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一下,「京華煙雲」小說閱畢,此書是林語堂先生的一本長篇小說,「好讀出版社」分為上、中、下冊,三冊共50幾萬字,是我此生閱讀第一本最長的小說,下冊的故事大多琢磨在中國軍閥割據、學生運動、日本侵華戰爭...等,占了大部份的篇幅,這段時期極度動盪不安,這些大戶人家的主角們也來到中年的年紀,但每個人對於國家走向也是非常關心的;孩子們是學生,此時熱衷參與學運,這些都是非常容易引火自焚的事,但某種程度此時就像凝聚一股力量,改革的力量,思想上的力量,這個時候也不是談些小情小愛的時候了,這是關係到整個國家的大事!
個人覺得下冊主要描寫主角們精神上與心境上的轉變,每一個家庭依然重要,但尊重每個人有不同的選擇,木蘭與莫愁看著兒女長大成人,縱使中年的她們對國家有想法但也漸趨保守,選擇逃離北京,居於鄉下,過比較安全與靜謐的生活,對於上大學的孩子們,有參與學運的熱衷,那種熱情與不畏懼的精神,似乎也無法阻止他們想改變國家的任何一個機會與決心,只能提點孩子們要小心;但槍子兒不長眼,有學運也必有各軍閥政府的壓制,學生們的熱血沸騰,在下一秒鎮壓運動中,隨時都有喪命的可能,但他們不畏懼,每個人都希望藉由一個一個小力量,匯聚成一把推手,給政府壓力,期望見到不一樣的中國。
當時的中國正處於內憂外患之處境,整個國家就一個字「亂」,政府此時也為了抓共產黨,而開始搜查,看髮型判定(尤其是減短髮的女學生),寫過社論者依內容裡的一兩句話也可以判定,一經判定多數會槍決的,這時主角們中各個家庭也得小心翼翼,一旦有人被誤會了,也得傾盡全力證明與利用稍有影像力關係的大人物,去幫忙官說,經過這樣的風暴,可把大家嚇壞了,為了全家人的安全,大家更開始小心避免;在這非常時期之中一定有人受傷與死亡,正因為如此,每一家都活在擔驚受怕的生活裡,都不好過。
1937年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開始長達八年的中國抗日戰爭,全中國各地都不安寧,平民到處逃難,到哪去都不一定安全,主角們比較有經濟能力,舉家搬到偏鄉與山區的都有,希望盡可能避難,但這些地方日後也被日軍入侵了,即使到了外國人區域避難,仍有被侵犯的可能,木蘭與莫愁的兒子們都自願去前線幫忙,戰事發生時無法時刻保持聯繫,即使她們試圖阻擋兒子們上戰場,但也阻止不了他們想為國家奉獻的決心!這一道別不能期待日後一定能再次相見!中國經歷了八年抗戰的春夏秋冬,隨處可見屍橫遍野,物資缺乏與飢荒,沒有人能保證能挺過到戰事結束;但大家在此時,似乎開始拋下個人的安危,而是去思考全國人民上下一心的團結!
戰勝的軍人與軍車經過難民人潮時,大家再怎麼無力也會被這股精神感染與鼓舞著替軍人們鼓勵,木蘭一家此時也跟著難民們一起逃難,當下她們也感受到戰爭使得人消弭了階級區分了,木蘭從前是過慣富裕生活的,以前喜歡蒐集的古董玩意兒,她也早就不在乎了,大家此時在關鍵時刻得互相幫忙,木蘭看見失散的孩子,盡己所能收留了幾個,她已然超脫從前過慣的好日子,這時她只覺得自己是一介平凡的女子,與大家都一樣。
因為最後一冊讓我看得心情沉重,但又想記錄下自己的閱讀心得,現在世界戰爭仍不停歇,每天聽新聞更新的消息,與從前戰事發生時的情況幾乎相同,除了武器的不同,平民逃難、生病(傳染病爆發)、缺乏物資與食物、缺乏人道救援,來不及逃跑的平民被砲火攻擊炸死;這世界現在正在雙方交戰的國家們,似乎這些國家因還沒看見勝利在眼前誓不罷休。
俄烏戰爭開打至今已超過600天,是之前國際新聞裡必定每天更新的消息,因以色列與哈瑪斯的衝突也使得俄烏戰爭的新聞讓媒體關注度轉移;哈瑪斯說接下來不會釋放人質,雙方也變得沒有談判空間了,以色列全力進攻加薩走廊,之前已經通知難民往南部逃離,近期以色列宣佈要攻打加薩南部,要請難民再往南逃,即使以色列有公告,但在戰爭中斷水、斷電也沒有網路訊號,訊息中斷,即使這樣發佈消息了,南部的難民又能從何處得知這消息呢!
身處在安穩平和的國家之中,我們是幸福的,祝願戰爭盡早止息,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