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之前沒有寫過類似關於「寫作」本質的主題,原因其實有幾個。第一個是覺得自己並非什麼真的作家,也沒有什麼實績,就是一個喜愛寫作的業餘小說家,而且關於我提到的一些要點,連同自己也還在調整與嘗試。
第二個是常常在網路上看到許多人分享自己的想法,許多人做的內容比較傾向是「知識轉譯」,譬如說看了一些作家分享的知識內容在經過自己腦袋整理轉換成自己的文字分享給大眾,雖說這件事本質上也無妨,但站在同質性上,實際上我會更推薦大家直接去閱讀真的出版並且真的有用處的書籍來得更好。譬如陳雪的〈寫作課:陳雪給創作者的12道心法〉以及村上春樹的〈身為職業小說家〉。(本文結束?)
第三個是販賣任何「課程」的時代來臨,我們到處都可以看到「某某老師」引用各種數字標題以及綜合性的經驗借鑑。這也是為什麼我推崇第二點,真正去閱讀已經在文字世界中打造自我格局具有一定重量的人們帶來的文字來得更為重要。畢竟守則、道理可以透過知識轉譯與借鑑而再次成為另外一份「教材」,但許多作者個人經驗與故事,可能很難借鑑,而如果只是單純理解道理、守則,很難真正理解原始作者們所要提供的完整訊息。
以下我提到的「長篇小說的六個階段」,只是單純以我寫過的長篇小說的經驗,試著將過程轉化成經驗文字而已,站在分享的角度而言,分享給格友們。但站在前述的第二點,如果只是要吸收關於寫作的心得,為何還需看這篇文章,直接看陳雪、村上春樹的書就好,這豈不是邏輯衝突?這也是一直在我腦海裡迴盪過的句子。
不過就像是即便是閱聽者也有權利可以靠邀糞作一樣,我們有能權利寫影評、劇評,不代表我們真的能拍出這些作品,但難道我們就沒有了繼續寫出評論的權利嗎?依照end user的概念,創作成品最終送達的是這些end user手中,而這些最終客戶也決定了這個產品的好壞、成敗。同樣地,並非是成功且職業的小說家難道不能對「寫作這事」進行分享嗎?我相信大家自有答案。
對我而言,如果只是害怕而不去分享,就會失去「分享」二字的重要性,但相對地,也要提醒自己並非只是光說不練。如果我從未寫完長篇小說,但大放厥詞地進行各種分析,就會落入「詐騙環節」當中。也因此當我想落筆寫這篇文章時,其實都在提醒自己是否滿足「不是詐騙仔」的底氣。
因此文字一旦寫出,就像是水一樣,難以收回。如果沒有定下基調,深怕自己就像是詐騙仔,只是販賣者換皮的他人經驗,而沒有說清楚前提,也會讓閱讀者有所誤會。前言偏冗只是為了讓這篇分享更為主觀一點,因為一旦文字太過客觀,有時會失去其「調性」,而這也並非寫作的初衷。
以下為一個業餘小說家的個人經驗分享,如果有一樣在長篇小說路上奮鬥的同好們,也可以一起分享你的看法。
「打籃球不是在算算數。」
「田調」,無論是他人作品的靈感還是出場角色的背景,如果在正在進行中還得要重新查詢資料,有時的確滿中斷寫作的。據說村上龍在寫作時,田調工作花上了大半時間,真正寫作時間很短,他是那種一旦準備工作完成確定開始寫之後,就會寫完的人。
根據寫作的文體也有極大的不一樣的田調狀況,有些小說家寫的是過去的人生經驗轉換成故事,這方面幾乎會省去這個階段。而有些人是從生活中感興趣的部份進行田調,也許是完全沒做過的職業角度切入,如此一來田調就顯得更為重要。
畢竟人人不可能在閱讀的旅途中走完全程,有些情況會讓讀者毀在起跑線上,譬如過於空乏的設定去說明一個棘手的嚴肅問題,這都顯示著作者並沒有認真看待這個主題,田調不足所致。因此如何撿選一個適當的主題,也會是一個重要的課題。要有能撐得住大題目的文筆與宏觀視角,才有辦法支撐得住一個嚴肅的主題。以我而言,我的確清楚自己可以掌握的主題在哪裡,也試著在補足自己可以掌握的主題。
這可能很難在初次寫作時就可以掌握得當,連同我自己都在斟酌這個階段事件要做到什麼程度。我自己猜測,越是成熟或者自成系統的寫作者,對於這一塊應該更有強烈定義。
廣義來說,「田調」我認為都是在「落筆」之前的準備工作,這些工作做得好不代表小說寫得好,但沒有作好調整,很有可能在第二階段、第三階段被自己的石頭砸死。畢竟小說家不是在寫公式集、不是在作遊戲攻略,再精美人物設計表、時間軸,只是為了讓自己梳理好恰當的素材。就像是流川楓說的:「打籃球不是在算算數。」很多事情不是靠單純的數值分析、模型製造、正規化處理就可以抵達終點。至少,文學遠不是這樣,畢竟它是一個有機體,若要讓它呼吸,得讓它成為某種具有生命的感覺。
您的餐點已送達 (您的故事已醞釀完畢)
第二階段就是真正的開始落筆,眾多思考、理論、原則,一旦開始落筆才會發現到底是空泛之談還是紮實的一拳。文字的反射鏡會直接讓人看到自己缺乏什麼,由於自己將會是自己作品的第一個讀者,必須站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角度看待自己的文字,一開始可能會覺得角度難以拿捏,但久了就會知道這是一個必要過程。
一旦落筆才會知道這部小說缺乏什麼。無論是情結生硬、人物扁平、沒有讓人讀下一章的慾望都是。這應該會較為痛苦的時間,而跨越這個階段最需要的是某一個「契機」。有些人在開始寫作的時候會讓自己進入閉關狀況,不過我認為「落筆」階段還處於非常混沌的狀況,依照過去經驗,有許多剛寫出來的東西實際上根本沒用在小說裡,反而別成別的作品的引言,或者那些短文、雜談,都是為了暢通腦中的雜訊。因此這個階段閉關其實也只是會進入靈感黑暗循環,實際上這個階段應該可以同步正常生活,至少要跨越「開頭」雙手打字窒礙的可能。
隨著時間過去,那些雜亂的訊號以及文字開始慢慢步上軌道,開始有一個明確的架構時,這部作品可能就可以準備好要開始了。所謂的明確架構也並非是真的像是做投影片那樣把大綱作完,有些人寫作很依賴大綱;但有些人從來沒寫大綱過,這我認為並沒有絕對是非,所謂的明確架構確定,大概類似就是作者「主觀」認定,現在這個故事可能已經「醞釀」完畢。已經可以將它實體化。
有時可能寫完了第一章就覺得可以「開始試著」寫完這部作品;有的時候先寫出了結局;有時先寫出配角的故事。更有時寫出了幾乎一半的故事,但當下覺得支離破碎,難以延續,甚至最後沒辦法在寫作那個時刻寫完結局。因此還是要依靠作者自己的直覺決定。
你有時得要站在你阿嬤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創作。
第三階段是故事主線、各種脈絡已經明朗化的時候,我認為這個階段就真的滿需要認真投入。說閉關可能太誇張,但至少要有一段時間可以認真地開始往收尾前進,而且這個階段是最容易發現寶藏的時候,有的時候情節發展會跟你想像得不一樣,也是充滿最驚奇的時候。其實在寫第一部長篇的時候,我對於第三階段、第四階段沒有那麼深刻的體驗,原因是當初是將一部自己原本寫的中篇小說進行長篇小說的拉伸。把篇幅「改造」的過程中,主體由於在原始的世界觀已經擬定完,因此沒辦法真的感受到這個階段帶來的快樂。而從第二部或者第三部長篇作品開始之後,對於「主體」階段會有一個很明確的感想。
主體將會決定作品的命脈,這類似於一個遊戲的「特點」。如果將主體抽離,這作品也隨之會瓦解一樣。反過來思考,一旦你的作品「主體」抽離不但沒有崩塌,而且小說還依然存在的話,代表這部小說存在著兩個以上的主體。
其實不是不行,但得要看作者能不能駕馭這樣的小說。以我自己為例,在寫〈薪水小偷〉的過程中,想要融合兩種元素,兩個主體存在的狀況導致沒辦法讓作品以一個單一主體表演,另外由於自己的文字揉捏技術有限,因此可以看得出來是兩個主體各自行進。甚至我哥還對我說,分開來看都不錯,合在一起就是怪怪的,類似拼裝車概念。因此這部小說是可以做到更好的,但我在寫這部小說時,太極欲寫完它,並沒有留下第五階段、第六階段的時間沉澱。
如果不確定自己能不能掌握兩個主體以上,我的建議還是以一個主體來設計,而至於要怎麼檢驗一個主體的故事,看能不能把一部作品以一句話說完。這其實就像是你在Netflix選片一樣。Netflix的介紹文不像是以前租DVD那樣,有落落長的短、長綱,它更像是貼近於「簡介」。然而一部作品沒有辦法一至兩句話的簡介說完,就代表著這部作品存在著「複雜性」。這個複雜性不代表不好,只代表你得花上更多力氣讓讀者了解你為何設計出這個「獨特的複雜性」。
你不能只是設計出來很複雜的故事,但沒有花力氣去整理它。因為讀者也不是你的狂熱粉絲,也沒有人最終得一定要認可你的「獨特」。你有時得要站在你阿嬤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創作。以一個與自己價值觀較有距離的角度去看待這部作品。
主體發生時,大概就會像是——
領域展開
如果真的進入主體zone時間,會有一種狀況慢慢誕生,原本在田調階段設計的東西可能會被顛覆或者是原本在落筆階段擬定的策略會被打散,原因是故事慢慢自我成形。類似一旦你將故事真的帶到一個說故事的境界,你會發現順著主體的設計、架構慢慢會自己生長出一套系統。它會帶領你試著要補足一些東西、補上一些視角。自此我都認為這是寫作過程中相當迷人的事情,一旦真的這個故事想要被完成,它會自行有所反應。聽起來像是通靈故事,但我認為這或許就是因為主體一旦發展成是「主體」,你就會試著去滿足這件事情。它之所以主體,就會有主視覺,想像你的故事會拍成電影,那它會有一些主視覺設計、會有一些片花、會有一些特殊設計海報。那些海報的元素從哪裡來?那就是主體,就像是inception(全面啟動),我如果在電影海報中擺一個陀螺在轉,沒看過的人很好奇為啥會有一個陀螺、有看過電影的就會覺得人「對啊,這故事就是一個電影海報就可以說完。」主體的設計與奧妙,對於作者來說,每一次都會是冒險,誰也不敢保證最後這東西會是怎樣的長相,但我相信勢必會有這件事情的誕生。
出來混總是要還,魔改還是大改,全憑客倌。
第四階段就是當故事開始往結局方向邁進時,所有要做的準備。除非我們是本格推理小說或者是獨特設計謎底的小說,否則你不會直接一頁逆轉。如果你要將結局走到某一個t故事時間軸,你勢必得在t-x故事時間軸開始進行收束。把分支聚集、把伏筆揭開、讓故事走向最終結局。
這大概對於不同作者來說是完全不同的體驗,有些人一開始在寫作時就決定結局了,但有些人要看感覺斷在哪一個斷點。而這完全跟第二階段一致,閉關不一定能解決小說家碰到的問題,更多的還是要生活的體驗、生活的刺激。有了新的體悟,可能會對於結局的落筆有莫大的幫助。
而這個階段會碰到一個硬傷,那就是主體將會決定你收束的難度。譬如你在主體過程中已經長出了作品的心臟,但發現在收束時,這個心臟的設計將會成為你的絆腳石。那你就碰上不得不要修改主體的狀況,有的時候也因為的微小的巨大邏輯bug而導致主體要完全設計。
譬如在主體階段中設計了某一個角色在某一個年份進行了一個重要事件,一直到了收束階段,開始優化邏輯與順稿時才發覺一開始設計的年份有些問題。譬如說有可能你要用的是1980的描述場景,甚至動用了1980至1990年代背景設計,但你卻發現你根據邏輯應該要設計1992到1995年不等的時空背景。這個工程可不是隨便改幾行字就得解決的。因為你在主體之中,說不定讓這個角色經歷了1980至1990各種小事件,你得要作出取捨,看是要把年代直接魔改成1980-1990,放棄1992-1995年時代的,還是為了滿足1992年至1995年的必要需求,試著大改主體的所有大小事件,包括人物在哪邊對話的場景都要全部置換,甚至有時場景換了,對話就會完全不一樣,局勢也會有所不同。
沒錯,寫小說肯定都有可能遇過這種問題,而且越是寫過越多作品,會發現每次遇到的狀況都不盡相同。有時可能對於讀者來說不是大事,但也有可能有些讀者認為這是集大缺陷的部份,更別說是如果要寫跨越時代的作品,一旦發生時間軸問題,就會是一個巨大的災厄工程要處理。這時候就會了解到田調階段的重要性,它會為你在寫主體階段,紮下重要的根基,避免你去犯一些明顯的錯誤。
日常的每個累積,都會成為價值觀的骨肉。
第五階段就是關上小說,放置一段時間。在還沒看村上春樹的〈身為職業小說家〉以前,我不太知道這個道理,後來才發現這是一個必要的過程。寫小說是一頭熱的過程,極度主觀的過程,因此也存在不可忽視的錯誤,有可能是邏輯、有可能是自己想要迴避的缺陷。將這本小說丟置一旁,過了一段時間再來看它,就能以更為客觀的角度修理他。如果你對這個主題有強烈的興趣,歡迎可以去收看村上春樹的這本書,他對於此主題會說得更透徹。
這也是我認為自己在過去一些作品中最欠缺的部份,靜置的過程中,就像是「放棄」這本小說。得要跟這部作品保持一定的「疏離感」。這對我來說也是相當困難的事情,也是我現在正在練習的事情,而且所有的改寫都是等到靜置完成之後再開始進行。
也等於說,作者完成了一部作品之後,將它丟進記憶體/抽屜當中,接著就可以出門吃個大餐慰勞自己,過了幾週、幾個月再翻出來看看。有的時候會發現完全不一樣的世界。原因是我們的人生的時間軸不會隨著作品結束而消失。
日常的每個累積都會成為價值觀的骨肉。隨著興奮感的消失,取而代之的就是冷靜的第三者角度看待作品,這時候就可以進行第六階段。
新的一次都會比舊的更好
第六階段就是當第五階段的結束之後,重新開始改寫。過去我曾經對於一些作品進行改寫,目前我只有經歷過一個大規模大改。當時是在寫秋錢S1 - 公司冗員清除驚喜包時,因為主體的關係,我跟編輯討論了一次大改,大概直接把作品切為兩半,將後半全部重寫。而以現在回去來看,改寫版本真的是更好的版本。因此從那次之後,我更相信這個道理。
也與靜置階段所說的一致,作者的人生時間軸不會消失,那些蘊含在體內的直覺會為我們修改適當的文字。每一次就像是雕刻一樣,最終一旦發現對這部作品已經沒有眷戀,已經沒有值得再多動一筆時,這部小說就完成了。當然,這得要經過第五階段的靜置,回過頭來再去看,才有辦法在第六階段作出是否改寫的決定。而一旦第六階段改寫過程中擬定了改與不改之間,其實也決定了對這部作品眷戀的程度。
一旦還需要修改,那麼你與這部作品之間的緣份還沒結束;但一旦很清楚這部作品已經完結,身為作者也會非常確定已經不會為它在更動一個字。這面反射鏡也可以做為最後交出去稿子的依歸。
不過至今而言,由於我的第五階段、第六階段還沒有走到相當值得禪思的狀況,也可以說我還是嘗試中的創作者,這兩個階段我還沒辦法內化成足夠更深化的語言,並沒辦法透過這一塊給予大家更多的反饋,這些都留給各位看倌去看看陳雪與村上春樹的相關寫作書。
沒想到寫了這麼多,感謝有看完的觀眾們。原本會寫這篇文章的契機主要是在不同格友的沙龍內串門子,留言時有感而發寫出了草稿。或許沙龍的好處就是透過不同創作者自身的提問大家提供不同的意見,進而迸發出更多的想法。
以上的六個階段屬於我個人觀察到的狀況,不代表所有寫作者都真的會經歷此些狀況。畢竟每個人熟悉的狀況不一樣,只是拋出想法,分享給大家。
譬如可以在一部小說寫出47個角色的宮部美幸應該會有自己獨樹一幟的寫法;又或是我認為相當鬼才的貴志祐介,每次看到他寫的一些描述段落都會懷疑他到底怎麼田調到他寫的這些東西;一年可以寫三部小說的東野圭吾,應該也有自己一套的寫作方法。
感謝大家。
Link for Podcast
Ou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