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難得放假,我起了個早,騎車前往台中客運站,搭乘國光號往新竹,回到我的母校。幾天前,我訊息發了問了找了我之前的恩師,有沒有空出來聚聚。最後我們難得見面,午飯的過程中,還巧遇了另一位啟發我願景領導的導師。
一位是指導我如何經營事業、創業的Mentor;一位是啟發、指導我 - 如何活出最好自己的教授。久久不見,碰上一面,短短時間,聊了許多、也給了接下來的啟發和鼓勵。
那天聊完,似乎潛意識隱隱作用,就想起了一本書,我依稀記得有被拍成電影,那天晚上,我認真地、約莫90分鐘,聚精會神的,搜出電影來看。之後也到了書店,拿起這本經典之作-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內容講述主角米奇,在學時遇見了一位啟蒙他的社會學教授,畢業時,答應教授要回來找他。但時隔16年的工作滿點,偶然在電視上看到了教授將死、但卻仍然在散播智慧的節目,於是他終於將工作時間挪開,開始了他與恩師Morrie的 -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Dying is just one thing to be sad about. Living unhappily, that’s another matter.”
電影故事中引人入勝的一句話,點破了現代世人的庸碌,像主角米奇一樣將生命用工作填滿,追求物質和功成名就,卻仍然感受到生命帶來的不快樂和不舒服感。
劇中莫瑞透過與學生米奇的交談,訴說了如何在生命結束前的三四個月,有意義的活著。內容最具震撼影響世人深遠的一句話,便是:「學會死亡,你就學會活著。」
看完整部電影,細細咀嚼裡頭的劇情,其實主軸就是在敘述莫瑞如何「面對死亡」、「停止對死亡的悲傷與害怕」,以及最後如何「珍惜眼前的時間去愛他想去愛的人們」。
莫瑞的生命尾聲,活生生地被米奇記錄了下來,米奇一幕幕的看著自己敬愛的教授死去,也一步步感受到莫瑞所經歷的、感受的,也啟發了他去改善他的生命品質。
這故事被寫成書、拍成電影,能風行全球,我認為很重要的,是裡頭的智慧,不只讓我們體驗到死亡的經過和感受,增加了對生命的憂患意識,更能讓我們從故事中學習到莫瑞的智慧,然後好好的活著!
以下是我的心得與看法:
什麼叫好好活著,怎麼去活出意義?
人生存在這個世上,生活如定義為「生生不息,有意義的活著。」
那麼「有意義」,便是要 “Living happily(活得幸福)”,策略便是 “To embrace the happiness(去擁抱快樂)“,但在擁抱快樂的過程中,會需要去經歷一些事、感受一些事、了解一些事、領悟一些事,過程會有痛苦的經驗、挫折感便應運而生。
我認為,如將死亡看作是「人生的挫折」(只是它是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那麼,我們便能將莫瑞的智慧,應用到如何面對「人生的挫折」,會是一段實踐...
「面對挫折」、「停止對挫折的悲傷與害怕」、「珍惜眼前的時間和勇敢去愛」的過程。但要如何實踐的好,我想,這差別於每個人對生命的體悟以及憂患意識了。
將這部好電影、好書,分享給大家,《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祝福大家讀完、看完之後,都能從中獲得屬於自己的啟發,接著「好好生活」,好好地「生生不息,有意義的活著!」
我是 搬家阿岳 ,一位用心閱讀及感受生活的搬家人。
期望自己,用心體會每個Move,紀錄每個Moving Moment !
如果覺得我的內容不錯, 可以分享或追蹤我的文章。
如果需要各項搬遷,歡迎找 永吉搬家。
在這裡,我將生活遇見的小故事,真誠的分享給大家。
也歡迎讀者們,一起感受、分享Moving生活。
吸收屬於「身而為人」的「心」力量, 讓人生持續Mov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