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電子信箱收到別家印度基金的月報時,我想起了一個多年前的故事,容我敘述。
在基金業任職的從業人員都知道,鼓勵客戶以定期定額、小額的方式投資基金,是最能有效對抗市場波動、克服進場時間點、也是最不需要動大腦的懶人理財術。
若推廣順利,每個月數千萬或上億元的申購量,一年下來就等於是募集一檔新基金的業績了,對穩定或是擴大資產規模極有幫助。推廣定期定額對業者及投資人來說,可說是雙贏。
我老早在進業界的第一年就被這樣的投資方式所深深著迷(至今仍是)。
關於定期定額的投資心法,網路上有很多教戰守則,這裡我就不再贅述。對於工作忙碌、無遐於研究市場訊息的散戶,最關心的不外乎三件事:第一,我選對市場了嗎?第二,我選對基金了嗎?第三,我會不會賠錢?
以前用「懶人投資法」來形容定期定額基金投資,現在或許用「無腦投資」來比喻,大家會比較有感。且看我以下的分析。
回到這篇文章的正題。2015年因緣際會之下,幫忙安排一位印度基金公司的代表,來台灣探詢做生意的機會,當時拜會了幾家大型法人機構。
去拜訪客戶前一晚,我跟他碰面,先來場「行前教育」,讓他知道要去見誰、客戶的背景、會有什麼樣的提問等等。當時我說:
台灣投資人對市場訊息敏銳度很高,印度Sensex指數在28000點上下,大家一定會問,漲這麼多了、印度股市會漲到什麼價位?現在可以買嗎?
(請原諒我這種極愚蠢的散戶式問法,因為法人不會這樣子沒見識的。)
這位留著落腮鬍的印度朋友氣定神閒的回說:
「即使指數漲到了5萬點我也不驚訝。或許兩三年之內會看到,何時會到,我也無法預測,即使漲到5萬點,我也不會賣!」
當然你會說,這是事後諸葛,那個人是做業務的,當然看多,而且對方又是印度人,對自家股市很有信心。不過靜下心想想,一年多後印度股市站上3萬點關卡,兩年後(2019年)又突破4萬點,雖一度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跌破3萬點,但之後就再也不回頭,以小碎步上攻,2021年3月攻克5萬點、同年10月又突破6萬點。
截至11月中,Sensex指數逼近66000點,離今年7月創下的歷史新高僅一步之遙。
如果當時我聽了這位印度朋友的話,我已變成小富翁等級了!我上網隨便找一檔指數型基金(因國內並未核備,為免觸法,故不提及名字),以不太精準的方式試算,當初我如果開始每月投資,八年多下來,本金已翻倍了*。你說,是不是扼腕+捶胸頓足?
*資料來源:Value Research;資料日期:2023/11/17
如同我前面所提,散戶投資人最關心的是,每個月投入少少的錢,可以就此放著不管,有這樣子的市場嗎?
我認為是有的。當然,要放久一點,要選對基金,三不五時還是要稍微關心一下市況
,畢竟世事難料,任何事都可能發生,你要對自己的錢負責任,那可是你辛苦賺來的錢!
放眼新興市場,我認為只剩台灣、印度及越南最具備這樣子的條件,適合無腦投資。
4個月前我總算「浪子回頭」,重新投入印度基金定期定額投資。我過去也買過,不過很早就出脫了。好多年沒有買,每個月這位印度朋友按時寄來投影片、月報,都再再的提醒我,或是跳出無形的畫面在嘲笑我:
「I hate to say, I told you so~」(早跟你說了,你偏不聽)。
這次我決定勇敢一點,不再讓機會溜走。唉啊,人生能有幾個八年啊?當初2萬8千點不買,現在6萬多點了不怕當韭菜?
我的想法是,長期趨勢向上的市場,就不要太在意進場時點的高低,連上帝都說不準了,更何況是你我。就算我在6萬4千點進場,那又怎樣!假設長期持有,每個月乖乖扣款,就這樣一路抱到10萬點呢?先聲明,我不是神仙、也不是在預估指數或保證獲利,純粹是用一個長期投資的概念來看這件事。
時間一旦拉長,你不覺得,當時以為天要塌下來了,事後證明,都能再漲回去,而且再創新高!那麼,早知如此,又何必在意何時進場呢?
而且印度的長線題材(人口紅利、改革、發展本土製造、基建等)都還存在,基本面看來條件不錯(見上篇敘述),因此我決定回頭重新開始印度定期定額投資。
第一,長線走多,用時間換空間,不太需要擔心短線波動;第二,不用花我太多時間(像美股就要緊盯消息);第三,接觸金融市場太久,總以為自己很懂,但回顧過去幾年的定期定額成績其實並不理想,誰知最理想的標的,原來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我的朋友每月都會寄評論、月報、投影片來啊!
以上是有關無腦投資的心得分享,希望各位能獲得一些啟發。
定期定額長期投資的觀念,相信多數人都認同。有關無腦投資術,我們回到投資人的三大疑慮:選對市場了嗎?選對基金了嗎?會不會賠錢?
印度是我目前認為少數幾個具備無腦投資條件的市場。每月買、乖乖扣款,選中長期操作績效不錯的基金,抱久一點,時間複利自然會發揮它應有的效果。
各位若參與金融市場投資一段時間了,不妨回想自己的投資成績。賺?賠?
人生能有幾個八年?
我無法讓時光倒轉,我選擇認錯,用無腦投資術參與印度的未來。
歡迎追蹤本專題或到臉書粉專《JC Talks》一同討論基金業的大小事!
更多文章,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