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學者發現人類在持續睡眠中可反應外界刺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睡眠的孤立狀態

過去,科學家認為人類在持續睡眠過程中,普遍不會接受外界刺激並因此而做出反應。這種持續睡眠過程中的反應,需要與一般日常生活中的因鬧鐘或警鈴而做出的反應區隔開來,因為這時候人類其實已經被喚醒,而非持續的睡眠過程。有許多研究指出,睡眠時可以進行聯想的學習,提升睡醒後的學習效果,然而這都是間接證據證明人類在睡眠時仍可以接受外界刺激,目前尚無直接證據證實此事。


研究重點

來自法國巴黎國家科學院的學者,近期在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發表其對於睡眠仍可對外界做出反應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員利用,腦電圖、眼動圖與肌電圖來觀測嗜睡症受試者(narcolepsy)與健康受試者的睡眠狀況。研究人員在受試者進行午後睡眠時,給予一分鐘的單字刺激,受試者需用皺眉或微笑來判斷這些單字是否正確。這些單字有正確的字(例如披薩Pizza)也有錯的字(例如低薩Dizza)等。此研究有三大重點,一、研究人員發現,在持續的睡眠過程中,控制組受試者都能對給予的單字給出正確的判斷(準確率超過七成),而實驗組在睡眠時也可以達到六、七成的準確度。二、隨著睡眠深度的增加,單字判斷的準確率與反應率都隨之下降。三、研究人員發現,受試者的反應,也可以由在前額葉的腦電圖觀測得到,不論alpha波或beta波都顯著提升。利用這些腦電波,研究人員也可以預測受試者的對於字詞判斷的反應能力,準確度達七成左右。綜合所有結果,研究證實人類在持續睡眠的過程中,其實都有對外界刺激反應的能力。


思考

在此研究中,我個人認為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點。第一、研究過程中都是採用午後睡眠的睡眠觀測,因此,與夜間睡眠仍有不同。舉例而言,在健康受試者中,就較少進入深度睡眠。因此研究結論是否可以推論到晚間仍有待釐清。畢竟白天時候,人類通常是會比較清醒的。第二、研究人員也發現,在無給予單字刺激時,受試者仍會有連續的肌肉收縮運動,而非偶然發生的抽搐。這現象背後的生理原因仍需要進一步的觀察。第三、研究人員有請受試者回報睡眠狀態,並用此研究清醒夢過程中的反應能力。雖然資料來自於主觀回報,但這一部分也是蠻值得閱讀的。


論文:

https://doi.org/10.1038/s41593-023-01449-7


圖片來源:

https://doi.org/10.1038/s41593-023-01449-7

原始論文 獲CC BY 4.0授權


#神經科學

#睡眠

#學習

#認知科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612號神經元的沙龍
6會員
22內容數
都說千金難買早知道,大腦是我們最重要也最複雜的器官,你了解多少呢?本專題將持續關注神經科學的大小事,期望透過分享這些新聞、故事,讓神經科學走入大眾,而這些科技其實離我們不遙遠。歡迎各位訂閱與贊助。
2024/12/03
近期Nature網站上刊登一篇科普性質的文章,簡介了腦機介面為義肢帶來的革新。 義肢的使用,從原本的已運動功能為主的要求,逐漸轉化為要能更妥善的讓人使用。要如何讓義肢可以讓人使用起來更方便呢?請繼續閱讀下去。
Thumbnail
2024/12/03
近期Nature網站上刊登一篇科普性質的文章,簡介了腦機介面為義肢帶來的革新。 義肢的使用,從原本的已運動功能為主的要求,逐漸轉化為要能更妥善的讓人使用。要如何讓義肢可以讓人使用起來更方便呢?請繼續閱讀下去。
Thumbnail
2024/11/19
道德基礎理論(Moral Foundation Theory)認為有五種基礎道德價值,包含以關注個人權益的公平性與關懷同情,以及關注整體社會和諧的忠誠奉獻、服從權威與傳統,以及身心的純潔。道德感屬於人類認知功能的一部分,受到外在環境所影響,因此,道德感是否與季節相關也成為一個待探討的課題。
Thumbnail
2024/11/19
道德基礎理論(Moral Foundation Theory)認為有五種基礎道德價值,包含以關注個人權益的公平性與關懷同情,以及關注整體社會和諧的忠誠奉獻、服從權威與傳統,以及身心的純潔。道德感屬於人類認知功能的一部分,受到外在環境所影響,因此,道德感是否與季節相關也成為一個待探討的課題。
Thumbnail
2024/11/11
腦類器官是利用幹細胞培養出的三維神經組織。近年來,許多研究開始利用這種生物神經網路進行AI運算。本文將簡介瑞士的Final Spark公司所開發的 Neuroplatform 平台。
Thumbnail
2024/11/11
腦類器官是利用幹細胞培養出的三維神經組織。近年來,許多研究開始利用這種生物神經網路進行AI運算。本文將簡介瑞士的Final Spark公司所開發的 Neuroplatform 平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過去,科學家認為人類在持續睡眠過程中,普遍不會接受外界刺激並因此而做出反應。這種持續睡眠過程中的反應,需要與一般日常生活中的因鬧鐘或警鈴而做出的反應區隔開來,因為這時候人類其實已經被喚醒,而非持續的睡眠過程。那麼人類到底是否有能力在持續睡眠中,對外界刺激反應呢? 請閱讀此文。
Thumbnail
過去,科學家認為人類在持續睡眠過程中,普遍不會接受外界刺激並因此而做出反應。這種持續睡眠過程中的反應,需要與一般日常生活中的因鬧鐘或警鈴而做出的反應區隔開來,因為這時候人類其實已經被喚醒,而非持續的睡眠過程。那麼人類到底是否有能力在持續睡眠中,對外界刺激反應呢? 請閱讀此文。
Thumbnail
催眠與腦波 進入催眠狀態是人的本能。
Thumbnail
催眠與腦波 進入催眠狀態是人的本能。
Thumbnail
自然醒真的有可能實踐於生活嗎?
Thumbnail
自然醒真的有可能實踐於生活嗎?
Thumbnail
這是一本介紹睡眠的科學書籍,書中以許多關於睡眠的臨床實驗,說明生物在進入睡眠狀態時會有的生理反應並驗證睡眠之於生物體的重要,最終將所有實驗出的結果與現代人的生活作結合,揭櫫當今社會的作息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並提供企業主及個人建議方針,鼓勵眾人正視普遍睡眠剝奪的現象並隨之做出相對應的調整。
Thumbnail
這是一本介紹睡眠的科學書籍,書中以許多關於睡眠的臨床實驗,說明生物在進入睡眠狀態時會有的生理反應並驗證睡眠之於生物體的重要,最終將所有實驗出的結果與現代人的生活作結合,揭櫫當今社會的作息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並提供企業主及個人建議方針,鼓勵眾人正視普遍睡眠剝奪的現象並隨之做出相對應的調整。
Thumbnail
《夜行大腦:從失眠、夢遊到睡眠中躁動、暴食、性交……,神經科醫生與睡眠障礙的決鬥傳奇,揭開你不知道的睡眠祕密》 作者|蓋伊・萊施茨納 譯者|郭庭瑄 出版|臉譜
Thumbnail
《夜行大腦:從失眠、夢遊到睡眠中躁動、暴食、性交……,神經科醫生與睡眠障礙的決鬥傳奇,揭開你不知道的睡眠祕密》 作者|蓋伊・萊施茨納 譯者|郭庭瑄 出版|臉譜
Thumbnail
這本《為什麼要睡覺》,是比爾蓋茲在2019年的年度選書,改變睡眠習慣,盡力睡個好覺,其實真的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但對於我們的生活、健康、工作甚至安全,都息息相關。以下整理五點,我覺得更深入了解「睡覺」時的我們到底在幹麻,甚至有些還顛覆我原本的一些印象。
Thumbnail
這本《為什麼要睡覺》,是比爾蓋茲在2019年的年度選書,改變睡眠習慣,盡力睡個好覺,其實真的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但對於我們的生活、健康、工作甚至安全,都息息相關。以下整理五點,我覺得更深入了解「睡覺」時的我們到底在幹麻,甚至有些還顛覆我原本的一些印象。
Thumbnail
睡眠的功能,超乎想像:學習之前的睡眠,幫助腦準備形成新記憶;學習之後的睡眠,可以鞏固記憶、避免遺忘。夢提供虛擬實境,讓過去與現在的知識融合,激發創意。夢還能撫慰痛苦的記憶,幫助我們走出創傷。此外,睡眠有助於修復DNA的損傷;好的睡眠能恢復精神,重獲體力,調節生理,促進生長發育,並有助於降低死亡率;而
Thumbnail
睡眠的功能,超乎想像:學習之前的睡眠,幫助腦準備形成新記憶;學習之後的睡眠,可以鞏固記憶、避免遺忘。夢提供虛擬實境,讓過去與現在的知識融合,激發創意。夢還能撫慰痛苦的記憶,幫助我們走出創傷。此外,睡眠有助於修復DNA的損傷;好的睡眠能恢復精神,重獲體力,調節生理,促進生長發育,並有助於降低死亡率;而
Thumbnail
# 52《為什麼要睡覺?》(上):影響睡眠的關鍵因素、睡眠中發生了哪些事?這本《為什麼要睡覺?》清晰地寫了睡眠的成因、週期、影響、疾病等等,是本值得推薦的科普書籍,架構清晰、翻譯順暢,沒有過硬的科普知識,而是帶你從科學家們的實驗探究過程了解睡眠的各種發現。今天我們先來聊聊睡眠的成因與週期吧!
Thumbnail
# 52《為什麼要睡覺?》(上):影響睡眠的關鍵因素、睡眠中發生了哪些事?這本《為什麼要睡覺?》清晰地寫了睡眠的成因、週期、影響、疾病等等,是本值得推薦的科普書籍,架構清晰、翻譯順暢,沒有過硬的科普知識,而是帶你從科學家們的實驗探究過程了解睡眠的各種發現。今天我們先來聊聊睡眠的成因與週期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