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3、連翹2、赤小豆5、杏仁3、生梓白皮去節(桑白皮)5、生薑三片、大棗12枚、炙甘草2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麻黃二兩、赤小豆一升、連翹二兩炙、杏仁四十個去皮尖、大棗十二劈、生梓白皮一升去節、生薑二兩、甘草二兩炙。右八味,以潦水一升,先煮麻黃再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半日服盡。
解說:生梓白皮用桑白皮取代。麻黃是「發陽」,不是單單發表,要與杏仁等量使用,瘡陷下去的時候代表陽不足,就要用麻黃+杏仁
按:無梓皮,以桑白皮代之。潦水即雨水所積於小池沼中之水。
「傷寒,身黃發熱者」,邪傳陽明,瘀熱在裡,加上病人本身素濕盛,得到傷寒時,毛孔被束住了,熱無法宣發,濕受到熱的蒸化阻滯在皮膚肌理之中,臨床上異位性皮膚炎、疥癬的形成,就是皮膚肌理中濕熱鬱積,皮膚黏黏的、顆粒片狀紅腫、很癢,病人會不停抓癢,反覆下來造成皮膚粗糙、苔蘚化。方中用「麻黃」來宣肺陽,把毛孔打開,讓熱有出路,麻黃與杏仁等量使用,「連翹」入肺,肺主皮毛,清上焦風熱,「赤小豆」去濕,倪氏曰:赤小豆可以大劑的用,用量一兩,赤小豆可以去濕,所以經方中的赤小豆當歸散可以用來治療痔瘡化膿,遇到痔瘡兼有便秘的人,可以再加上一些仁劑,例如柏子仁,麻子仁等把大便軟化,來幫助痔瘡收口。「桑白皮」有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加上生薑、大棗、炙甘草補回腸胃的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