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浮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據聞佛教大師廣欽老和尚在圓寂之前,曾對自己一生下了這樣的註解:

「沒來也沒去,沒代誌」。

廣欽大師弘法多年受人愛戴,受他言教身教影響的佛弟子不知凡幾,一生功業非凡功德無量。但是在駐世走完一生後,卻仍一本瀟灑,毫無罣礙,真的是用他自己的一生,示現了佛的真如本性,以及修行之道。

金剛經說:「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聽說老和尚不識字不念經文,單純以念佛號持戒苦行,修得正果,當真是普薩轉世,佛性自具的過來人。

而他用以註解自己一生的淺白言語,也讓我們親切容易地,體悟金鋼經這一句經文的深意。

啟發眾生 清涼無住

本圖轉載自承天禪寺

本圖轉載自承天禪寺

大師功德圓滿,留下無數般若啟發教化世人。但是他也已往生西方,我們想見而不可得。大師如此,無數先聖大德,偉人領袖科學家企業家莫不如此。想一想人生當真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可惜我們一般人,深受無明及身識所惑,難以解脫。 儘管我們不能像老和尚這樣的過來人,擁有佛性自具的智慧,沒有辦法看破生死了脫生死,瀟灑自在無求無得。

但是回頭看看自己這一生,是不是也會有,前塵往事如夢如煙的覺悟呢? 我們人類跟其他動物一樣,生活在自然界,時時都要面對未來的不可知。野生動物必須自己尋找水跟食物,才能生存。吃了這頓,不知下一頓在何處?又要時時提防天敵出現,丟了性命。

人類除了溫飽以外,還要追求富裕舒適。必須時時關注政治經濟社會,以及人際關係變化,以確保自己所得如願。

打從我們學會走路,踏出家門第一步開始,我們一則好奇的探尋摸索,外面未知的世界,二則也對未知世界,抱持戒慎恐懼的謹慎態度。

走出家門 探索世界

本圖轉載自媽媽寶寶

本圖轉載自媽媽寶寶

走出家門,要面對外面不熟悉的環境和人事物。上了學,要面對校長老師,和長相性格各異的男女同學。這是我們最初的學習,與探索。基本上在家庭的保護下,波浪平靜。

等長大一點,離開學校入了社會,我們就要開始,獨自面對花花世界的驚滔駭浪。我們可能遇到好老闆壞老闆,好同事壞同事。我們可能面對好客戶壞客戶,好房東壞房東。

我們還可能在感情路上,遇到好男友壞男友,好女友跟壞女友。這一路走來的遭遇,就建構了我們過去人生的幸與不幸,順與不順。

要說誰的一生諸事如意,事事順利,那是不太可能的。除了開心順利幸福喜悅的時刻,我們這一生,總要經歷傷心失望,甚至椎心刺骨的打擊。所以才會說,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

因為不如意,遭背叛遭陷害,所以我們建構出了一套防衛機制,讓我們對曾經傷害我們的,同類型人事有所提防。或者一竿子打翻一條船,把所有男人女人或者胖子瘦子,都歸類成不是好東西。

遭受傷害 建構防衛機制

本圖轉載自Glady's Blog

本圖轉載自Glady's Blog

當此刻同學你,正在看我文章的同時,你必定還好好活著。也應該沒有被誰陷害,少了胳臂缺了腿吧?

那就好!我們還算幸運,社會新聞看多了,才知道有人真的被害得缺手缺腿,甚至丟了性命。反正業報輪迴,這些將來都要還的。

電視電影小說看太多,回頭看看覺得自己的人生,實在算是平淡無奇。欺騙是有的,但是不如電影裡,那麼曲折精彩下場悲慘。陷害是有的,但是不像宮廷劇那麼懸疑刺激,貶官丟命。

雖然如此,但是在經歷的當下,我們還是會驚心動魄,恨恨不平咬牙切齒。事過境遷以後,還要惱怒憤恨許久。

金剛經又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回頭想想,過去發生的事,不只距離自己遙遠,而且不管好事壞事,對現在的我來說,都不具有太大的意義。

往事俱如雲煙

本圖轉載自靈命日糧

本圖轉載自靈命日糧

偶而回憶好事,讓自己開心不錯。但是好事一去不回頭,不會再來了。也有人閒來,會去回憶壞事,多是睹物思人,不經意勾起的。但是也就揪心那麼一下下,壞事一樣不回頭,不會再來了。

每個人回過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應該都像一條蜿蜒曲折的山路。一路上有上坡有下坡,有高點有低谷。隨著山勢忽左忽右左彎右拐,不會一路平直。也正因為能夠順著山勢,忽上忽下或左或右,我們才能一路翻山越嶺,走到現在回頭看的地方。

跟爬山不一樣的是,人生這條路,我們只能一直往前走,沒得回頭。我們只能像回望山路一樣,偶而在回憶中,去回首遮在林木霧靄間的,落葉足跡,卻不能回過頭去重踏來時路,重新去走去愛、去恨去感受。

就唯識的角度來看,我們在夢幻人生中的一切感受,都源自於我們的身識。以科學來說,就是我們大腦的認知能力。

同樣的遭遇,有人覺得開心亢奮,有人沒有什麼感覺。有人覺得生氣激動,卻有人無動於衷。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差別,是因為每個人的意識不同。或者說,大腦的結構記憶,跟感知能力不同。

同一件事 認知不同

本圖轉載自風傳媒

本圖轉載自風傳媒

常常聽老人家或者朋友回憶往事,談著談著才發現,原來同樣一件事,每個人記得的影像面向,竟然天差地遠。事後想想,所處的位置不同,所持的立場不同,當然各取所需各記各的,也就不足為奇了。

我還常聽老人家,反覆訴說同一個故事。但是每次情節人物,甚至內容大綱都不一樣。既然同樣一件事,有人記這樣有人記那樣,那麼當時我們依自己的意識,所做的結論跟記憶,到底真實不真實?其實,就很可疑了。

不管同一件事,你記成這樣或那樣,其實都沒關係,也不重要了。好事我們可以多想幾次,多說幾次,強化自己的記憶。多記得一些讓自己開心,覺得快樂幸福的因子。

壞事呢?前面說過,沒關係,也不重要了。就別再午夜夢迴,想了又想,折磨自己,讓自己痛苦不開心了吧!

回顧前塵,都已成過往雲煙,伸手摸不著,舊地重遊找不到。

那就放下吧!

放下執著 清心自在

本圖轉載自天下雜誌

本圖轉載自天下雜誌

放下了過去的悲歡離合,恩怨情仇。我們也可以像老和尚一樣,說自己活到這把年紀,沒什麼代誌,清涼的很!

不同於老和尚的是,他老人家傳道授業解惑,一生已經功德圓滿。而我們,還有漫漫長路橫在前面,等著我們。

如何修持,保持一顆清淨的心,面對一路上不可知的無常現前,常保法喜走完一生,功德圓滿。這是我們,還要繼續努力的功課。

希望到了那一天,我們也可以像老和尚一樣,瀟灑地說:

「沒來也沒去,沒代誌」



連結閱讀:

以下是我另外書寫,關於職場的專題,歡迎參考>>>

1.管理成功心法: https://vocus.cc/managersmind/home

2.法蘭克管理語錄: https://vocus.cc/frankworktalk/home

3.職場成功心法: https://vocus.cc/workandlife/home


avatar-img
67會員
99內容數
三十多年前,從東部鄉下來到繁華的台北,從好奇新鮮到奮鬥打拼...。一轉眼,人生就這麼走到艱苦燦爛的盡頭。一路上有悲傷,有心酸,有歡笑,也有風光。儘管終究一身滄桑,但是埋藏在靈魂深處的,卻一直是那一個,奔跑在東部田野間的,單純小男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慕風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在分享訊息以前,可不可以用自己的經驗知識,幫朋友們過濾一下?
祝願我們的餘生,不要親嘗戰火。祝願我們的下一代,不要面臨戰火。
知足常樂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是要真的做到,實在不容易。
學會尊重包容別人不同的意見看法,不僅可以減少衝突少生氣,也不枉過去五十年多來走這一遭,為自己累積了寶貴厚實的人生智慧。
盡量好好地多存點錢,多關注一下政府的長照計畫。有空了解一下,越蓋越多的安養中心。
保持開放的人生觀,很可能比運動飲食,對健康幫助更大。
我們在分享訊息以前,可不可以用自己的經驗知識,幫朋友們過濾一下?
祝願我們的餘生,不要親嘗戰火。祝願我們的下一代,不要面臨戰火。
知足常樂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是要真的做到,實在不容易。
學會尊重包容別人不同的意見看法,不僅可以減少衝突少生氣,也不枉過去五十年多來走這一遭,為自己累積了寶貴厚實的人生智慧。
盡量好好地多存點錢,多關注一下政府的長照計畫。有空了解一下,越蓋越多的安養中心。
保持開放的人生觀,很可能比運動飲食,對健康幫助更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前言 廣欽上人的修為無可置疑:入定四十天,還需旁人鑑定生死,連老虎都被收服,難怪在台灣有許多信眾。可是對他的開示及語錄部份,我覺得有討論的空間。老和尚的開示本身沒什麼問題,因為他本身已經是開悟的覺者,他個人已經不受外務干擾了,他針對所遇之事或人用言語來提點後學,這本身沒有什麼問題。只是後學在聽聞後
沒來也沒去,也沒啥代誌 前言 手邊有一本《一代高僧.廣欽上人》的佛書。維基百科有<釋廣欽>的條目。廣欽上人以「果子師」—多次入定,修行期間僅以野生水果果腹—;及「伏虎師」聞名—嘗找山洞修行,不想竟是虎洞,虎回洞時在洞口徘徊不前,他與虎商量,虎竟離洞不再回返—。曾因入定太久(四個月)太深(死活都分
Thumbnail
從曾經的沒沒無聞到現在的聲名遠揚, 不僅僅是實力的展現, 更是自我蛻變的見證.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份努力會白費, 也沒有一次成功是偶然. 看似無心插柳, 實則水到渠成.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場心靈旅行, 我們艱困的翻山越嶺, 只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全力以赴, 只為了實現脫胎
Thumbnail
梧高鳳必至 花香蝶自來 人終向前走 花自向陽開 人生沒有固定的公式,也沒有絕對安全、絕對正確或是絕對能獲得幸福的選項。有些時候,我們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或想要的太多,但更重要的是,只要能好好釐清自己不需要什麼就好! 在跨越困難,感到無力的時刻,停下來確認自己的狀態,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擁有怎樣的性
Thumbnail
終生都很精勤,戒律都很精嚴。你們家有沒有一位一直到最後都修的?沒有吧?有,就是很少。所以,「能夠終生修行」是上天賜予、佛祖給的恩德,不是所有人有。這個問題,聽起來有點怕「是不是要終生修行來還?」你如果終生修行,真是撿到了!一般人到老年都在煩,煩平輩、煩晚輩;老朋友一個一個病了、走了
不懂佛法的人,總以為覺修者或出家人,和棄世躺平的失敗者,沒有兩樣。 儘管表面上看來差不多,但覺修者或出家人,絕對不是躺平族或放棄人生的逃避者。 十幾年來,每隔一段時間,就有讀者來信問, 做人實在太苦,太多煩惱和壓力,乾脆放棄人生,什麼事都不做,即使淪為流浪的街友也無妨,這樣不可以嗎
Thumbnail
"無常經"的啟示(象山慶24.4.23)      「世事無常」的感嘆,普在於一切人類的生命過程中,是一種整體性的觀察與體會,看似偶發的感觸,實乃經驗的累積;年紀越大,智慧越高,越面臨危機、越逼近於死亡,這種情感反應就越明顯而沉重;有時讓人感到悲哀、絕望,而起了厭離心,另尋一種常恆、安穩的情境,或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Thumbnail
無涯子是一位明末清初的修道人,他自幼有出家之志,但因家道中落,未能如願。他在明朝滅亡後,不願為清朝效力,四處遊歷,尋找修道的機緣。他曾經拜訪過許多名山大川,參訪過許多高僧道士,但都沒有得到心中所求的真道。他漸漸感到失望和迷茫,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的是什麼。有一天,他來到了西湖...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前言 廣欽上人的修為無可置疑:入定四十天,還需旁人鑑定生死,連老虎都被收服,難怪在台灣有許多信眾。可是對他的開示及語錄部份,我覺得有討論的空間。老和尚的開示本身沒什麼問題,因為他本身已經是開悟的覺者,他個人已經不受外務干擾了,他針對所遇之事或人用言語來提點後學,這本身沒有什麼問題。只是後學在聽聞後
沒來也沒去,也沒啥代誌 前言 手邊有一本《一代高僧.廣欽上人》的佛書。維基百科有<釋廣欽>的條目。廣欽上人以「果子師」—多次入定,修行期間僅以野生水果果腹—;及「伏虎師」聞名—嘗找山洞修行,不想竟是虎洞,虎回洞時在洞口徘徊不前,他與虎商量,虎竟離洞不再回返—。曾因入定太久(四個月)太深(死活都分
Thumbnail
從曾經的沒沒無聞到現在的聲名遠揚, 不僅僅是實力的展現, 更是自我蛻變的見證.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份努力會白費, 也沒有一次成功是偶然. 看似無心插柳, 實則水到渠成.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場心靈旅行, 我們艱困的翻山越嶺, 只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全力以赴, 只為了實現脫胎
Thumbnail
梧高鳳必至 花香蝶自來 人終向前走 花自向陽開 人生沒有固定的公式,也沒有絕對安全、絕對正確或是絕對能獲得幸福的選項。有些時候,我們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或想要的太多,但更重要的是,只要能好好釐清自己不需要什麼就好! 在跨越困難,感到無力的時刻,停下來確認自己的狀態,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擁有怎樣的性
Thumbnail
終生都很精勤,戒律都很精嚴。你們家有沒有一位一直到最後都修的?沒有吧?有,就是很少。所以,「能夠終生修行」是上天賜予、佛祖給的恩德,不是所有人有。這個問題,聽起來有點怕「是不是要終生修行來還?」你如果終生修行,真是撿到了!一般人到老年都在煩,煩平輩、煩晚輩;老朋友一個一個病了、走了
不懂佛法的人,總以為覺修者或出家人,和棄世躺平的失敗者,沒有兩樣。 儘管表面上看來差不多,但覺修者或出家人,絕對不是躺平族或放棄人生的逃避者。 十幾年來,每隔一段時間,就有讀者來信問, 做人實在太苦,太多煩惱和壓力,乾脆放棄人生,什麼事都不做,即使淪為流浪的街友也無妨,這樣不可以嗎
Thumbnail
"無常經"的啟示(象山慶24.4.23)      「世事無常」的感嘆,普在於一切人類的生命過程中,是一種整體性的觀察與體會,看似偶發的感觸,實乃經驗的累積;年紀越大,智慧越高,越面臨危機、越逼近於死亡,這種情感反應就越明顯而沉重;有時讓人感到悲哀、絕望,而起了厭離心,另尋一種常恆、安穩的情境,或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Thumbnail
無涯子是一位明末清初的修道人,他自幼有出家之志,但因家道中落,未能如願。他在明朝滅亡後,不願為清朝效力,四處遊歷,尋找修道的機緣。他曾經拜訪過許多名山大川,參訪過許多高僧道士,但都沒有得到心中所求的真道。他漸漸感到失望和迷茫,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的是什麼。有一天,他來到了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