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也是一種溝通的方式
雖然大多人不是這麼喜歡。
本人對於捕捉人細微的情緒其實很敏銳,有些嘻嘻哈哈的樣子只是因為尷尬,不是因為真的不在乎,純粹想讓對方轉換一下、緩和一點能說上話就好;然後一向走冷戰路線的我,最近轉為「有什麼就說什麼」。
主要是覺得:如果在乎你、在乎這段關係,我為難的時候一定要告訴你。
畢竟,沒有什麼比從第三人那裡聽到自己在乎的人,表露你不知道的訊息來的遺憾,有多少人因為這樣子,關係從此多一道牆,有值得嗎;還是其實你已經不想要一段關係,那麼就僅管放棄溝通。
告訴他吧,哪怕吵一下,在乎的人就給彼此機會。
...
講直白話不等於我得把話說的難聽,吵架也不總是「你死我活」才會了結。
我這種人也算非常擅長冷戰,從前看起來可能是好事。
本人很討厭吵架就吵架,大聲嚷嚷、飆國罵然後動手動腳的,看上去真的有夠粗俗,現代了還在玩什麼皇帝權術,那套要人心服口服的路數嗎。
情緒已經表達到位了,下一步還不把話講開真不知道在想什麼。
也許是因為許多人覺得現實生活像連續劇演的那樣,會有人懂得自己的苦心,事情發生後總有後悔藥,自己的情緒先能發洩、緩解最重要,回過頭對方一定有足夠的包容力,知道自己為何總是如此。
發洩也要要找對沙包,踢我這塊鐵板做啥。
後來多選擇「講開」是為自己好
我不想為別人的冒犯,去期待對方的成熟,然後憋的自己內傷。
講理由可以一籮筐,比方說:我得先愛護好自己,才能愛護好別人,這就是我的情緒界線,我會承擔好我的部分;然後我允許你的「做不到」,那你就不能要求我更多,人就是互相的。
其實回頭想想有多少人際關係都是:忍一時,為什麼是我要平靜。
這個溝通上的設限很容易,社會總是在談說話的藝術:短短的言語裡拋出自己也有的需求、清晰的立場,夾雜著「頭一回罷了,不是要得罪人」的態度,畢竟吵架也是一種索求彼此都能舒服相處空間的方式;如果吵不起來也沒關係。
社會上有更多熱心的人願意「教育」這些不成熟的人,用不著我們勞心傷神。
...
餘下的空間你可以透過方格子既有功能,與我的內容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