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無聲散步"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前言

唐朝的道林禪師住在樹屋裡,因此人稱鳥巢禪師。有天太守白居易慕名前來訪視,問他『如何是佛法大意?』窠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云:『三歲孩兒也解恁麼道。』(意思是:「這兩句話三歲兒童都知道,還用得著你來講嗎?」(白居易原先以為禪師會開示什麼高深的道理,沒想到卻是這麼簡單的兩句話,因此他的回復其實是有些不滿和嘲諷的。)窠云:『三歲孩兒雖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白作禮而退。

重點在行

人生的道理其實沒那麼複雜高深,有時反而很可能是淺顯易懂的,可是人們也因其太淺顯了,反而容易把它忽略掉,從而只想著要去尋找嶄新的,符合現代需求的道理,以方便解決錯綜複雜的人生所帶來的各樣痛苦煩惱。

談"無聲散步"

昨天手機出現一則所謂的「無聲散步」(Silent walk)的文章。說它是TikTok上最新健康趨勢。其意思是:在散步時不聽音樂、不聽Podcast,也不和人交談,只管默默的向前走。現代社會因科技的發達進步,人們幾乎已成為電子設備的俘虜,變得越來越多工,也越易分心,無聲散步透過禁絕外界的噪音,希望利用短短的時間來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得到內心的清朗平和…。

 

事實上,無聲散步和「正念散步

『當我們的步伐與呼吸同在

心自然會漸漸安定下來,

也就會感到一份平和與寧靜,

於是能產生許多洞察,

不被情緒牽著走,看事情能更清晰。』

 

  

和日本流行的「步行禪

 

  • 「懺悔之行」,邊走邊默念「對不起」
  • 「感謝之行」,邊走邊默念「謝謝」
  • 「坐禪之行」,冥想,面對現在的自我。


並沒有什麼大的差異,也不是什麼新的真理或知識。人們不管不顧已有的簡單而重要的修行方式,只顧著求新知,而忘了其實真正重要的「行」。確實去實踐,專心去執行,不管是「無聲散步」,是「正念散步」,或「步行禪」都能讓心情變得更平和安祥,心態變得更主動積極,身心變得更健康愉悅。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福州行之三(10.28)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福州行之四(10.29)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圳頭聽溪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福州行之五(10.30)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福州行之感觸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雜想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譚歆(五)媒體也樂見它們有如此影響力,我完全可以想像在某間會議室裡,我的名字被大大寫上,用快斷水的紅色白板筆圈起來,一旦當天找不到新鮮素材,就會有個矮小禿頂的上司拍拍我的名字: 「今天再炒一次譚歆的新聞!」
Thumbnail
avatar
2018-03-03
談起赤柬,我們還可以笑笑地說展覽裡的藝術與劇場,互動與設計,以及牆上佈滿孩子手繪的烏龜作為打氣,終於讓世代的對話,在面對歷史轉折之際,不需要總是這麼沈重。
Thumbnail
avatar
陳映妤
2018-02-04
譚歆(四)<p>看見她們我老聯想到那些俄羅斯娃娃,層層疊疊空空蕩蕩,用僵硬的面具糊成了一個譚歆。</p>
Thumbnail
avatar
2018-01-25
談談國軍的新創力:Defense Entrepreneurs Forum, DEF<p>過去台灣對建軍備戰的思維,一般認為受到美國影響最大,但是1950年引進「白團」納入了日本思維,留德系統如殷宗文將軍等又帶進德國思維,三種不同思維衝突造成許多混亂,必須發起由下而上的改變。</p>
Thumbnail
avatar
陳冠廷 Kuan-Ting Chen
2017-12-30
談教育也要談戀愛在最近幾個工作坊裡,我請媽媽們試著描述,當「親職照顧分工」不符理想時,她們會怎麼面對。這種時候,現場的情況通常就有如「捅了馬蜂窩(那絕對不只是個比喻)」,那個同仇敵愾啊,令人印象深刻。這種問題,除了電死老公之外,究竟有沒有其他辦法解決?
Thumbnail
avatar
盧駿逸
2017-12-19
譚歆(二)<p>在校內我們被教導,努力就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目標;出社會以後才知道,要是真夠有本事,那些事物只需要交由去別人奮力掙得,再爭先恐後地,搶著獻給你。</p>
Thumbnail
avatar
2017-12-17
譚歆<p>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無度貪圖睡眠,只求醒來那瞬間,還沒被現實排山倒海淹沒的短短三秒鐘。接下來又會想起所有讓你想一覺不醒的細節:今天又是全新的,被全人類唾棄的一天。</p>
Thumbnail
avatar
2017-12-16
談談農業新創,也談談新創輸出<p>所羅門前外長跟我說過:過去他在聯合國安理會擔任主席時,曾努力推動一件大型農業計畫:促進阿富汗種罌粟花(鴉片)的農人,改種保加利亞玫瑰。</p>
Thumbnail
avatar
陳冠廷 Kuan-Ting Chen
2017-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