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漫讀(14):因不失其親—親則必有所宗

2023/11/2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電子書:《論語漫讀》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複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學而第一)。    

raw-image

有子說,『應承的事符合道義,才能踐行諾言;對人恭敬符合於禮儀,才能避免恥辱;與所依靠者不失親近,就可以效忠於他』。因,依靠的意思;宗,主的意思。

 

有子這段話是在闡述如何交友和建立社會關係。大體意思是開始要謹慎,如果關係發展到比較親近了,就可以建立起指使和依靠的主從關係。

 

所謂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出門在外,沒有了父母的庇護和主使,怎麼辦呢?儒家的辦法是依照父子兄弟關係,在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之間建立起類似父子兄弟的關係。有子這段話給出了比較具體的行動指南。

 

首先,有子認為,在與他人的交往中,不要輕易應承為他人辦事。他人委託的事,一定要符合道義才能答應幫忙。違法犯紀的事不能幹,大逆不道、有損師道的事絕對不能幹。符合道義的事,才能應承,才好兌現。不然就會處於守信與守義的矛盾中。

 

其次,對人要恭敬,但恭敬要符合禮儀,要適可而止。不能太恭敬太熱情,要保持適當的距離,掌握好分寸。不然,就有可能『熱臉遇到冷屁股』,自討沒趣,自取其辱。

 

最終,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相互變得親近親密,那就可以相互託付,建立起穩定而牢固的主從關係。用今天的俗話說,就叫『找靠山』。這種歸屬關係不單純是利益關係的庇護和維護,更重要的是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如山頭,派系,圈子等。

 

在儒家設想的圖景中,人與人的關係只能是指使與服從,施與與依靠,賞賜和進貢。平等關係于儒家是盲區。即便是江湖朋友結拜,也要分個兄弟長幼。所以,親則必有所宗,必然分出主從。桃園三結義,關羽張飛就得聽劉備,張飛就得聽關羽的。不可能親則仍可為友,仍然有平等的話語權。

 

而一旦建立起親近的主從關係,那就不在乎道義不道義了。相互包庇,合夥幹不義之事也不受限制了;恭也不在乎禮了,阿諛肉麻之話也不忌諱了。

 

現在來看有子這段話,『信近於義,恭近於禮』很不錯;壞就壞在最後一句,『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2017年4月26日

81會員
280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