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能力》閱讀分享

2023/10/1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閱讀《軟能力》的過程不斷讓我回想起自己從初入社會工作到現在的過程,因此有許多的共鳴。書裡提到的五大生存軟能力及品格養成,如果年輕人能愈早得知,或許人生可以少些時間浪費。

這本書有32篇文章,我對於其中3篇特別有感,分別是第8篇怎麼理解「選擇」和「搭錯車」、第21篇高情商不只是能言善道、第22篇能否能為贏家取決於抗壓能力。我用一個自己的經歷來綜合說明為何我對這3篇特別有感--

記得我剛入社會工作在第一間公司待了一段時間之後,有一天與一位工程師閒聊,言談間我不自覺展露一股驕傲的神情與不屑的批評,具體的談話內容我早已忘記,但那位工程師對我說的一番話,我一直記得。

當時他很專注且耐心的聽完我空洞的牢騷後,以嚴肅但溫和的神情回應我:「你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看法,是因為目前你的經驗只有在這家公司,而且你剛畢業,現在做的工作內容是很基礎的,你接觸的人不夠多,所以你以為世界就是只有這樣子。外面有很多厲害的人,你只是還没遇過,因為你還不到那個程度。如果你真的想讓自己成為很優秀的人,你要多學習多歷練。」

我問:「那我要怎麼做?」
「如果你可以為了一個目標持續2年的焚膏繼晷的生活,那就可以了。」他說。

他指的是專心一致,排除雜念,踏踏實實的學習。

這位工程師給我的這個建議,陪伴我走過30多年的職場生涯,每當我熟悉一項工作或累積了一點小小成就,想以輕鬆的方式來因應後來的挑戰時,我得到的就會是一個自己也不滿意的結果。

而每當我起了想抱怨的念頭,工程師的建議就會自動在我心裡播放,於是我清楚知道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抱怨只是在浪費時間,重要的是我得改變方式,讓自己回到正軌。

吳軍先生在第8篇怎麼理解「選擇」和「搭錯車」裡提到:「很多人覺得困惑、苦惱,其實並不是真的無路可走,而是哪條路的好處都想要。」

這句話真的就說中當年我的心情。那時的我雖覺得自己在那環境裡無法發揮,也想多闖闖累積經驗,但又擔心自己因此會犠牲下班後的舒服的生活,而所謂舒服的生活也不過就是看看書及影片,没有什麼積極的作為。

那位工程師對我說的話,展現的不只是一般初級的同理心而已,而是一個高層次同理心,引導我看見問題,找到解決之道。

後來我離開了那個舒適的環境之後,就再也没讓自己太好過了。

身邊有這種能直言建議的人,是很幸運的事。

後來又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待過不同的工作環境,也經歷過一些多疑的主管、背後射箭的同事、不公待遇,一般人在組織裡會遇到的或不曾遇到的光怪陸離現象,我大致也都經驗過了,有時我跌得甚慘,但多數時能逢凶化吉,不然就没有機會在這裡寫這篇讀後感言了。

所以我想說的是在職場上除了專業能力之外,另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挫折復原力。

《軟能力》第22篇裡作者用郭子儀與李光弼來說明二人同為名將,但結局不同的故事。二人在當時同樣遭受來自四面八方的猜忌、陷害,但郭子儀不但没有反擊,還無怨言,最後那些為難他的人都成了他的手下敗將,時間幫了他大忙;反觀在戰場上面對敵人指揮若定的李光弼,在面對皇帝的猜疑及宦官的陷害時,就没有那麼淡定了,最後他憂鬱成疾,50多歲去世。

總結一下,《軟能力》這本書提到的故事及案例對於年輕人及職場新人來說很值得一讀,收在心裡某個角落,在感到迷惘時隨時可以拿出來,做為一個指引。

raw-image




    29會員
    401內容數
    每日例行練習的產出集結地。定期檢視這樣的學習對自己產生了那些影響。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