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導讀與譯註(上)

2023/10/25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老子導讀及譯註:你的第一本道德經入門書

陳鼓應 2020 臺灣商務印書館

分類:論說--理論 

★★★★★


重要字句:

本書為作者根據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以及1993年郭店出土的竹簡摘抄本(此為出土年代最早的《老子》抄本,約為西元前四世紀末)對通行本進行修訂。

孔子曾問學於老子,墨子、管子、莊子、荀子、韓非子也多引用《老子》的文句與觀念,由此可見老子思想對道儒墨法各家各派的影響深遠。

 

「孔子的哲學是維護傳統秩序的哲學,太缺乏想像的意涵,反易磨損一個人對精神方面的渴求。」-- 林語堂

 

不可道之道

老子認為「道」是中國哲學的最高範疇。「道」的字義由抬起頭來行走引申出創造、秩序、法則等意涵,老子認為除了現實世界的「可道(可以命名的)之道」,還有超乎形像的「形而上」之道。老子第一個提出包含「人道」與「天道」的形上之道的概念和理論。

 

道為實存且為萬物與天地的本源。(道生之,德畜之)

道為一切存在之大全,宇宙為所有生命互相依存之整體。(萬物得一而生)

道是恆動的;廣大無邊的;周而復始運轉的。

道為精神生命的最高境界,對道的體會越深,成見與私心就越來越減少。(為道日損)

 

有無相生

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對立面;有顯的一面也有隱的一面,相互補充而共同發揮作用。(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事物對立面不是一成不變的,會相互轉化。(正復為奇,善復為妖)

事物的對立面是相互依存的,如果只看到其中一面思想容易趨於極端。(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無為

發揮創造的動力而收斂佔有的衝動。(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道法自然

任事物自然發展,發揮人內在本有的自主性、自由性。


柔弱勝剛強

「柔弱」是「無為」的一種表述,並不是軟弱,而是帶有柔韌堅忍的意味。老子喜歡用水來比喻理想的統治者柔弱不爭、處下、以及滋潤萬物而不與之相爭的美德。(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內容: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本章談論宇宙本原的形而上問題。

道(天道與人道)可道,非常道(天地萬物始源之道):可以用言詞表達的道,就不是永存之道。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無」描述道的無限性;「有」形容道的實存性。呈現道體的兩個面向。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前半段談論相對概念的辯證思維,相反相成、相輔相行;後半段談聖人治國無為的理念,這是老子思想的兩大核心。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醜的觀念也就同時產生了。

不言之教:指潛移默化地引導,而不是發號施令或利用教條監督。

無為:無為並非無所作為,而是「毋妄為」,不要過度干預。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虛其心:使人的心靈開闊,排除主觀情欲和成見的清明狀態,為認識「道」的途徑。

無知無欲:沒有偽詐的心智,沒有爭盜的欲念。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道體是虛空的,然而作用卻是無窮的。

象帝之先:像是天帝之前就已存在,打破神造萬物的說法。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不仁為不偏私之意。強調天地間萬物自然生長,統治者應該效法自然的規律。老子不認為自然界對人類有特別的關愛,打破古代天人同類的思想。

橐籥:風箱。守中:保持心境的平衡。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谷神不死:虛空的變化是永不停歇的。

玄:幽深不測。牝:生殖、母性,指天地萬物的根源。玄牝指道創生萬物的過程沒有一絲形跡可尋。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本章以天地的運作來論證聖人之治。

以其不自生:天地的運作都不為自己。後其身而身先:把自身放在後面,反而能得到大家的愛戴。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老子的道不只停留在形而上的層面,也同樣重視「仁」與「信」等道德觀念和人格品質。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功遂身退:事情做好之後,不要戀棧權位名利,斂藏鋒芒。指的並非隱居或遁世。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營魄抱一:精神和形體合一。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結聚精氣以致柔順,能像初生嬰兒的狀態嗎?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無形的東西的作用不容易為一般人所覺察,老子想藉此引導人的注意力不要執著於現實中所見的具體形象。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為腹不為目:務內而不逐外,建立內在恬淡的生活,只求溫飽,不追逐外在貪欲的生活。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老子認為寵和辱都是對人尊嚴的挫傷,剝奪了人格的獨立完整。一個未經受寵的人在任何人面前都可以傲然而立。

貴大患若身:重視身體一如重視大患。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道」超越了人類一切的感官知覺。

皦:光亮。繩繩:綿綿不絕。惚恍:若有若無,閃爍不定。道紀:道的規律。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猶兮若畏四鄰:警覺戒惕,像提防四周的圍攻。

渙兮其若釋:融和可親,像冰柱消融。

混兮其若濁:渾樸純厚,向濁水一樣。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誰能在動盪中安靜下來而慢慢地澄清?誰能在安定中變動起來而慢慢地創造趨進?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虛:心靈空明、不帶成見的境況。作:生成活動。觀:由感官的觀察延伸到心性的直觀,對人生的省察。復:往復循環。復命:回歸本源。常:萬物運動變化中的永恆規律。

容:包容。全:遍全、周全。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下知有之:百姓們只知道有君主的存在。貴言:不輕易發號施令。自然:自己如此、本性如此。

 

大道廢,有仁義;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某種德行的表彰,正是因為它們特別欠缺。

大道廢,有仁義:大道廢弛,仁義才顯現。

 

絕智棄辯,民利百倍;絕偽棄詐,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通行本作「絕聖棄智」「絕仁棄義」,據郭電楚簡本改正。通行本可能經過後人竄改才出現強烈的反儒傾向。

文:巧飾、浮文。違反人性自然的種種制約。

 

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儽儽兮,若無所歸。衆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衆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絕學:並非拒絕學習,而是棄絕世俗流行、異化之學。

荒兮,其未央哉:精神領域開闊而無盡。

熙熙:興高采烈。未兆:沒有跡象,形容不炫耀自己。遺:不足。愚:純樸真實。察察:精明靈巧。皆有以:都有所作為。頑似鄙:愚頑笨拙。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衆甫。吾何以知衆甫之狀哉?以此。

孔:大。德:無形的道作用於物,透過物顯現的功能稱為「德」。內在於萬物的道在一切事物中表現它的屬性,即表現它的德。道落實顯現在人生層面時,稱之為德。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大德的樣態,隨著道為轉移。

以閱衆甫:觀察萬物的起始。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執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我們必須從正面去透視負面的意義,把握負面的意義更能彰顯出正面的內涵。正面與負面並非兩種截然不同的東西,而經常是互相依存的關係。世人愛追逐表象,汲汲營營,老子告誡人們不要總是以自我為中心,持守「不爭」之德。

不自見:不自我表揚。不自是:不自以為是。不自伐:不自我誇耀。不自矜:不自我矜持。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德者,道亦德之;同於失者,道亦失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希言:少說話、少發政令。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踮起腳,是站不牢的;跨步前進,是走不遠的。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的宇宙論強調道的周行而不殆,宇宙是有相互關聯性、過程性、創造性和流動性的。且把人提攜至與道天地平等,在宇宙根源的地方決定自己的生活態度,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行為舉止應該與宇宙知道相一致。

獨立而不改:獨立長存且永不休止。

大:沒有邊際、無限延伸。逝:指周流不息。反:返。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輕則失根,躁則失君:輕率則失去根本,躁動就失去了主體。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本章是「自然無為」思想的引申。「善行」「善言」指善於行不言之教。譬喻有道者不用有形的作為,而貴無形的觀照,順應人的自然情狀進而做到人盡其才而成就他們。

襲明:保持明淨,表示了解道的智慧。

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善之人可以作為善人的借鏡。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守:並非退縮、退守,而是安於最恰當的地方,具有主宰性,可以保持「雌」「黑」「辱」卻又能運用「雄」「白」「榮」的一面。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培或墮。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聖人去甚,去奢,去泰:聖人要去除極端的、奢侈的、過度的措施。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其事好還:用兵這件事一定會得到還報。

果:效果,指救濟危難或勝利。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衆,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古人認為左陽右陰,陽生而陰殺。本章老子透過喪禮的禮制表達反戰思想。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

認為聖人應該如天地自然般滋養萬物的均平思想。

樸:木之未制成器者曰樸。小:隱而不可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不但要知人,還要知己。智由外而得,明由內而悟。

自勝者強:克服自己是堅強。強行:勤勉力行。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本章說明道的作用。道養育萬物,使之各取所需、各適其性,而不加以主宰。意在消解人們占有和支配的衝動。

小:指最細微的地方都有道。大:廣大無邊。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描述大道無形無跡、超言絕相的屬性。

大象:大道。樂與餌,過客止:音樂和美食使過路的人停步。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舉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家物極必反、勢強必弱的道理。

歙:斂、合。固:必然、一定。弱:削弱。微明:機先的徵兆。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無為:順其自然、不妄為。無不為:無所不能為。

自化:自生自長。欲:貪欲。

raw-image



25會員
88內容數
看完如何閱讀一本書之後,決定開始將每本書整理起來,成立這個部落格強迫自己練習維持寫作的習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