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 盡信書不如無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又被大數據推薦一篇文章,內容可以濃縮成一句話:「27歲存到百萬。」,有趣的是,在各種不同的管道看到的文章,標題雖然相同,但內容卻大同小異,以下節錄三個不同的媒體的文章片段:


媒體A

  • 自己今年27歲,18歲就開始打工賺錢,
  • 19歲在銀行開戶時,有買了一張六年期的儲蓄險,
  • 22歲大學畢業時已存了快50萬,大約拿了40萬去買ETF穩定滾利息。
  • 至今工作快五年,換過兩份正職的工作,每個月會逼自己存1~1.5萬,假日的時候會去接百貨活動人員的工作。
  • 原PO透露,因為自揹學貸還會給家裡錢,所以月存不多,一年僅存15萬上下,
  • ETF放快五年,滾的配息大約13萬,目前還有持續投入,一樣放給它慢慢生利息。


媒體B

  • 第一桶金的目標是在27歲、大學畢業5年後才達成,
  • 18歲那年開始打工,到了22歲大學畢業存下將近50萬元,用了其中部分投資ETF(指數股票型基金),累積配息加總約有13萬元。
  • 19歲的時候在銀行開戶順便買下一張6年期限的儲蓄險,直到今年才去解約,共計獲得18萬元左右,
  • 除了正職工作,假日還去兼職,每月逼迫自己存下1萬元到1.5萬元,一年約存15萬元。 


媒體C

  • 「第一桶金的目標是在27歲、大學畢業5年後達成」,
  • 從18歲起就開始打工,到了22歲大學畢業存下將近50萬元,用了其中部分投資ETF,累積配息加總約有13萬元;
  • 19歲時在銀行開戶順便買下一張6年期的儲蓄險,直到今年才解約,共計獲得18萬元左右,
  • 除了正職工作,假日也會去兼差,「每月強迫存下1萬元到1.5萬元」,扣除學貸、拿給同住家人的錢,一年約可存15萬元。


將資料整理成資訊:

  • 2023年時27歲,出生於1996年。
  • 2014年(18歲)開始打工。
  • 2015年(19歲)開戶,買了一張六年期的儲蓄險,(今年)解約後獲利18萬元。
  • 2018年(22歲)大學畢業,存下將近50萬元。
  • 22歲~27歲,大學時期存的錢,將部份(40萬元)拿去投資ETF,獲利約13萬元。
  • 22歲~27歲,除了正職工作外還有做兼職,每月存1~1.5萬元,一年約存15萬元。
  • 2023年(27歲)存到第一桶金(100萬元)。


因為各媒體的訊息不一致,所以決定去找原文:

原文節錄

  • 是在今年27歲,大學畢業第五年存到的,從18歲那年就會去打工,加加減減存到畢業應該花快九年。
  • 金錢分配上,大學畢業那年22歲,打工的錢算算至少存了快50W,畢業那年部分拿去ETF穩定滾利息(大概40W)。
  • 19歲那年去銀行開戶的時候買了一張六年期的儲蓄險,一直到今年才解掉,拿了18W左右。
  • 兩份正值工作都會逼自己每個月要存1~1.5W,假日會去接百貨活動人員的工作。
  • 因為我還有學貸要繳也會給家裡給錢,所以一個月存的不多,一年下來存15W上下。
  • ETF放也快五年,滾的配息加總大約拿到13W,目前還有持續在投入,一樣放給它慢慢生利息。


原文+回文的懶人包

  • 18歲~27歲存到百萬。
  • 22歲存到快50萬,將其中40萬投資ETF。
  • 19歲(2015)買儲蓄險,今年(2023)解掉獲利約18萬。
  • 工作後逼自己每月存1~1.5萬,一年可存約15萬。
  • 22歲買的ETF,持有五年的獲利約13萬。


分析

  • 18~22歲共5年期間存到快50萬,平均一年存10萬,月存$8,400元即可,18歲時為民國104年,以當時的基本時薪$115元計算,每月工作74小時即可,假設固定周末兩天從事時數較長的工作,是可以達成的,若從事的工作時薪高於基本時薪$115元,難度會再降低。
  • 儲蓄險的部份,因不確定合約細節,略過。
  • 開始工作後一年約存15萬,換算每月需存$12,500元,當時的基本薪資為$22,000元,且除了正職工作外還有利用假日兼職,假設周末兩天固定工作20小時,以當時的基本時薪$140計算,兼職收入為10小時 x 8天 x $140元 = $11,200元,正職+兼職的總月收為$33,200元。而且吃、住應該都是在家,只要每月家用的占比不要高於總收入的33%,算起來是划算的。儲蓄率37%+家用33%,每月還有$9,960元可自由支配。
  • ETF的獲利與現有持股,變數太多,略過。
基本工資資料來源:勞動部全球資訊網


結論

總資產粗估

  • 現金部位:( 大學畢業存款50萬 - 40萬投入股票 ) + ( 工作後每年約存15萬 x 5年 ) + ( 儲蓄險18萬 ) + ( ETF13萬 )。
  • 股票部位:至少40萬的ETF。


難得被推薦一篇,內容可行且作法可複製的文章。但相對地,因為可行且可複製,所以看起來就不夠引人注目。

原文底下的推文,一連串「27歲存到200萬」、「年薪50萬五年存到220萬」、「大學畢業存到100萬」、「畢業後四年存到150萬」、...,不是說不可能達成,只是單憑結果而沒有過程,可信度如何及作法是否可複製,都有待商榷。

理財很重要的關鍵叫做「可複製」,不可複製的看看就好,沒有參考價值。
普普通通的平凡人,沒祖產、沒後援,私立學店大學畢業,20年來都在低薪服務業打轉。四十歲的時候,想轉換跑道卻毫無頭緒,決定將自己過往經歷轉換成文字,試試看是否能理出思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自己的家庭(自己、另一半、下一代) vs 自己的原生家庭(上一代甚至上上一代),不要對立也不要失衡,請設法找出一個平衡點。若真無法兼顧,兩害相權取其輕。
資產有助於提升資產累積速度,負資產則減緩累積速度,甚至讓資產不進反退。
具可行性的5年累積38萬~76萬資產的方式。
提升本業收入,是理財最關鍵的基礎。
“In the business world, the rear view mirror is always clearer than the windshield.” Warren Buffett
記帳確實對理財有幫助,但不可能無中生有。
自己的家庭(自己、另一半、下一代) vs 自己的原生家庭(上一代甚至上上一代),不要對立也不要失衡,請設法找出一個平衡點。若真無法兼顧,兩害相權取其輕。
資產有助於提升資產累積速度,負資產則減緩累積速度,甚至讓資產不進反退。
具可行性的5年累積38萬~76萬資產的方式。
提升本業收入,是理財最關鍵的基礎。
“In the business world, the rear view mirror is always clearer than the windshield.” Warren Buffett
記帳確實對理財有幫助,但不可能無中生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話說我在我29歲時存到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晉升成為百萬富翁,但是仔細想一想,我這一百萬是紮紮實實用存下來的,如果我要存到1000萬,我要存30年,想想我這3年過的生活,沒有大魚大肉,沒有出國旅遊,也沒有女朋友,所以我才能在短短3年內存到一百萬,我心想,我還要過這樣的日子30年嗎?到時候我60
Thumbnail
我人生中的第一間房子,在二十四歲買入,五年後因為生涯規劃的因素,我買掉房子的時候,看到存摺裡的數字是三百萬,那年我二十九歲 人生的第一桶金,就是靠著存錢還房貸和買屋的差價累積而來。這是因為對於房地產,我的概念是,它就是一種資產,而且政府願意用很低的利率借款,沒有理由要自住好幾年的房子不能自己負擔。
Thumbnail
回顧過去,年輕時的財富自由只是一種自我安慰。隨著年紀增加,規劃退休生活也愈顯重要,了解到通膨危機與退休金之微薄,開始踏上了理財之路。文中提供年增率與活存定存之利率資訊,以及物價指數與退休金計算之參考連結。
Thumbnail
今年以來台灣、美國景氣復甦,但低薪、躺平、高房價問題仍持續出現,作者分享從職涯選擇與正確的存錢理財觀念角度給年輕人的建議。建議 20 歲的人花錢學技能、投資自己;30 歲的人職涯規劃、投資理財規劃;40 歲的人準備退休、存健康與興趣,透過投資策略與理財系統,持續累積財富。
Thumbnail
在歷經三個投資階段後,時間來到 2021 年 5 月,在我退休前大約一年半的時候,我開始了我投資生涯的第四個階段。而和以往不同地方是,這次,我有清楚的目標、投資策略以及充足的資金水位,雖然如此,整段旅程對我還是陌生的,在跌跌撞撞的過程中我走到今天,總算完成了我 1800 萬資金的部建......
2012年退伍後,踏入職場,決定建立投資部位。每月定期將薪水扣除房租和生活費後,將剩餘資金全部投入市場。選擇具有長期穩定配息且股息殖利率超過6%的股票,每月購買一只股票,並將所有股息再次投資。努力保持各股票比重等比例,開始存股與自組ETF之路。
Thumbnail
我是千禧年出生的,所以我分享的年齡層大概都在這個範圍以內,根據我的觀察分享給大家 那時20歲大家都紛紛開戶理財,有的去銀行辦戶頭,有的因為父母從小就有幫小孩理財,20歲是成年人要改登記自己的聯絡資料,現在18歲就是成年人了,也因為我們那時有實習,所以才會投資吧!不然在學校都是在打遊戲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每個人的財務目標都不同,有的人希望存到買房的頭期款,有的人希望存到小孩的學費,而有些人則是希望存到退休後的生活費,但大多數人沒有去計算需要多久時間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所以我們必須訂定自己的財務計畫。 如果是由資本利得的投資組合作為生活費,一般會依照所謂的4%法則,也就是每年賣
Thumbnail
就跟一般人一樣,我想到退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我的存款夠嗎?我從兩個方向來思考,1.過去法-我過去是否有將收入的一部分好好存起來,有沒有花的太多了,2.未來法-我目前的資產存款是否足夠應付我退休後的生活花費。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話說我在我29歲時存到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晉升成為百萬富翁,但是仔細想一想,我這一百萬是紮紮實實用存下來的,如果我要存到1000萬,我要存30年,想想我這3年過的生活,沒有大魚大肉,沒有出國旅遊,也沒有女朋友,所以我才能在短短3年內存到一百萬,我心想,我還要過這樣的日子30年嗎?到時候我60
Thumbnail
我人生中的第一間房子,在二十四歲買入,五年後因為生涯規劃的因素,我買掉房子的時候,看到存摺裡的數字是三百萬,那年我二十九歲 人生的第一桶金,就是靠著存錢還房貸和買屋的差價累積而來。這是因為對於房地產,我的概念是,它就是一種資產,而且政府願意用很低的利率借款,沒有理由要自住好幾年的房子不能自己負擔。
Thumbnail
回顧過去,年輕時的財富自由只是一種自我安慰。隨著年紀增加,規劃退休生活也愈顯重要,了解到通膨危機與退休金之微薄,開始踏上了理財之路。文中提供年增率與活存定存之利率資訊,以及物價指數與退休金計算之參考連結。
Thumbnail
今年以來台灣、美國景氣復甦,但低薪、躺平、高房價問題仍持續出現,作者分享從職涯選擇與正確的存錢理財觀念角度給年輕人的建議。建議 20 歲的人花錢學技能、投資自己;30 歲的人職涯規劃、投資理財規劃;40 歲的人準備退休、存健康與興趣,透過投資策略與理財系統,持續累積財富。
Thumbnail
在歷經三個投資階段後,時間來到 2021 年 5 月,在我退休前大約一年半的時候,我開始了我投資生涯的第四個階段。而和以往不同地方是,這次,我有清楚的目標、投資策略以及充足的資金水位,雖然如此,整段旅程對我還是陌生的,在跌跌撞撞的過程中我走到今天,總算完成了我 1800 萬資金的部建......
2012年退伍後,踏入職場,決定建立投資部位。每月定期將薪水扣除房租和生活費後,將剩餘資金全部投入市場。選擇具有長期穩定配息且股息殖利率超過6%的股票,每月購買一只股票,並將所有股息再次投資。努力保持各股票比重等比例,開始存股與自組ETF之路。
Thumbnail
我是千禧年出生的,所以我分享的年齡層大概都在這個範圍以內,根據我的觀察分享給大家 那時20歲大家都紛紛開戶理財,有的去銀行辦戶頭,有的因為父母從小就有幫小孩理財,20歲是成年人要改登記自己的聯絡資料,現在18歲就是成年人了,也因為我們那時有實習,所以才會投資吧!不然在學校都是在打遊戲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每個人的財務目標都不同,有的人希望存到買房的頭期款,有的人希望存到小孩的學費,而有些人則是希望存到退休後的生活費,但大多數人沒有去計算需要多久時間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所以我們必須訂定自己的財務計畫。 如果是由資本利得的投資組合作為生活費,一般會依照所謂的4%法則,也就是每年賣
Thumbnail
就跟一般人一樣,我想到退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我的存款夠嗎?我從兩個方向來思考,1.過去法-我過去是否有將收入的一部分好好存起來,有沒有花的太多了,2.未來法-我目前的資產存款是否足夠應付我退休後的生活花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