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須知 (38)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靜坐須知 (38)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20221022 台灣悟光精舍

「入禪」的方法介紹過了之後,接著我們介紹整個坐禪過程當中的核心重點,也就是「住禪」的部分。我們在靜坐的時候要怎麼用功,這是重點。

就是說,我們坐在那個地方,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兩個小時,我們的心要怎麼樣安住。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那必須要有善巧,不能只是靠硬坳的。同時我們要知道坐在那個地方,到底要怎麼用功,這個是很重要的。

我們看講義第三面,住禪當中的第一段:「三摩地特點」。三摩地的特點就是說,我們要知道,我們今天靜坐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為什麼我們要靜坐?

事實上我們靜坐主要是修止和修觀。修止就是修三摩地。修止的目的是為了修觀作前方便。

我們前面一開始就講到,我們要從聞慧到思慧,再從思慧到修慧,成就聞思修三慧。思慧的重點就是要在法義上生起覺受,而要生起覺受,就一定要有止觀的力量。

比如說無常,剛開始聽法師講,感覺有道理,但是這時候還算不上是真實的覺受。後續隨著我們止觀的修行,我們開始學會用無常的智慧去看這個世間,這個時候才算是有覺受,這個覺受就是來自於我們在靜坐當中的止跟觀的力量。

在一坐當中,一定是先修止,先修定。透過修定讓心跟三摩地相應之後,在定的寂靜心當中再來修毗婆舍那的慧,這樣子慧才能夠生起,漸漸地生起相應的覺受。

比如說我們觀察無常。前面我們先修定,念佛拜佛,或者出聲念,或者默念,大部分時間用來修定,最後留下一部分時間,在這個寂靜心當中來修觀。

你會發現在寂靜心當中去思惟無常,跟你現在上課聽我講,或者你私下在動中思惟,那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你會覺得那種無常的感受真的能夠打動你的心,感覺跟你的心融合在一起,而不只是聽來的。

就像《六祖壇經》裡面講的,五祖弘忍大師說:「思量即不中用」。「思量即不中用」不是說不要思惟,而是說,如果這個道理你還要經過思惟,比如說無常:什麼是無常?依報無常、正報無常,不斷地心心生滅,不斷地假借因緣而生……你還要經過思惟才能夠生起無常的智慧的話,那力量還不行,還只是一個聞慧的入門而已。

5會員
138內容數
果醒法師-楞嚴與默照話頭-四講之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herlock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問:阿彌陀佛!師父慈悲!請師父開示:打坐念佛,佛號快慢有要求嗎? 師父答:打坐念佛,佛號快慢其實就看你自己的情況,你在念的時候能夠保持專注而放鬆,就是最好的速度。
透過《小止觀》的教授來正確地來調整我們身、息、心,這樣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法喜。 像以前我在講這門課的時候,有的同學過去不懂這個道理,通過學習,知道了怎麼調身、調息、調心之後,他再去靜坐修行,就發現有很明顯的效果。一些小小的調整,你覺得好像微不足道,但有時候會整個影響我們的身、息、心,影響很大。
我們就算一邊做事,一邊念佛的時候,也是要儘量保持專注而放鬆,放鬆而專注,而不是說我做事的時候,一邊打妄想一邊念佛。
你如果整天聽經——有人說整天聽經我也很高興,也很歡喜。但是那種歡喜跟真正靜坐之後得到的法喜是完全不同的層次,完全不同。我們聽經之後的歡喜其實還是比較動,而靜坐念佛、拜佛之後得到的法喜,它是往內攝,寂靜,不必往外求。
所以,各位不要錯解。你該幹嘛就幹嘛,不管在動中靜中都是一樣。你現在該聽課,該出坡,該吃飯,該睡覺,該靜坐,該幹嘛就幹嘛。你現在的所緣境應該是什麼,要守住它,不要亂跑。
所以,感覺急躁的心快要生起的時候,就是要「寬心」,告訴自己放鬆,對自己要很清楚。
問:阿彌陀佛!師父慈悲!請師父開示:打坐念佛,佛號快慢有要求嗎? 師父答:打坐念佛,佛號快慢其實就看你自己的情況,你在念的時候能夠保持專注而放鬆,就是最好的速度。
透過《小止觀》的教授來正確地來調整我們身、息、心,這樣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法喜。 像以前我在講這門課的時候,有的同學過去不懂這個道理,通過學習,知道了怎麼調身、調息、調心之後,他再去靜坐修行,就發現有很明顯的效果。一些小小的調整,你覺得好像微不足道,但有時候會整個影響我們的身、息、心,影響很大。
我們就算一邊做事,一邊念佛的時候,也是要儘量保持專注而放鬆,放鬆而專注,而不是說我做事的時候,一邊打妄想一邊念佛。
你如果整天聽經——有人說整天聽經我也很高興,也很歡喜。但是那種歡喜跟真正靜坐之後得到的法喜是完全不同的層次,完全不同。我們聽經之後的歡喜其實還是比較動,而靜坐念佛、拜佛之後得到的法喜,它是往內攝,寂靜,不必往外求。
所以,各位不要錯解。你該幹嘛就幹嘛,不管在動中靜中都是一樣。你現在該聽課,該出坡,該吃飯,該睡覺,該靜坐,該幹嘛就幹嘛。你現在的所緣境應該是什麼,要守住它,不要亂跑。
所以,感覺急躁的心快要生起的時候,就是要「寬心」,告訴自己放鬆,對自己要很清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透過《小止觀》的教授來正確地來調整我們身、息、心,這樣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法喜。 像以前我在講這門課的時候,有的同學過去不懂這個道理,通過學習,知道了怎麼調身、調息、調心之後,他再去靜坐修行,就發現有很明顯的效果。一些小小的調整,你覺得好像微不足道,但有時候會整個影響我們的身、息、心,影響很大。
你如果整天聽經——有人說整天聽經我也很高興,也很歡喜。但是那種歡喜跟真正靜坐之後得到的法喜是完全不同的層次,完全不同。我們聽經之後的歡喜其實還是比較動,而靜坐念佛、拜佛之後得到的法喜,它是往內攝,寂靜,不必往外求。
所以,各位不要錯解。你該幹嘛就幹嘛,不管在動中靜中都是一樣。你現在該聽課,該出坡,該吃飯,該睡覺,該靜坐,該幹嘛就幹嘛。你現在的所緣境應該是什麼,要守住它,不要亂跑。
從長遠來說,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應當儘量來保持這種專注而放鬆的心態。因為你坐禪時候的身心狀態,一定是你平常狀態的一個延續。 專注就是說練習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安住在當下。先確認現在所緣境是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在聽課,或者在廚房煮飯,或者在拜佛,在早晚課,你眼前在做什麼,就守住所緣境這一件事情。
在修禪過程當中,要依空性的智慧,一方面修無我觀,另一方面破除對境界的執著,不管好的境界、壞的境界,都不要執著。
所以這平常就要訓練。訓練不只是說我平常行門用功而已,或者是說我靜坐用功而已,而是說你要掌握這種止觀的方法,把它用在一切動一切靜的狀態當中,時時刻刻都能夠保持正念正知。
止觀從狹義來說,就是腿一盤,靜坐。但從廣義來說,在任何時刻,不管動不管靜,靜坐止觀的原理都是通用的。只是說靜坐的時候,正念正知比較好修,但是正念正知在任何時候都是相通的。 我們只是保持安住在當下,不要憶念過去,不要幻想未來,就安住在當下修止,乃至能夠觀察一切都是夢幻泡影,安住在般若波羅蜜當中。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當你靜坐修止修觀之後,心很寂靜,然後在寂靜心當中去思惟空性的道理,這個時候再用空性的道理去破除我執,不斷地破除我執,慢慢在你心中就會產生空性的覺受,這個時候人我對待的心自然而然就能夠放下來。這個就是「無諸惱熱」。貪瞋癡的煩惱不斷牽纏羈絆我們的心,就不會再有這個事情。
靜坐須知 (1)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今天學人應常住的邀請,來跟各位一起學習靜坐須知這門課程。這裡我們是根據智者大師在《小止觀》中的教授來加以說明。相信不管是初學還是老參,只要能夠靜下心來學習,都會從中得到相當大的利益。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透過《小止觀》的教授來正確地來調整我們身、息、心,這樣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法喜。 像以前我在講這門課的時候,有的同學過去不懂這個道理,通過學習,知道了怎麼調身、調息、調心之後,他再去靜坐修行,就發現有很明顯的效果。一些小小的調整,你覺得好像微不足道,但有時候會整個影響我們的身、息、心,影響很大。
你如果整天聽經——有人說整天聽經我也很高興,也很歡喜。但是那種歡喜跟真正靜坐之後得到的法喜是完全不同的層次,完全不同。我們聽經之後的歡喜其實還是比較動,而靜坐念佛、拜佛之後得到的法喜,它是往內攝,寂靜,不必往外求。
所以,各位不要錯解。你該幹嘛就幹嘛,不管在動中靜中都是一樣。你現在該聽課,該出坡,該吃飯,該睡覺,該靜坐,該幹嘛就幹嘛。你現在的所緣境應該是什麼,要守住它,不要亂跑。
從長遠來說,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應當儘量來保持這種專注而放鬆的心態。因為你坐禪時候的身心狀態,一定是你平常狀態的一個延續。 專注就是說練習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安住在當下。先確認現在所緣境是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在聽課,或者在廚房煮飯,或者在拜佛,在早晚課,你眼前在做什麼,就守住所緣境這一件事情。
在修禪過程當中,要依空性的智慧,一方面修無我觀,另一方面破除對境界的執著,不管好的境界、壞的境界,都不要執著。
所以這平常就要訓練。訓練不只是說我平常行門用功而已,或者是說我靜坐用功而已,而是說你要掌握這種止觀的方法,把它用在一切動一切靜的狀態當中,時時刻刻都能夠保持正念正知。
止觀從狹義來說,就是腿一盤,靜坐。但從廣義來說,在任何時刻,不管動不管靜,靜坐止觀的原理都是通用的。只是說靜坐的時候,正念正知比較好修,但是正念正知在任何時候都是相通的。 我們只是保持安住在當下,不要憶念過去,不要幻想未來,就安住在當下修止,乃至能夠觀察一切都是夢幻泡影,安住在般若波羅蜜當中。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當你靜坐修止修觀之後,心很寂靜,然後在寂靜心當中去思惟空性的道理,這個時候再用空性的道理去破除我執,不斷地破除我執,慢慢在你心中就會產生空性的覺受,這個時候人我對待的心自然而然就能夠放下來。這個就是「無諸惱熱」。貪瞋癡的煩惱不斷牽纏羈絆我們的心,就不會再有這個事情。
靜坐須知 (1)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今天學人應常住的邀請,來跟各位一起學習靜坐須知這門課程。這裡我們是根據智者大師在《小止觀》中的教授來加以說明。相信不管是初學還是老參,只要能夠靜下心來學習,都會從中得到相當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