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札02|李花兒:《想殺的孩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特別喜愛閱讀穿插採訪形式的推理小說,像是和書中的角色對話的模式,讓讀者能夠從案件的周圍獲取線索和資訊,成為一種別具趣味更貼近現實的推理筆法,而《想殺的孩子》此書亦使用了這樣的寫作方式,在敘述主線故事的同時,也屢次加入他人的採訪紀錄,讓讀者能從多方視角融入故事情節。


raw-image


《想殺的孩子》較少著重於深入描寫場景,幾乎皆由對話和人物的心理層面所構成,也因此對平時閱讀速度極為緩慢的我而言,不費許久就將此書閱讀完畢。書中牽扯到許多相關人物,最值得關注的是每個人都說法不一,我想這也是本書最引人入勝的部分,究竟案件中的被害者瑞恩和嫌疑人珠妍的真實面貌為何?該相信哪一方說的話?正是讀者一頁接著一頁、不查出真相不罷休的原因。

而雖然本書是以「霸凌」為主軸,但我亦有許多想反思的其他部分:


《少年法》的存在意義?

先不論小說中的故事真相,跳脫小說來思考,《少年法》是否真的是必要存在的法條呢?猶記得曾讀過東野圭吾《徬徨之刃》,亦看過韓國電影《媽媽別哭》,都令我對保護未成年少年的法律保障感到怒不可遏。而在閱讀完此書後,再次喚醒我思考《少年法》的實質意義。


父母和孩子的角色定位?

當孩子深陷劫難之中,會願意尋求父母的庇護嗎?孩子對父母來說,只是自己用來炫耀的工具,或是實現自己理想的途徑嗎?當然,我認為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是真正愛孩子的,但書中卻點出了某些父母與孩子間最血淋淋的相處實況,這也是我閱讀過程最感到心酸心痛的,不禁為主角感到深切揪心。


何謂事實與真相?

平時有觀看案件影片的習慣,經常可以看到冤案的無所不在,當人們兀自在心中秉持自我的執念,便只會相信自己想相信的、只聽自己想聽的,對於是否能做到明辨是非,似乎就不屑一顧,因此在混濁的眼表之下,純粹的真相不再重要,重要的唯有將自我認定的罪犯送上審判台,讓人讀來倍感唏噓。正如同作者李花兒自言:「我經常思考真相究竟是事實本身,還是按照人們想要的而創造出來的呢?」

在我想來,事實與真相兩個沉重的詞彙,始終無法相劃等號。


李花兒的這本《想殺的孩子》筆觸雖簡潔俐落、沒有特別華麗的綴飾,但卻深藏多種議題值得讀者去省思,在看似簡單的案件背後,透過文字帶領讀者去探討現今社會的諸多弊病,我認為十分值得一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閱讀彼岸🌤
3會員
13內容數
閱讀的我們皆為一座島嶼,藉由文字探尋遠方、連接彼此,因此閱讀不再是件孤獨的事🌼
閱讀彼岸🌤的其他內容
2024/04/29
《奪命炎上》清晰描繪了在網路遭「炎上」時的連鎖影響,自身、家人、公司......無一能夠倖免,僅在須臾之間,就可能因虛擬世界的一切資訊顛倒了現實。以一般民眾的角度,當我們在關注類似事件時,即便不做評述,絕大多數人們也都會跟隨主流民意,一概咬定這便是事實真相。但,這真的足以稱作所謂的「正義」嗎?
Thumbnail
2024/04/29
《奪命炎上》清晰描繪了在網路遭「炎上」時的連鎖影響,自身、家人、公司......無一能夠倖免,僅在須臾之間,就可能因虛擬世界的一切資訊顛倒了現實。以一般民眾的角度,當我們在關注類似事件時,即便不做評述,絕大多數人們也都會跟隨主流民意,一概咬定這便是事實真相。但,這真的足以稱作所謂的「正義」嗎?
Thumbnail
2024/04/05
在這位推理天后的筆下,我總能感受到角色們完整的生命力。尤其《一個都不留》這部作品更是如此,彷彿能親眼目睹各個主角躍然紙上,宛如欣賞了一場令人拍案叫絕的舞台劇,欲罷不能! 而阿嘉莎.克莉絲蒂那樣使人想一本接一本續讀不斷的魅力,我想是身為推理迷的我與眾人皆有目共睹的。
Thumbnail
2024/04/05
在這位推理天后的筆下,我總能感受到角色們完整的生命力。尤其《一個都不留》這部作品更是如此,彷彿能親眼目睹各個主角躍然紙上,宛如欣賞了一場令人拍案叫絕的舞台劇,欲罷不能! 而阿嘉莎.克莉絲蒂那樣使人想一本接一本續讀不斷的魅力,我想是身為推理迷的我與眾人皆有目共睹的。
Thumbnail
2024/03/05
情感的依存中,愛一個人,我們有著千百種的方式,但有些方式不見得清晰、具體,或許我們都曾在某些舉動的行進間參雜了些微的愛意?而舉手投足間,有人接納、有人坦承,想當然,亦有人抗拒與逃避。 然而,從《我願意為妳朗讀》這本書中我所感受到的是:即使歷經撕毀與拉扯,愛依然不言而喻。
Thumbnail
2024/03/05
情感的依存中,愛一個人,我們有著千百種的方式,但有些方式不見得清晰、具體,或許我們都曾在某些舉動的行進間參雜了些微的愛意?而舉手投足間,有人接納、有人坦承,想當然,亦有人抗拒與逃避。 然而,從《我願意為妳朗讀》這本書中我所感受到的是:即使歷經撕毀與拉扯,愛依然不言而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書中牽扯到許多相關人物,最值得關注的是每個人都說法不一,我想這也是本書最引人入勝的部分,究竟案件中的被害者瑞恩和嫌疑人珠妍的真實面貌為何?該相信哪一方說的話?正是讀者一頁接著一頁、不查出真相不罷休的原因。 《想殺的孩子》較少著
Thumbnail
書中牽扯到許多相關人物,最值得關注的是每個人都說法不一,我想這也是本書最引人入勝的部分,究竟案件中的被害者瑞恩和嫌疑人珠妍的真實面貌為何?該相信哪一方說的話?正是讀者一頁接著一頁、不查出真相不罷休的原因。 《想殺的孩子》較少著
Thumbnail
闊別多年,昔日好友們因故集結一堂,如數家珍的道盡沉寂在時光寶盒裡的點滴過往,但卻已經不是彼此熟識的那個人了。人們漸漸變為謊言的載體,說好聽是可以活得更愜意而非自欺欺人,說難聽就是可以省去處理無謂瑣事的麻煩。歲月像把殺豬刀,可將人變成某種「社會期待」的形狀。其中又揉合了多少成分的個人慾念與未來期許呢?
Thumbnail
闊別多年,昔日好友們因故集結一堂,如數家珍的道盡沉寂在時光寶盒裡的點滴過往,但卻已經不是彼此熟識的那個人了。人們漸漸變為謊言的載體,說好聽是可以活得更愜意而非自欺欺人,說難聽就是可以省去處理無謂瑣事的麻煩。歲月像把殺豬刀,可將人變成某種「社會期待」的形狀。其中又揉合了多少成分的個人慾念與未來期許呢?
Thumbnail
「媽媽,我的好朋友叫我不要理某某同學,我說不可以,大家都是好朋友,然後他就不理我了。」 「媽媽,我有時候想自己玩,但是我的好朋友一直要拉我一起玩,我都不能玩自己想玩的,覺得很難過。」 「媽媽,我的好朋友又生氣說不愛我了,我想要送他六支鉛筆,可以嗎?」 以上這些話,都是讀中班的女兒轉達在學校與同學相處
Thumbnail
「媽媽,我的好朋友叫我不要理某某同學,我說不可以,大家都是好朋友,然後他就不理我了。」 「媽媽,我有時候想自己玩,但是我的好朋友一直要拉我一起玩,我都不能玩自己想玩的,覺得很難過。」 「媽媽,我的好朋友又生氣說不愛我了,我想要送他六支鉛筆,可以嗎?」 以上這些話,都是讀中班的女兒轉達在學校與同學相處
Thumbnail
隨著最近《為何是吳秀才》的熱播,等待更新的日子裡,我又重刷了一遍去年十分火爆的《少年法庭》,再一次被震撼到。韓劇的現實題材一直做得非常好,也往往有振聾發聵的效果。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回顧一下《少年法庭》,有哪些魅力之處? 即,一個好的少年是如何變成一個「少年犯」的? (完)
Thumbnail
隨著最近《為何是吳秀才》的熱播,等待更新的日子裡,我又重刷了一遍去年十分火爆的《少年法庭》,再一次被震撼到。韓劇的現實題材一直做得非常好,也往往有振聾發聵的效果。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回顧一下《少年法庭》,有哪些魅力之處? 即,一個好的少年是如何變成一個「少年犯」的? (完)
Thumbnail
「想要教一個小孩,要動員全村的力量。」這個「環境」不光指家庭,也不是光指一個社區、社會,還包括當少年們無助時所需要社會救援系統。
Thumbnail
「想要教一個小孩,要動員全村的力量。」這個「環境」不光指家庭,也不是光指一個社區、社會,還包括當少年們無助時所需要社會救援系統。
Thumbnail
因為其中有改編真實少年殺人事件的【 少年法庭】,播出前後引起極大的討論,原本擔心過於寫實而沒有先看,在假日打開來看了之後,欲罷不能;看完4集後,先來分享。 如果有些人,不管有沒有原因或理由,就任意傷人甚至殺人, 到底應該要重懲或是應該寬貸? 這樣的行為,跟是否成年,完全有關嗎?
Thumbnail
因為其中有改編真實少年殺人事件的【 少年法庭】,播出前後引起極大的討論,原本擔心過於寫實而沒有先看,在假日打開來看了之後,欲罷不能;看完4集後,先來分享。 如果有些人,不管有沒有原因或理由,就任意傷人甚至殺人, 到底應該要重懲或是應該寬貸? 這樣的行為,跟是否成年,完全有關嗎?
Thumbnail
社會上發生的「私刑正義」是對的嗎?或是說,這是對療癒傷痕有幫助的嗎? 學生的課業壓力也不是新鮮事了,是課業重要,還是傾聽更重要? 長照的負擔日益沉重,假設有一天,政府宣布到了一定的年齡就得安樂死,這個社會會發生甚麼事呢?
Thumbnail
社會上發生的「私刑正義」是對的嗎?或是說,這是對療癒傷痕有幫助的嗎? 學生的課業壓力也不是新鮮事了,是課業重要,還是傾聽更重要? 長照的負擔日益沉重,假設有一天,政府宣布到了一定的年齡就得安樂死,這個社會會發生甚麼事呢?
Thumbnail
精彩的戲劇題材與人設,探討許多現今社會議題,像是性別認同、高齡化照護、勞資剝削與過勞,以及媒體嗜血心態等,將整部影集的廣度與深度提升到台劇的新境界。
Thumbnail
精彩的戲劇題材與人設,探討許多現今社會議題,像是性別認同、高齡化照護、勞資剝削與過勞,以及媒體嗜血心態等,將整部影集的廣度與深度提升到台劇的新境界。
Thumbnail
「法律還有一個功能:『促進社會進步』。比如我們討論過的同性婚姻,雖然臺灣目前還有許多人無法接受,但法律應該要站在進步人權的方向上去思考。」我說完後,過了一會,小湖問:「剛剛講的都是法律的優點,那缺點呢?」 我:「喔?那你覺得法律的缺點是什麼?」 小湖:「漏洞太多。」
Thumbnail
「法律還有一個功能:『促進社會進步』。比如我們討論過的同性婚姻,雖然臺灣目前還有許多人無法接受,但法律應該要站在進步人權的方向上去思考。」我說完後,過了一會,小湖問:「剛剛講的都是法律的優點,那缺點呢?」 我:「喔?那你覺得法律的缺點是什麼?」 小湖:「漏洞太多。」
Thumbnail
《告白》這本書在日本獲得大獎,也拍成電影,暢銷之餘也引起不少迴嚮,我想這是因為故事相當貼近當代日本社會的現狀及憂慮:「那些層出不窮的青少年暴力事件,甚至有冷血殘酷的謀殺,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Thumbnail
《告白》這本書在日本獲得大獎,也拍成電影,暢銷之餘也引起不少迴嚮,我想這是因為故事相當貼近當代日本社會的現狀及憂慮:「那些層出不窮的青少年暴力事件,甚至有冷血殘酷的謀殺,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