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空從業人員的分類
一般民用航空公司的職員有下列幾種:
- 機組人員,負責飛機營業,其中包括:
- 機師(機長、副機長,一些老飛機和部分蘇式飛機還需要一名甚至多名飛航工程師以及導航員)
- 空中服務員
- 空中警官
- 地勤人員
- 工程師,負責維護飛機航空工程師,負責維護飛機航空電子工程師負責維護飛機電子系統
- 機身和發電機技術員
- 電子系統技術員
- 航空電子技術員
- 航空通訊員
- 行李管理員
- 登機檢查
- 售票員
- 旅客服務員
到了機場我們要check in首先接觸的是售票員,確認登機乘客身分後會託運行李與領登機證,通關安檢後便到登機門準備登機,而我們登機前登機口也會有地勤人員做登機前最後的確認而完成登機。
飛機降落後機坪上的工作人員在乘客離開飛機的同時將行李自飛機卸下,將行李搬運至輸送帶上,在由輸送帶輸送至航廈內的行李轉盤上供下機乘客拿取,再加上負責飛機維修的技術員以上就是航空公司地勤人員的工作內容,基本上都是在機場內執行勤務,不太會上飛機,不要跟接下來要講的機組人員搞混了(機組人員常與櫃檯地勤人員穿一樣的制服)
而地勤人員辛苦點除了面對客人與處理各種技術問題,最大的辛苦點主要還是必須輪班,因為客機最早可能清晨,最晚到午夜過後都可能會出發抵達,都要有地勤人員協助處理乘客登機行李事宜。
可能有讀者會想說機組人員會比較好嗎?不要急,我們下面篇幅就會分析。
機組人員的工作實況
機組人員係指於飛機飛行時執勤的人員,可分為空服員與機師,空服員顧名思義就是民用航空中在機艙內為乘客提供各項服務的勤務人員,但其實空服員除了服務機上旅客,它們最重要的工作確保飛航安全、指導乘客使用機上安全設備以及在緊急情況下引導乘客安全離開機艙等。由於近年來恐怖活動和劫機活動的威脅,維護客艙內的保安也成為現在空中服務員的職責之一。
正因如此,空服員受訓時除了學習如何服務乘客與儀態之外,更多時間是在學習各機型的救生衣、艙門與逃生梯如何使用,而且訓練時的考核標準就是要將規定背得滾瓜爛熟,不然就有可能被退訓,無法繼續當空服員了。
機師顧名思義就是負責駕駛飛機的機組人員,除了排定的航班飛行外,定期都要做機師體檢、飛行考核與模擬機考核,倘若其中一項不通過,也一樣有被剝奪機師資格的風險。
然而上面講到的都還只是皮毛,跟前面的地勤人員一樣,航班是任何時段都可能會有,地勤至少還算是比較固定的輪班,而機組人員的排定航班時間則沒有一定,導致其值勤時間也變動多端,如果是飛往歐美國家的航班,除了時間不固定外,也會有時差等適應問題出現,從而令機組人員生理時鐘大亂導致身體毛病頻發,國外有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機師退休後的平均餘命只有一年半,不固定的生活作息對機組人員身體健康的影響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