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

2023/12/1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佛性

最近ㄧ位師姐問我,為什麼有人信佛而有些人卻不信呢?

我回答是佛性始然,她又問佛性何來,我卻ㄧ時語塞,關於佛性是深奧的問題,許多的說法都說是天生本具,是人的本性。而經研究匯集眾說,得ㄧ點心得。

「佛性就是靈知靈覺的心性、覺性,有靈知靈覺才能成佛,沒有佛性、沒有靈知靈覺就只是法性,法性是空性;佛性雖也是空性,但是在空性中還有靈知靈覺的心性,能生一切智慧、一切妙用,無情只有空性,沒有辦法產生有情的種種作用。」而有些佛論認為無情也有性,但本人並不賛成這樣的說法。依後學見解佛性本在人如來藏中,這個藏是藏識,原本就是「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的真如法性,只是因六塵蔽所遮而不得開顯,如此靈知靈覺的心性即是真如法性。而藏識

本具清淨功德,不脫真如,亦不斷滅真如。與真如義無異。如此藏識即是佛性。


這段的推論證明佛性是本具沒有錯,但是在藏識中。容易被世塵所蔽,且因靈知靈覺,許多人得以開顯佛性,但開顯不是件容易的事,也有程度之分。

在佛法中有佛性三因說,認為個人與佛的因緣深淺即緣因佛性。及因個人修福修慧所開顯的佛性稱了因佛性,而兩者都是為了圓滿正因佛性。這樣就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信佛也些人仍待機緣了。


這個佛法的知見,是非常微妙且不可思議的,人與異世界的溝通本來就無法言說,有人與佛感應道交法喜充滿,有人卻與佛法無緣,盡受外道的錯誤知見所害,所以聖嚴師父才感嘆「佛法那麼好,知道的人那麼少,誤解的人,那麼多。」


而因佛性開顯層次不同的所得佛智當然不同,佛智與佛境又是相照相發,所以有些得道之人能看見佛的法相莊嚴,而ㄧ般人只能觀佛相莊嚴以會意佛的種種好相。這亦是佛性開顯不同的果報。因而「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佛性開顯更有殊異大不同。日前有師姐,喜小兒能恭誦金剛經,這就是與佛的因緣已繫,得日後行修佛道,益顯佛性。


佛性是每個人的寶藏,ㄧ生若能開顯ㄧ`二,當能應感佛無量無邊的甚深妙法,如滿禪師言道:

「佛從無為來,滅向無為去,法身滿虛空,常住無心處。有念歸無念,有住歸無住,來為眾生來,去為眾生去。清淨真如海,湛然體常住,智者常思維,更勿生疑慮。」

常思佛,佛即來,佛性在本心。


在此充滿凶險危殆的世間,願祈世人佛性皆得開顯,人間無災無難,世界和平。

1會員
73內容數
ㄧ層不變的生活,唯有佛禪可令生生機,這與信仰無關,佛禪療心境界領航,學佛多年以禪調作息,律規中細會生活點滴,文以記述禪趣,禪以慈悲為懷,分享文章理趣,願助有緣人禪入生活,長精神意志,向生氣勃發,存而日日向好,佛禪力不可思議,世道艱苦,唯禪心可離苦得樂。恭筆入禪,閱者同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