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重視自己,我們要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聽到一個分享,覺得很有意思,也想了很多,來做個紀錄。

第一個故事:如果一個小孩看到疊起來的飲料箱,指著最下層的其中一個飲料箱說,他想要喝這一個飲料的話,你會怎麼做呢?

第二個故事:一個四、五歲的小孩,正開心玩著手中的玩具,有另外的小孩來到身旁,說他要玩,而原本的小孩也大方分享手中的玩具,你會怎麼回應這件事呢?



我們心裡也許冒出了回應...

也許我們會跟小孩說,最上面跟最下面的是一樣的,拿最上面的飲料箱就好。

也許我們會跟玩玩具的小孩說,你怎麼這麼乖、這麼大方、這麼樂於分享地誇獎他。


那天,我聽到不一樣的回應,我想要記錄下來,提醒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大人。

第一個故事,那個在身邊的大人,一箱一箱搬開上面的飲料箱,拿到小孩指定的那一箱給小孩。

第二個故事,那個在身邊的大人,跟原本正在玩的小孩說,你現在在玩的玩具,就是你的。如果想要分享,那就分享,但如果你想自己玩,你可以跟對方說,現在是我在玩,等下我不想玩了,可以換你玩。


看到這裡的你,會覺得大人很寵小孩嗎?還是大人在教小孩要自私、不要分享?

但在我長到三十歲,我看到這兩個大人,在教小孩重視自己,在教小孩建立起自己的原則與邊界感。

重視自己的想法,不要迎合外在的聲音,重點是你要清楚知道:你要什麼。太重要了。


原生家庭的教育下,讓我很難明確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小時候,吃什麼、穿什麼,長大後,大學的學校與系所、畢業後的工作、住哪裡,父母都佔有極重要的決定權。一有自己的想法,選擇不如他們所想,就會處於革命狀態,需要面對情緒與言語的不理智。另一方面,自己內心會擔心是否做錯選擇(因為從來沒替自己選擇過)。這樣的環境下,更別說是原則了,打從內心的奴性與以他人為先,早就埋在心底,不知道是真實的自己,還是早年被灌輸的想法。


「知道自己要什麼、替自己強硬起來、要有自己的原則」

近年來,聽了很多這樣的話,但要從三十歲才開始建立,說真的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但我一直相信,這些事情建立起來很值得,也會對自己的人生很有幫助。


唯有重視了自己,才有辦法重視別人。我們只給的出自己有的東西。只有先愛自己、重視自己,才有辦法愛他人、重視他人,不然就只是聽話,沒有自己的意識。

我們要知道自己要什麼、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才有辦法為自己而活、為自己努力,不被社群、他人的言語與眼光所影響,才能打從心底活得快樂、自在。

兩件事情加在起,就會成為原則

原則,會讓原本平面的人,立體、鮮活起來!有個性的人,都是有原則的人!同時,原則也可以保護自己、保護他人。保護自己不要被傾門踏戶,不要活得沒有底線、更不要活得隨便;也可以保護他人,不會誤觸不該碰觸的地雷。


人生最大的快樂,是知道自己要什麼,要活成什麼樣子,並且追逐這個畫面的過程。所以第一步,是重視自己,建立起自己的邊界感,找到自己的原則,從中我們會勾勒出自己的模樣,然後我們會找到自己在這段人生究竟要什麼,要活成什麼模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ily Cheng的沙龍
1會員
12內容數
在社福界生存的女子,接觸到的社會議題,有些觀察~結成各種小總結、小啟發、小疑問。
Lily Che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2/13
我們生活當中,一定不會事事順心,就需要看我們有沒有辦法積極思考,改變我們對現況的看法,還是會被現況給擊倒,有挫折、不順就躺平。如果可以以「一切為更好的做準備」來做出發點思考,那些挫折、不順,就會是造就我們的養分,而不是我們生命的事故!
Thumbnail
2023/12/13
我們生活當中,一定不會事事順心,就需要看我們有沒有辦法積極思考,改變我們對現況的看法,還是會被現況給擊倒,有挫折、不順就躺平。如果可以以「一切為更好的做準備」來做出發點思考,那些挫折、不順,就會是造就我們的養分,而不是我們生命的事故!
Thumbnail
2023/12/05
這劇上架一段時間了吧,直至最近才一口氣看完。是一部,適合選前看的一部劇,會在面對這些選戰時,可以更冷靜面對。 我很少看台劇,謝盈萱、戴立忍、王淨這些演員對我來說,都很陌生。初次看他們一起飆戲,被他們的演技帶入劇情裡,還有旁邊的一些角色,演技都非常的自然,沒有違和感,也讓我兩天時間就看完了。
Thumbnail
2023/12/05
這劇上架一段時間了吧,直至最近才一口氣看完。是一部,適合選前看的一部劇,會在面對這些選戰時,可以更冷靜面對。 我很少看台劇,謝盈萱、戴立忍、王淨這些演員對我來說,都很陌生。初次看他們一起飆戲,被他們的演技帶入劇情裡,還有旁邊的一些角色,演技都非常的自然,沒有違和感,也讓我兩天時間就看完了。
Thumbnail
2023/11/27
不知道是不是年齡到了,自己會想結婚與生小孩的議題,身邊的人也開始會討論。就發現了每個人擁有的「決策系統」真的很不一樣。面對結婚,面對生子,你有什麼標準嗎~?
Thumbnail
2023/11/27
不知道是不是年齡到了,自己會想結婚與生小孩的議題,身邊的人也開始會討論。就發現了每個人擁有的「決策系統」真的很不一樣。面對結婚,面對生子,你有什麼標準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人生最重要是什麼事情呢?聊聊重視自己、原則、邊界感、自己要什麼這些事情
Thumbnail
人生最重要是什麼事情呢?聊聊重視自己、原則、邊界感、自己要什麼這些事情
Thumbnail
想在生活中有一份純粹無雜質的「自在」,首先,得學著區分自己的生活,以及他人的生活。 把一件事劃分出界線,就像是心理學說的「課題分離」。 「課題分離」這個概念是源自於阿德勒心理學,簡言之,就是有意識地「覺察」,並將事情切割為「自己的課題」和「他人的課題」。 屬於自己的課題,我們就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起責
Thumbnail
想在生活中有一份純粹無雜質的「自在」,首先,得學著區分自己的生活,以及他人的生活。 把一件事劃分出界線,就像是心理學說的「課題分離」。 「課題分離」這個概念是源自於阿德勒心理學,簡言之,就是有意識地「覺察」,並將事情切割為「自己的課題」和「他人的課題」。 屬於自己的課題,我們就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起責
Thumbnail
分化不全的家庭 很多人小時候經驗到較大的情緒張力,弱小的孩子,漸漸的學會讀空氣的情緒、擔心大人的想法、揹負起別人的期待,因為這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輔導中常看到一些孩子,生活在父母衝突裡,擔起和事佬的角色,想辦法逗父母開心,製造事端轉移父母注意,他們常在學校擔心父母是否正在衝突,而無法專心上課;另外一些
Thumbnail
分化不全的家庭 很多人小時候經驗到較大的情緒張力,弱小的孩子,漸漸的學會讀空氣的情緒、擔心大人的想法、揹負起別人的期待,因為這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輔導中常看到一些孩子,生活在父母衝突裡,擔起和事佬的角色,想辦法逗父母開心,製造事端轉移父母注意,他們常在學校擔心父母是否正在衝突,而無法專心上課;另外一些
Thumbnail
「一鯨落,萬物生」你從父母那裡得到什麼? 又將留給小孩什麼樣的人生觀呢? 我的人生觀: ⭐先照顧好自己,才有能力保護他人 ⭐做事準狠快:先準、後狠,再求快 ⭐世界上只有比較性的關鍵,沒有絕對的真理 你是否也有自己的人生金句?歡迎留言分享。 祝大家都能活得更明白,呵護以愛為定軸的人生!
Thumbnail
「一鯨落,萬物生」你從父母那裡得到什麼? 又將留給小孩什麼樣的人生觀呢? 我的人生觀: ⭐先照顧好自己,才有能力保護他人 ⭐做事準狠快:先準、後狠,再求快 ⭐世界上只有比較性的關鍵,沒有絕對的真理 你是否也有自己的人生金句?歡迎留言分享。 祝大家都能活得更明白,呵護以愛為定軸的人生!
Thumbnail
我想兒少在大家心裡的印象多是難搞、白目、叛逆、難溝通、自我中心,然而身為孩子身邊的大人們(爸媽、老師等)可能更是頭痛。因此界線在養育孩子的過程尤其關鍵,對其品格的發展有極大的影響,可能是價值觀、對朋友的選擇、交往對象等。
Thumbnail
我想兒少在大家心裡的印象多是難搞、白目、叛逆、難溝通、自我中心,然而身為孩子身邊的大人們(爸媽、老師等)可能更是頭痛。因此界線在養育孩子的過程尤其關鍵,對其品格的發展有極大的影響,可能是價值觀、對朋友的選擇、交往對象等。
Thumbnail
每一個人活在世上都有一個基本的責任,就是把自己活好。唯有把自己活好了,才有能力去照顧別人,影響別人。 教養小孩是現在夫妻非常看重的議題,隨著時代的進步,教養小孩的思維也有所不同。有一個重要的觀念,並不是非要給孩子優渥的環境,反而是要先求自己足夠正向成熟。
Thumbnail
每一個人活在世上都有一個基本的責任,就是把自己活好。唯有把自己活好了,才有能力去照顧別人,影響別人。 教養小孩是現在夫妻非常看重的議題,隨著時代的進步,教養小孩的思維也有所不同。有一個重要的觀念,並不是非要給孩子優渥的環境,反而是要先求自己足夠正向成熟。
Thumbnail
很多人其實是很有現實感的,在我諮詢的幾個個案,或許是父母那輩給予的觀念,都是以生存為主要方向,不論是父母給予的期待還是從小到大的的價值觀,還是整個社會的價值觀,我們很少問自己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對你來說什麼是重要的?
Thumbnail
很多人其實是很有現實感的,在我諮詢的幾個個案,或許是父母那輩給予的觀念,都是以生存為主要方向,不論是父母給予的期待還是從小到大的的價值觀,還是整個社會的價值觀,我們很少問自己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對你來說什麼是重要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