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札02|李花兒:《想殺的孩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特別喜愛閱讀穿插採訪形式的推理小說,像是和書中的角色對話的模式,讓讀者能夠從案件的周圍獲取線索和資訊,成為一種別具趣味更貼近現實的推理筆法,而《想殺的孩子》此書亦使用了這樣的寫作方式,在敘述主線故事的同時,也屢次加入他人的採訪紀錄,讓讀者能從多方視角融入故事情節。


raw-image


《想殺的孩子》較少著重於深入描寫場景,幾乎皆由對話和人物的心理層面所構成,也因此對平時閱讀速度極為緩慢的我而言,不費許久就將此書閱讀完畢。書中牽扯到許多相關人物,最值得關注的是每個人都說法不一,我想這也是本書最引人入勝的部分,究竟案件中的被害者瑞恩和嫌疑人珠妍的真實面貌為何?該相信哪一方說的話?正是讀者一頁接著一頁、不查出真相不罷休的原因。

而雖然本書是以「霸凌」為主軸,但我亦有許多想反思的其他部分:


《少年法》的存在意義?

先不論小說中的故事真相,跳脫小說來思考,《少年法》是否真的是必要存在的法條呢?猶記得曾讀過東野圭吾《徬徨之刃》,亦看過韓國電影《媽媽別哭》,都令我對保護未成年少年的法律保障感到怒不可遏。而在閱讀完此書後,再次喚醒我思考《少年法》的實質意義。


父母和孩子的角色定位?

當孩子深陷劫難之中,會願意尋求父母的庇護嗎?孩子對父母來說,只是自己用來炫耀的工具,或是實現自己理想的途徑嗎?當然,我認為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是真正愛孩子的,但書中卻點出了某些父母與孩子間最血淋淋的相處實況,這也是我閱讀過程最感到心酸心痛的,不禁為主角感到深切揪心。


何謂事實與真相?

平時有觀看案件影片的習慣,經常可以看到冤案的無所不在,當人們兀自在心中秉持自我的執念,便只會相信自己想相信的、只聽自己想聽的,對於是否能做到明辨是非,似乎就不屑一顧,因此在混濁的眼表之下,純粹的真相不再重要,重要的唯有將自我認定的罪犯送上審判台,讓人讀來倍感唏噓。正如同作者李花兒自言:「我經常思考真相究竟是事實本身,還是按照人們想要的而創造出來的呢?」

在我想來,事實與真相兩個沉重的詞彙,始終無法相劃等號。


李花兒的這本《想殺的孩子》筆觸雖簡潔俐落、沒有特別華麗的綴飾,但卻深藏多種議題值得讀者去省思,在看似簡單的案件背後,透過文字帶領讀者去探討現今社會的諸多弊病,我認為十分值得一閱✿

avatar-img
3會員
13內容數
閱讀的我們皆為一座島嶼,藉由文字探尋遠方、連接彼此,因此閱讀不再是件孤獨的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閱讀彼岸🌤 的其他內容
「獻給每一位,不那麼喜愛學校的你......」以流暢清晰的筆藝,揭露最真實的校園面貌,那樣的經歷,我想是我們或多或少都能有所共鳴的,只是每個人所被定義的角色各有異同。
「獻給每一位,不那麼喜愛學校的你......」以流暢清晰的筆藝,揭露最真實的校園面貌,那樣的經歷,我想是我們或多或少都能有所共鳴的,只是每個人所被定義的角色各有異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Thumbnail
你翻開白布,你最愛的人躺在床上。 一開始你並不認得她。因為你最愛的人應該做著飯,和女兒一起等著你回家。而不是像現在,渾身冰冷地躺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裡。 但這就是你最愛的人。看起來只是睡著了,但你知道她永遠也醒不來。
Thumbnail
當子女發生重大事故時,無論是被傷害還是傷害別人,為人父母的在第一時間往往義無反顧的站在孩子這一邊,可置理智、道德、規範於度外,可拿名聲、操守、性命來交換--這種不理性的行為模式,源自於親子間純粹天然的情感,但卻可能走火入魔。最近在Netflix上架的台劇《誰是被害者2》將這個現象發揮得淋漓盡致……
Thumbnail
今天早上,我閱讀了孩子從學校帶回來的故事書,這本書引發了我的深思。這樣的讀物似乎並不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獨自閱讀。 雖然作者是知名作家林良,但這本書的內容取材自民間故事,講述了犧牲奉獻與冒險精神的故事。然而卻充斥著殺戮、暴力、掠奪、被害妄想、性...
Thumbnail
青少年犯案,這是有些遙遠的事情,這本書透過少年法庭法官的眼睛,帶我們認識青少年案子中的種種面向。除了故事以外,本篇聚焦於我對於非行青少年更進一步的思考。
Thumbnail
有別於其他的說書人只分享實用的書籍,我自己覺得我應該比較像是書痴,凡舉小說繪本到雜誌漫畫,我幾乎來者不拒,但有個領域我一直遲遲沒有興趣:輕小說。主要是一直沒有吸引我的主題,而且很多日系輕小說最後都會有動畫或漫畫的作品,但今天我要推薦這套輕小說,即使現在動畫正在連載中,我還是很推薦大家看本體小說,真的
本文分享了試閱心得,文章特別討論了《童話世界》一書的內容,探討了書中所提到的法律問題、性別平等相關法律的催生以及對Metoo運動的觀點。文章也推薦了這部書作為讀書會的主題,特別是討論metoo的教材。
Thumbnail
故事中的主角是受到家暴的孩子看似簡單案件背後卻是深沈無言的吶喊。 最近社會議題無論是兒少問題和國際間問題,有時候會讓人摸不清楚事實的真相,最擔心〔私刑正義〕問題又浮出檯面~這是否能改變現狀?還是滿足自己的虛偽的心。 很多無言的背後真的是否改變現狀與如何預防措施
《魚眼》的故事關於一個以真實事件為基礎,展開的懸疑推理小說。 一件發生在1986年的連續殺人案──「陳高連葉連續毒殺七童案」,婦人陳高連葉在糖果裡摻入毒藥,分送給數名孩童,最終造成七名孩童死亡,《魚眼》的故事也就此展開。在閱讀過程中, 讀者將陷入各種謎團的探索,並引發對母愛、殺人動機等議題的思考。
Thumbnail
        小說改編自台灣真實案件──陳高連葉毒童案。 「陌生人給的東西千萬不要亂吃」這句父母常常掛在嘴邊的話,不單純是關心,更來自該案件帶給台灣人刻骨銘心的恐懼。畢竟,誰知道平常的好鄰居給的糖果竟然摻有劇毒。 心理學教授月雪必須在陳林淑芬被處死之前與她會面,研究出到底是什麼心理因素使她對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Thumbnail
你翻開白布,你最愛的人躺在床上。 一開始你並不認得她。因為你最愛的人應該做著飯,和女兒一起等著你回家。而不是像現在,渾身冰冷地躺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裡。 但這就是你最愛的人。看起來只是睡著了,但你知道她永遠也醒不來。
Thumbnail
當子女發生重大事故時,無論是被傷害還是傷害別人,為人父母的在第一時間往往義無反顧的站在孩子這一邊,可置理智、道德、規範於度外,可拿名聲、操守、性命來交換--這種不理性的行為模式,源自於親子間純粹天然的情感,但卻可能走火入魔。最近在Netflix上架的台劇《誰是被害者2》將這個現象發揮得淋漓盡致……
Thumbnail
今天早上,我閱讀了孩子從學校帶回來的故事書,這本書引發了我的深思。這樣的讀物似乎並不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獨自閱讀。 雖然作者是知名作家林良,但這本書的內容取材自民間故事,講述了犧牲奉獻與冒險精神的故事。然而卻充斥著殺戮、暴力、掠奪、被害妄想、性...
Thumbnail
青少年犯案,這是有些遙遠的事情,這本書透過少年法庭法官的眼睛,帶我們認識青少年案子中的種種面向。除了故事以外,本篇聚焦於我對於非行青少年更進一步的思考。
Thumbnail
有別於其他的說書人只分享實用的書籍,我自己覺得我應該比較像是書痴,凡舉小說繪本到雜誌漫畫,我幾乎來者不拒,但有個領域我一直遲遲沒有興趣:輕小說。主要是一直沒有吸引我的主題,而且很多日系輕小說最後都會有動畫或漫畫的作品,但今天我要推薦這套輕小說,即使現在動畫正在連載中,我還是很推薦大家看本體小說,真的
本文分享了試閱心得,文章特別討論了《童話世界》一書的內容,探討了書中所提到的法律問題、性別平等相關法律的催生以及對Metoo運動的觀點。文章也推薦了這部書作為讀書會的主題,特別是討論metoo的教材。
Thumbnail
故事中的主角是受到家暴的孩子看似簡單案件背後卻是深沈無言的吶喊。 最近社會議題無論是兒少問題和國際間問題,有時候會讓人摸不清楚事實的真相,最擔心〔私刑正義〕問題又浮出檯面~這是否能改變現狀?還是滿足自己的虛偽的心。 很多無言的背後真的是否改變現狀與如何預防措施
《魚眼》的故事關於一個以真實事件為基礎,展開的懸疑推理小說。 一件發生在1986年的連續殺人案──「陳高連葉連續毒殺七童案」,婦人陳高連葉在糖果裡摻入毒藥,分送給數名孩童,最終造成七名孩童死亡,《魚眼》的故事也就此展開。在閱讀過程中, 讀者將陷入各種謎團的探索,並引發對母愛、殺人動機等議題的思考。
Thumbnail
        小說改編自台灣真實案件──陳高連葉毒童案。 「陌生人給的東西千萬不要亂吃」這句父母常常掛在嘴邊的話,不單純是關心,更來自該案件帶給台灣人刻骨銘心的恐懼。畢竟,誰知道平常的好鄰居給的糖果竟然摻有劇毒。 心理學教授月雪必須在陳林淑芬被處死之前與她會面,研究出到底是什麼心理因素使她對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