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123 其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近況報告


有段時間沒有放東西了

期中考、打工、排練、好像看不完的書跟好像寫不完的報告,繁雜瑣碎。

原本打算拍影片,結果現在又在想還是只畫畫就好(最初計畫的影片裡也包含了畫畫的畫面)。


學期過了一半,學到的東西越多,反而越來越沒信心了。


好的藝術作品一定是建立在層層考量跟精心設計上的,一時有感而發所做的即興創作,很多時候是不夠好的


忘記哪一堂課聽到的,我開始思考,那我能夠做出一個還算不錯的作品嗎?

雖說我們都是初學者(都?)有些不足當然正常,但還是忍不住有這樣的擔心呢。



然後


今天跟高中時期的老師見面了。其實我只有短暫的被他教過,他也一直到快要離開學校了才注意到我這個學生。

我猜他當初是因為偶然看到了我放在桌墊下的便條紙上寫了幾句話,他說喜歡我的文字,跟他自己的有類似的氣息。

我感動得不知道要用什麼詞來形容,因為一直以來我都只是寫而已,雖然相當滿意,卻也未曾公諸於世,不想讓自己的小小優越感被打破,而且高中兩三年過去,我已經習慣自己的光無法跟班上那些非常優秀的同學匹敵,習慣自己不是第一個而是第十幾個。

但他看見我了,還不是因為我的表演,而是這麼一個我沒讓所有人知道、看過的人也從未有特別表示的東西。

被賞識的感覺真的非常爽,原諒我用這樣的形容詞。

他又一次的跟我提起了為他的劇本寫歌的事,也許不一定是歌,也可以是一首詩,這個劇本是他在我的高中時,想要送給我們這一屆的禮物,他希望我作為其中的一份子,可以在裡面留下些什麼。

我還是相當期待並感到興奮,但我們剛分別的時候,我感到不安。我的狀態大不如前,我懷疑自己能否和以前一樣,現在的我所作的文字,真的還蘊含著只屬於我的浪漫嗎?


不過我重新回想起談話中的內容,一種複雜的感覺油然而生,呼吸突然變得比平時還要通暢無阻、有一個力量很輕很輕的壓在我的心上。


「靈魂的共振不需要深聊,只需要簡單的幾句話」

「很像,真的很像」

這樣的句子一直在我腦子裡迴盪著,一個人、兩個人、三個人、四個人,大家都在用不同的語氣跟音調重複這句話。

瞬間,只是瞬間,我發現開始在相信自己還能那樣寫字。

靈魂,我寫字一直是靠著靈魂的低語,靠著那幾個人告訴我的種種,要是找回了靈魂的動力,一定就能更深刻的寫字了吧?

既然這樣,我可要出發去冒險啦,目標就是集齊散失的靈魂碎片


指日可待,大概吧

avatar-img
1會員
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向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芙烈達的畫作《兩個芙烈達》,讓我聯想到前幾天看的一個關於約砲文化的影片。影片創作者認為,有許多女性為了做到「跳脫傳統性別框架」而紛紛傾向於展現那些從前被認為的「男性氣質」,但男性卻鮮少展現出所謂帶有「女性氣質」的行為(哭泣或是表現脆弱等),並提出現在人們所說的男女平權,實際上也還是以傳統上更接近男性
Lacuna 拉丁文,坑洞,描述缺漏的、空白、留白的部分。在不經意按到的小紅書貼文裡,出現了這樣一個詞。 留白有其意義,有存在之必要,世界過於紛亂吵雜,令人煩心的事總漲破大腦並阻塞空氣。留白使人在擁擠中看見了一道光芒,一旦踏入,僻靜便像海洋一般無限延伸,成為一葉滿載的飄飄然,無念無想,是為淨土。
「自畫像」主題 剛聽到就稍微有一點點想法,我過去這幾年來一直不斷在探尋所謂的「自我」。目前有一個畫面是: 氤氳之間,鏡子前的人身上滿佈黑洞,抬手將鏡中的半個自己抹去。 不過感覺也可以focus在大學希望帶來的生活轉變,或是一些光明一點的東西,總之應該會有矛盾的成分存在。 所謂的「我」是什
芙烈達的畫作《兩個芙烈達》,讓我聯想到前幾天看的一個關於約砲文化的影片。影片創作者認為,有許多女性為了做到「跳脫傳統性別框架」而紛紛傾向於展現那些從前被認為的「男性氣質」,但男性卻鮮少展現出所謂帶有「女性氣質」的行為(哭泣或是表現脆弱等),並提出現在人們所說的男女平權,實際上也還是以傳統上更接近男性
Lacuna 拉丁文,坑洞,描述缺漏的、空白、留白的部分。在不經意按到的小紅書貼文裡,出現了這樣一個詞。 留白有其意義,有存在之必要,世界過於紛亂吵雜,令人煩心的事總漲破大腦並阻塞空氣。留白使人在擁擠中看見了一道光芒,一旦踏入,僻靜便像海洋一般無限延伸,成為一葉滿載的飄飄然,無念無想,是為淨土。
「自畫像」主題 剛聽到就稍微有一點點想法,我過去這幾年來一直不斷在探尋所謂的「自我」。目前有一個畫面是: 氤氳之間,鏡子前的人身上滿佈黑洞,抬手將鏡中的半個自己抹去。 不過感覺也可以focus在大學希望帶來的生活轉變,或是一些光明一點的東西,總之應該會有矛盾的成分存在。 所謂的「我」是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其實高中的記憶通常都不是很好的。在大學以前我很喜歡文字創作,尤其越是感受不好,越是壓力,創作的內容越多,但是都不是很正面。
Thumbnail
那時候跟一個老師聊到這件事,我說了:「我可以真實感受到,我真的喜歡做這件事,而且心裡是很感動的,很想一直做下去。」 「看著自己寫的東西,寫的人物、劇情,成就感是點滿的。」 「他們可以是真實的人物,在自己心中,人物就是你想的樣子。」側面映照了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老師說寫有共通性的東西,讀者才會有共鳴,有共鳴才比較會有人看。 可我愛跟老師作對,就愛亂寫…… 夢,這種東西呢太個人了,不容易讓人共鳴。但是,讓我夢到了,我就想《它跟我有緣!我要把它寫下來!》…………
Thumbnail
【 我們眼中的你 】 台日交流行過後,記憶會隨著時間變模糊,回憶像日常一樣被淡忘。 「這些在過程中的緊張、愧疚、感動、恐懼、與擔心,要怎麼用文字留下來?」  「小仲,大家看得到你台上的精彩表演,但是你的眼淚、內心的緊張、害怕做不好的心情,有被記錄下來嗎?你絕對不能忘記那個勇敢的自己。」
寫自己,好像很自戀,因為我也是個平凡的人。但作為第一篇內容,寫一下自己好像也不為過吧。 學生是寫最多字的時候,但所謂閱歷被縮限在學生身分。 成年步入工作,則是開始感悟成長的痛和快樂的時候,卻沒什麼時間把這些感受完整紀錄。 就此打算開始動筆當作練習,練習整理自己的心情、生活。 回想起來已很久沒
Thumbnail
學弟似乎被這突如其來的「勸諫」嚇得不輕,不過待片刻的冷靜過後,緊接而來的是很真誠的發言。 「可能我太久沒有感受到競賽的刺激,才會這幾天這麼投入。回想起當初高中的時候可以單純的寫詩,真的是蠻懷念的」 「單純真的很重要呢!」 每首詩都像自己的小孩一樣。有的父母會認為,乖小孩就是要成績好、多才多藝。但
Thumbnail
曾經有人問我,我創作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別人而寫。 這喚起我上現代詩課的記憶。 我們老師講課只講70分鐘,剩下的30分鐘會檢討我們的作品,給予我們一些建議。 具體情節如何我忘記了,不過大概就是,老師看不懂我的詩,覺得我的詩寫得太跳躍。那時我真的不甘心,心裡murmur:「反正老師看不懂
Thumbnail
自從國小三年級起,就下定決心收起筆、橡皮擦,不在寫功課,直到國中二年級下 學期。 也許,這就是造就日後我注定「投筆從戎」的結局吧! 其實,我在任何一個學習階段的上課時間,是很認真的,課本上密密麻麻的註記, 可以證明這一切。 唯獨,作業本是新的,學期一開始它本來就是新的,學期末它還是新的!
Thumbnail
「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你正在成為什麼。」 此原始構圖,其實是我高三時完成的,我記得當時在模擬考,寫完離鐘響結束還有一段時間,索性就在題目本上畫畫
經過好幾天的思索,中間和這位老師見到了面 他用他8年的教師生捱和我說了好多不同的觀點 一下就被道破我不確定的內心和掙扎 他是舞蹈,我是美術 有關才藝的這項工作職捱 或許就是這樣的吧 前幾年會是最辛苦的,至少2年裡 你必須不斷學習 吸收前輩老師的經驗 在那之前 你先得熬過去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其實高中的記憶通常都不是很好的。在大學以前我很喜歡文字創作,尤其越是感受不好,越是壓力,創作的內容越多,但是都不是很正面。
Thumbnail
那時候跟一個老師聊到這件事,我說了:「我可以真實感受到,我真的喜歡做這件事,而且心裡是很感動的,很想一直做下去。」 「看著自己寫的東西,寫的人物、劇情,成就感是點滿的。」 「他們可以是真實的人物,在自己心中,人物就是你想的樣子。」側面映照了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老師說寫有共通性的東西,讀者才會有共鳴,有共鳴才比較會有人看。 可我愛跟老師作對,就愛亂寫…… 夢,這種東西呢太個人了,不容易讓人共鳴。但是,讓我夢到了,我就想《它跟我有緣!我要把它寫下來!》…………
Thumbnail
【 我們眼中的你 】 台日交流行過後,記憶會隨著時間變模糊,回憶像日常一樣被淡忘。 「這些在過程中的緊張、愧疚、感動、恐懼、與擔心,要怎麼用文字留下來?」  「小仲,大家看得到你台上的精彩表演,但是你的眼淚、內心的緊張、害怕做不好的心情,有被記錄下來嗎?你絕對不能忘記那個勇敢的自己。」
寫自己,好像很自戀,因為我也是個平凡的人。但作為第一篇內容,寫一下自己好像也不為過吧。 學生是寫最多字的時候,但所謂閱歷被縮限在學生身分。 成年步入工作,則是開始感悟成長的痛和快樂的時候,卻沒什麼時間把這些感受完整紀錄。 就此打算開始動筆當作練習,練習整理自己的心情、生活。 回想起來已很久沒
Thumbnail
學弟似乎被這突如其來的「勸諫」嚇得不輕,不過待片刻的冷靜過後,緊接而來的是很真誠的發言。 「可能我太久沒有感受到競賽的刺激,才會這幾天這麼投入。回想起當初高中的時候可以單純的寫詩,真的是蠻懷念的」 「單純真的很重要呢!」 每首詩都像自己的小孩一樣。有的父母會認為,乖小孩就是要成績好、多才多藝。但
Thumbnail
曾經有人問我,我創作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別人而寫。 這喚起我上現代詩課的記憶。 我們老師講課只講70分鐘,剩下的30分鐘會檢討我們的作品,給予我們一些建議。 具體情節如何我忘記了,不過大概就是,老師看不懂我的詩,覺得我的詩寫得太跳躍。那時我真的不甘心,心裡murmur:「反正老師看不懂
Thumbnail
自從國小三年級起,就下定決心收起筆、橡皮擦,不在寫功課,直到國中二年級下 學期。 也許,這就是造就日後我注定「投筆從戎」的結局吧! 其實,我在任何一個學習階段的上課時間,是很認真的,課本上密密麻麻的註記, 可以證明這一切。 唯獨,作業本是新的,學期一開始它本來就是新的,學期末它還是新的!
Thumbnail
「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你正在成為什麼。」 此原始構圖,其實是我高三時完成的,我記得當時在模擬考,寫完離鐘響結束還有一段時間,索性就在題目本上畫畫
經過好幾天的思索,中間和這位老師見到了面 他用他8年的教師生捱和我說了好多不同的觀點 一下就被道破我不確定的內心和掙扎 他是舞蹈,我是美術 有關才藝的這項工作職捱 或許就是這樣的吧 前幾年會是最辛苦的,至少2年裡 你必須不斷學習 吸收前輩老師的經驗 在那之前 你先得熬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