孩子,分別是8歲的阿光,和6歲的阿傑,好動的一路蹦蹦跳跳走著。
由於是一條大眾路線的健行步道,因此,假日有不少遊客。有人潮的地方就有商機,所以在步道的兩側有許多攤販,有賣小農種植的青菜蔬果的、有賣汽水飲料的、有賣茶葉蛋和牛舌餅的、有賣香矛油和樟腦油的、也有賣佛像雕刻和佛珠的。這些攤販對孩子而言很新奇,可以分散他們嚷嚷腳酸的注意力。
「媽媽,腳好酸,快到了沒?」走了三十分鐘之後,阿光首先發難的問。
「再走一下,馬上就快到了。」惠美安撫著。
又過了十分鐘,孩子們拖著愈來愈慢的步伐,在孩子們的忍耐快到極限時,眼前映入了寺廟的大拱門。黃色的牆面,外圍鑲著紅色的輪廓,大拱門的兩側映著黑底白字的對聯。上聯:「常宏本願為菩提道」,下聯:「放下此心入解脱門」。
「你們看,前面就快到了。」惠美說著,試圖振奮孩子們的精神。
惠美和孩子們一起穿過寺廟的大拱門,地面舖著灰色的石板塊,兩兩間隔的排列成一條長長的石板路,石板路的兩側是泥土路,往前走右邊是一座金亭,左邊有個小坡地,也是個小菜園,再往前走就是寺廟的正殿。
剛走沒多久,就看見一位身著居士服,年約八十歲上下,有點駝背的年長老師父,佝僂瘦小的身體正吃力的拿著一小布袋的垃圾。與其說是垃圾,其實是可以當堆肥的玉米梗、蘿蔔和瓜果類的皮,以及各類蔬菜所切除的頭尾邊角料。
「師父,您這一袋要拿去哪裡?我幫您拿過去。」惠美不忍心老師父拿著這一袋重物,主動開口幫忙。
「師姐,謝謝!我這一袋要拿到前面那個路邊的空地上。」老師父指著前面的空地說著。
惠美拿起這袋堆肥,重量真的不輕,難怪老師父拿得這麼吃力。她動作俐落的幫老師父把那袋堆肥拿到指定的空地上。
「師姐,你們可以過來幫我一起拔蘿蔔嗎?」看惠美帶著三個孩子,老師父接著說。
「拔蘿蔔?」孩子們一聽,眼睛都亮了。11歲的小鈴心想,剛走了這麼累的無聊步道,終於有一件新奇有趣的事了。
剛進入寺廟大拱門時,左邊有一塊小坡地,小坡地旁邊靠近中間石板路的位置,有一小塊空地,裡面種著一些花,有紫色和黃的三色堇、紅色和橘紅色的四季海棠,以及粉紅色的瓜葉菊。繽紛的色彩,在萬物尚未完全甦醒的冬天裡,多了一份明艷照人的賞心悅目。
但花朵的周圍卻突兀的種了白蘿蔔、芥藍和萵苣,好像有點格格不入。
「因為怕遊客會踩到花,所以在花的外圍種蘿蔔和青菜,這樣遊客看到是菜就不會踩下去。」老師父看到惠美的疑惑解釋著。
「如果是花,就有可能因為不小心,或覺得不重要而被踩下去。」師父繼續說。
「師父真的很慈悲,藉由種蘿蔔和青菜,來保護在世俗人的眼中,跟青菜比起來,較不起眼的花。」惠美欽佩的對老師父說。
「雖然在現實生活中,"眾生平等"只是一種理想狀態,但就對待青菜和花而言,老師父真的做到了眾生平等,她對青菜和花都一視同仁,沒有貴賤之分。甚至運用智慧,讓優勢者來保護弱勢者。或許對青菜而言,分享其優勢,無損於己,卻有助於他人,青菜也很樂意這麼做。」惠美心裡溫暖又感動的想著。
「為何人們認為可以吃的青菜才是有用的,要避免去踩到;而不能吃的花朵則是沒用的,不須憐惜,甚至踩到也沒關係?」惠美繼續想著。
究竟價值的定義是什麼?大部分的人,覺得青菜是食物可以吃,是"身體"的營養素來源,所以具有價值,而花朵較少拿來當食物,所以沒什麼價值。但卻忽略了,美麗的花朵可以讓人賞心悅目,心情愉悅,是"心靈"的營養素來源。雖然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卻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有著像藥一樣的功效。
孩子們開心的一起手忙腳亂的幫忙拔蘿蔔,玩得不亦樂乎。
「師姐,可不可以跟我一起,再幫忙把蘿蔔送去"大寮"?」老師父說著。
「可以啊。」惠美嘴上答應著,但心裡卻想著"大寮"是哪裡?該不會是離這裡有一段距離,類似工寮的地方?
跟著師父走,一下子就到"大寮"了。
「原來在佛門裡,廚房就叫大寮。」惠美恍然大悟。
「媽媽,今天拔蘿蔔好好玩,下次什麼時候可以再來拔蘿蔔?」阿光還沉浸在剛剛開心的拔蘿蔔樂趣中。
「要等下次蘿蔔長出來,才能再拔了。」惠美回答著。
拔完蘿蔔已接近中午時分,大寮的方向傳來了陣陣的飯菜香,這間寺廟有提供平安素齋讓遊客食用,聞到飯菜的香味,孩子們也開始覺得飢腸轆轆。
「我們先去大殿禮佛,再去齋堂吃飯。」惠美跟孩子們說著。
「好。」阿光和阿傑回應著。
接著惠美就帶著孩子們,往大殿的方向走去禮佛。長長的石板路上,阿光和阿傑仍舊好動的一路蹦蹦跳跳走著,一群人漸行漸遠。
此時,陽光已完全露臉,驅散了僅存的一絲寒意,空氣中儘是溫暖的氣息瀰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