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須知 (13)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20221022 台灣悟光精舍
平常怎麼訓練?除了在動中歷練之外,再來就是在靜中修止觀。就是用我們一開始講的覺受,來願「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你對娑婆世界那種厭離心是不是真的生起?是聽法師講的,還是你自己真的有覺受?然後欣求極樂,極樂世界的好,你是聽來的,還是你真正有那種覺受?
是不是一想到淨土的好,覺受就能夠生起來,這一切外在的利、衰、毀、譽、稱、譏、苦、樂都無法擾動;或者當煩惱生起的時候,想到娑婆世界的本質本來就是苦,這些利、衰、毀、譽、稱、譏、苦、樂都看淡了,放下了,我都不放在心上。
你能夠做到這種程度的話,才叫做有覺受,才能說往生有把握,還不能說是百分之百——除非證得念佛三昧,不然不能說是百分之百。
不然你想我們修行念佛的人有多少,煩惱來的時候你跟他說:某某人你念阿彌陀佛吧!這時候他如果不起煩惱就算不錯的。「你又不是我,說些風涼話……」能夠願意念佛,佛號提的起來,把煩惱放下,這個不容易。
所以這平常就要訓練。訓練不只是說我平常行門用功而已,或者是說我靜坐用功而已,而是說你要掌握這種止觀的方法,把它用在一切動一切靜的狀態當中,時時刻刻都能夠保持正念正知。
好,思惟功過,有了精進力量之後,接著我們看前行的第二個,「發菩提心」。
我們今天是為了菩提道求生淨土,我們要發菩提心。但菩提心不是我們凡夫眾生的習性,凡夫總是習慣性地自私自利的。所以我們在修行的時候要作意。
比如說我今天來聽課,我作意我是為了菩提心而來聽課;我今天到佛堂坐禪、念佛,我作意我是為了菩提心去念佛、坐禪;我今天出坡,常住派我做工作,我是為了菩提心,為了護持大眾來做工作。
而不是在那邊想:常住派我來,我沒辦法,遇到了只好去做。然後接下來想:常住這樣安排,公平不公平?我做那麼多,他做那麼少,這個事公不公平啊?
我剛才講,世間的事情,從因果來看都是公平的。你做的多,未來得到的就多;你做的少,未來就是苦苦惱惱。
就像以前上慧下天老和尚跟我們講,年輕剛出家的時候就要多培福,不要等老了再想著來培福,那就難了。所以多培福,未來就有修道資糧,後面的一切修行就是坦途,你要自利利他就會很順利。
你要是剛開始就在那裡分別:他做的少,我做的多,我這樣做是不是吃虧了。你一直這樣子想,心不甘情不願的,一邊出坡一邊等著打鐘休息。結果一樣是做,但你這樣的心態,未來就沒什麼福報,一直是苦苦惱惱的。
所以不管做什麼事,我們都要作意菩提心——我為了菩提心,為了一切眾生能夠離苦得樂,能夠成佛,因此我們來修禪,這樣子,乃至修一切的善業,我們都要作意。所以要發菩提心,我們在每一座之前,我們都去憶念一下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