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榮【先秦儒家哲學】課堂筆記——單元 2.《論語》解讀:宰我問三年之喪

2023/11/16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在亂世裏面,知識分子有種使命感。

「除非讓哲學家擔任君王,不然讓君王學習哲學。」 ——柏拉圖


智慧的兩種特色:完整的,根本的。

「一生中至少要有一次,懷疑你所能懷疑的。」——笛卡兒


人一生下來就有良知,良知不是善的,良知是對善的要求。


問題:

宇宙萬物中只有人類有善惡的問題,所以善惡跟人性有關?


學習就是把話說清楚,學懂了才能解釋出來。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儒家重視個人崛起,所謂的啟發是:

  • 「不慎不啟,不悱不發。」——《論語》
  • 「成專不說,並事不諫,既往不咎。」——《論語》


《禮記》、《荀子》都記載三年之喪不足三年,是二十五個月,但因為超過兩年,所以稱三年之喪。

一個社會要安定,就要有客觀的倫理規範。三年之喪是客觀規範,不孝的人一個月就不哀痛,孝順的人哀痛三十年也不夠。 倫理規範不是外在约束,而是迎合心理需要。

做人就是要真誠不忘本,不忘記别人的恩惠,何況是孝順父母?

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如果不愛能看見的父母,怎麼說能愛天下的人?


社會的文明程度在乎它怎樣對待弱勢。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論語》


身——生理——器物

心——心理——制度

靈——倫理——理念(往往決定身心的發展方向)


仁的三種面向:

  • 人之性——真誠向善
  • 人之道——擇善固執
  • 人之成——止於至善


想要就有,必定是由內而發,不是由外而來。

想要做一個善良的人,立刻就可以做到。


哲學的三個重點:

1.澄清概念,用的每一個字眼都要說清楚

2.設定判準、標準何在?

3.建構系統


孔孟的「善」都沒有用在本體上,而是用在行為上,「人性」是還未有行為之前,又如何說「人性本善」?

17會員
418內容數
讀書隨處淨土,閉門即是深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