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媽媽疏離中》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媽媽」,是每個人誕生在這個世界上,最先說出口的兩個字。

願這本書能夠成為鬆軟的棉被,輕輕地擁抱著世上所有媽媽和女兒的感性。

-------------------------------------------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一直想起我的母親和我的女兒,更多時候,我想起的是那個小小的自己。


我和媽媽並沒有疏離,相反的,我媽是我的避風港,我人生中無論遇到任何關卡,我第一時間都會打電話給她。她是我的心靈導師,也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所以一開始,收到出版社邀約詢問是否願意分享《#我和媽媽疏離中》這本書時,坦白說心裡是有抗拒的。


但藉由閱讀這本書的同時,我也才理解我的抗拒是什麼?抗拒去看見內心深處的不安,還有自己跟女兒之間,時而緊張、時而親密的微妙關係。原來我的抗拒,不是害怕我和媽媽之間的疏離,而是擔心自己和女兒之間即將到來的疏離。


我的女兒很黏我,即便到現在三年級了,每天都還是吵著要我陪她睡覺、陪她洗澡、陪她玩。我並不是每次都很樂意這麼做,有時候也會覺得不耐煩,甚至忍不住會念她:「妳都這麼大了,應該要學會獨立才對!」念完後又會在心裡懊悔,其實孩子還能像這樣黏著自己的時間,也已經快進入尾聲。我一方面想抱緊,一方面又想推開,討厭這樣矛盾的自己。


然後,也想起了當年的母親。


小學剛升一年級時,我媽媽生了第三個孩子,也就是我最小的弟弟。幼稚園畢業剛升小一,懵懵懂懂的年紀,正值需要關心的年紀,但家裡突然多了一個孩子「爭寵」,橫空出世奪走了媽媽全部的愛。


我嫉妒,我不平,對弟弟充滿了敵意。


我開始思考,要怎樣才能讓媽媽把注意力放回我身上?弟弟長得超可愛,但當年的我又胖又醜,論外貌我比不上他。於是,我拚了命用功念書,參加比賽領獎狀,因為那是我唯一擅長的事情。


我以為我得更努力,才能重新贏得媽媽的關注。

可是,我並沒有因為這樣而重新贏得媽媽的關注。每次考第一名拿獎狀回家時,母親鮮少為我拿到第一名而開心喝采,她就只是輕描淡寫地對我說:「恭喜妳!」


她並沒有不開心,我知道她也是替我開心的。只是沒有我想像中的欣喜若狂,也沒有到處和別人炫耀我的成績,和平常很容易為了一點小事開心不已的母親,有著很明顯的對比。


以至於我一直有個錯誤的理解,

以為我是不是還不夠好?

以為我做的是不是還不夠多?


我還曾經為此難過地寫了封信給母親,像是在討愛一樣,字字句句寫出我的心情,雖然母親也回了一封很溫暖的信給我,在信中闡述了她對我的愛,告訴我她其實很為我感到驕傲,但我始終覺得自己不夠好。


直到後來有了女兒後,才理解母親當年的心情,也對自己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不管到了幾歲,在母親面前,我仍然只是一個等待被稱讚的孩子。


在做催眠回溯時,意外勾起了這段回憶。我以為我不在意的,原來在心中烙下的印記這麼深。母親和女兒,是一種很微妙的關係。在當了媽媽之後,同時兼具女兒和媽媽的身分之後,我開始從不同的角度,去看見當年的母親,看見當年的自己。


不必滿足任何人的期待

當母親是份艱難的工作,鄧惠文醫師曾經在節目中討論「母親情結」時,提出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問題,那就是:「媽媽不可能永遠符合我們的期待,我們要如何在她沒辦法滿足我們的狀況之下還能保有愛?」


是啊!媽媽不可能永遠符合我們的期待,那麼孩子其實也不必迎合媽媽的期待,不必刻意滿足,不必特地討好,這才是愛真正的本質。


無論你是什麼樣子,我都愛你。無條件的愛,來自母親,也來自孩子,但更應該是自己,無條件地愛自己,接納自己的各種樣貌。


唯有如此,才能讓愛真正流動,才能化誤會為理解。關係若要不疏離,那麼我們就得持續梳理。唯有願意梳理內在情緒,坦承面對自己內在的不安,一切的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作者是一名擁有十年以上專業諮商經驗的心理師,書中分享了許多令人揪心的母女之間的相處個案,她想藉由這些案例分享,幫助世界上的媽媽和女兒們,修補那些看似微小,卻又隱隱刺痛的裂痕。


誠如作者在書中最後所說的,願這本書能夠成為鬆軟的棉被,輕輕地擁抱著世上所有媽媽和女兒的感性,讓母親與女兒之間的相處,能夠有更多的理解。


#和你一樣都是媽

#梳理關係不疏離​

采實文化

想看更多育兒經分享嗎?歡迎來我的粉絲專頁按讚喔 和你一樣都是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和你一樣都是媽的沙龍
39會員
169內容數
韓劇王后傘下系列劇評,道出媽媽的心聲,看劇學教養
2024/01/16
這不只是一本書,而是一份禮物,來自生命的禮物。讓我們在日復一日繁忙的生活中,能夠靜下心來閱讀,透過文字的魔力,找回身心安在力量。 當媽媽之後,時常聽到專家們強調,教養孩子必須要「溫柔而堅定」。對於急性子的我來說,忍不住懷疑:「到底要怎樣才能做到溫柔而堅定?」面對怎麼講都講不聽的孩子,沒有火冒三丈就
Thumbnail
2024/01/16
這不只是一本書,而是一份禮物,來自生命的禮物。讓我們在日復一日繁忙的生活中,能夠靜下心來閱讀,透過文字的魔力,找回身心安在力量。 當媽媽之後,時常聽到專家們強調,教養孩子必須要「溫柔而堅定」。對於急性子的我來說,忍不住懷疑:「到底要怎樣才能做到溫柔而堅定?」面對怎麼講都講不聽的孩子,沒有火冒三丈就
Thumbnail
2024/01/07
若要問我,人生中最愛自己的時刻,我想那就是此刻。母愛就是最好的保養品,雖然有時候母愛不小心也會燃燒殆盡,但即便吼了孩子三千遍,他們還是愛妳不厭倦,覺得媽媽全世界最溫柔、最漂亮的人。孩子無條件地愛我,才讓我更懂什麼是愛
Thumbnail
2024/01/07
若要問我,人生中最愛自己的時刻,我想那就是此刻。母愛就是最好的保養品,雖然有時候母愛不小心也會燃燒殆盡,但即便吼了孩子三千遍,他們還是愛妳不厭倦,覺得媽媽全世界最溫柔、最漂亮的人。孩子無條件地愛我,才讓我更懂什麼是愛
Thumbnail
2023/11/24
這是一本很溫暖的書,並不是讀完書後,從此關係就暢行無阻,或是自信心大幅提升。但至少可以善用書中「給自己的心理學小蛋糕」實踐指南,替自己送上一塊蛋糕,在感到心累或不知道如何應對時,翻閱這部分,實踐在生活中,相信就能慢慢長出屬於自己的力量。
Thumbnail
2023/11/24
這是一本很溫暖的書,並不是讀完書後,從此關係就暢行無阻,或是自信心大幅提升。但至少可以善用書中「給自己的心理學小蛋糕」實踐指南,替自己送上一塊蛋糕,在感到心累或不知道如何應對時,翻閱這部分,實踐在生活中,相信就能慢慢長出屬於自己的力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你都怎麼和孩子相處呢?你知道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有多少是來自於你與你的父母相處之間的影響嗎?
Thumbnail
你都怎麼和孩子相處呢?你知道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有多少是來自於你與你的父母相處之間的影響嗎?
Thumbnail
作者是擁有十年以上專業諮商經驗的心理師,書中分享許多令人揪心的母女之間的相處個案,她想藉由這些案例分享,幫助世界上的媽媽和女兒們,修補那些看似微小,卻又隱隱刺痛的裂痕。誠如作者在書中最後所說的,願這本書能夠成為鬆軟的棉被,輕輕地擁抱著世上所有媽媽和女兒的感性,讓母親與女兒之間的相處,能夠有更多的理解
Thumbnail
作者是擁有十年以上專業諮商經驗的心理師,書中分享許多令人揪心的母女之間的相處個案,她想藉由這些案例分享,幫助世界上的媽媽和女兒們,修補那些看似微小,卻又隱隱刺痛的裂痕。誠如作者在書中最後所說的,願這本書能夠成為鬆軟的棉被,輕輕地擁抱著世上所有媽媽和女兒的感性,讓母親與女兒之間的相處,能夠有更多的理解
Thumbnail
我們對於父母和孩子,通常都有高人一等的期望,因為血脈相連,我們希望他們是,或是理當成對自己更好的人。只是每一個女人在成為一個母親的當下,她對待孩子的方式,也只能根據她的內在母性、人生的成熟度或是她從原生帶來的意識型態來教導自己的孩子。 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是至少,如果我們已經覺察到這是一個彼此之間關
Thumbnail
我們對於父母和孩子,通常都有高人一等的期望,因為血脈相連,我們希望他們是,或是理當成對自己更好的人。只是每一個女人在成為一個母親的當下,她對待孩子的方式,也只能根據她的內在母性、人生的成熟度或是她從原生帶來的意識型態來教導自己的孩子。 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是至少,如果我們已經覺察到這是一個彼此之間關
Thumbnail
  雖說已是家裡的老么,照理來說應該享有全家人的關注與關愛,可小時候雙親的長年爭吵以及離異,都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趕緊長大,也由於與兄長們年齡的差距,更讓我「想長大」的心越來越濃烈「因為哥哥很懂事,因為哥哥可以幫上很多忙,所以媽媽很喜歡,我也要成為這樣的孩子。」但我卻忘了我從沒好好地當夠「孩子。」
Thumbnail
  雖說已是家裡的老么,照理來說應該享有全家人的關注與關愛,可小時候雙親的長年爭吵以及離異,都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趕緊長大,也由於與兄長們年齡的差距,更讓我「想長大」的心越來越濃烈「因為哥哥很懂事,因為哥哥可以幫上很多忙,所以媽媽很喜歡,我也要成為這樣的孩子。」但我卻忘了我從沒好好地當夠「孩子。」
Thumbnail
內在對自己很多批判不滿,對自己很多要求,投射於外,是難以善待他人的,但是多數的人,不會知道被頭腦記憶控制的自己,原來如此黑暗,原來擁有陰影。
Thumbnail
內在對自己很多批判不滿,對自己很多要求,投射於外,是難以善待他人的,但是多數的人,不會知道被頭腦記憶控制的自己,原來如此黑暗,原來擁有陰影。
Thumbnail
上課回饋:與媽媽關係的改變 首先我想要謝謝和解療癒師Sharon邀請我上「和童年的自己和解」,上完課距離現在大概一個月半的時間,還記得第一天上完課身體很疲憊,第二天一樣疲憊,但精神卻有一種非常輕盈的感覺,接著這一個月半其實沒有太多的感覺。 再要感謝慈馨老師上上禮拜邀請我當「和解療癒體驗課」志工
Thumbnail
上課回饋:與媽媽關係的改變 首先我想要謝謝和解療癒師Sharon邀請我上「和童年的自己和解」,上完課距離現在大概一個月半的時間,還記得第一天上完課身體很疲憊,第二天一樣疲憊,但精神卻有一種非常輕盈的感覺,接著這一個月半其實沒有太多的感覺。 再要感謝慈馨老師上上禮拜邀請我當「和解療癒體驗課」志工
Thumbnail
有好幾年的時間,我沒有叫過她一聲:媽。 後來才明白,關於「家人」,都是每個長大後的大人心裡的一道疤......
Thumbnail
有好幾年的時間,我沒有叫過她一聲:媽。 後來才明白,關於「家人」,都是每個長大後的大人心裡的一道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