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關東產業遺產之旅4:姨捨棚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3年9月16日

北關東產業遺產之旅地圖

先前介紹的產業遺產都是已經停止生產的地點,這次要介紹的是仍然持續在進行生產活動的地點。姨捨棚田位於日本長野縣千曲市,是稻作梯田,梯田南邊背靠冠著山(俗稱姨捨山),地形向下滑落至由千曲川沖積而成的長野盆地(善光寺平),梯田就位在斜坡上。

姨捨站的復古站舍

姨捨站的復古站舍

姨捨站的車窗景觀

姨捨站的車窗景觀

JR東日本的篠之井線從梯田西側經過,梯田就在姨捨站旁邊,班次不少,交通方便。原本想說是梯田,所以預計是要往上爬,到了之後才發現,原來鐵路是建在較高的位置,所以梯田是往下坡走。正因為如此,姨捨站的視野非常好,可俯視整個長野盆地,是日本三大鐵路車窗之一;其夜景在2012年還被列入日本夜景遺產。另外,因為鐵路坡度的關係,姨捨站旁也有日本少見的之字形折返路線。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根據姨捨棚田官網上的資訊,梯田位於海拔460-560公尺間,總共約二千塊稻田、總面積64.3公頃。梯田採行租賃制度(オーナー制度),目前約有一百組會員,承租的會員包括許多學校,梯田的產米也會做成日本酒及冰淇淋。我到的時候正好是收成季節,梯田上都是金黃飽滿的稻穗,已經有若干梯田開始進行收割。

歌川廣重〈更科田毎月 鏡臺山〉

歌川廣重〈更科田毎月 鏡臺山〉

姨捨棚田自古即以景觀聞名,在稻田放水時期,夜間田水映照出月景,因坡度關係,不同梯田有各自的明月,故有「田毎月」的美稱。許多詩人吟詠過當地景色,江戶時代的浮世繪大師歌川廣重在創作《六十餘州名所圖會》(六十余州名所図会)時,其中信濃地方的〈更科田毎月 鏡臺山〉,即是取材自姨捨棚田的田每月景致,雖然坡度太過誇大了。姨捨棚田於1999年被日本政府列為文化財,是第一個被列為文化財的農耕地,2010年更為列為重要文化景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若干地區流傳有「棄老傳說」(姥捨て山),包括姨捨山地區。1956年,小說家深澤七郎發表短篇小說〈楢山節考〉,取材自山梨縣的棄老傳說,但小說將故事背景放在信州,於是就跟姨捨山的棄老傳說連結起來;〈楢山節考〉兩度被改編為電影,包括1958年的木下惠介版與1983年的今村昌平版。

avatar-img
6會員
47內容數
在地的社會與歷史記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天人之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碓冰峠遊步道是舊碓冰線廢線之後,利用原軌道路線建成的健行步道,由橫川站通至熊之平站,單程約6.3公里,由橫川站出發,步行約需125分鐘,回程是下坡較快。去程雖然是上坡,但相當平緩,是很好走的散步道,中間有隧道,但傍晚六點前都會開燈。
足尾銅山位於日本栃木縣日光市的備前楯山,1980年,整修後的通洞坑開放「足尾銅山觀光」;2005年,當地的民間組織開始推動銅山以「負面遺產」方式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銅山及足尾鐵道被日本經濟產業省列為近代化產業遺產;2009年起,部分銅山及足尾鐵道設施陸續被列為日本之史跡與有形文化財等。
根據網路上的資料顯示,當時的女工大多來自原武士階層的士族女子,因為一開始是官營企業,所以勞動條件顯然優於私營企業,且女工學得技術回鄉後,容易被家鄉的紡織廠延攬成為指導的工頭。明治六年4月時,廠內有562名女工,大多來自鄰近的群馬、長野與琦玉等縣,但後來來自滋賀縣的女工反而成為主力。
碓冰峠遊步道是舊碓冰線廢線之後,利用原軌道路線建成的健行步道,由橫川站通至熊之平站,單程約6.3公里,由橫川站出發,步行約需125分鐘,回程是下坡較快。去程雖然是上坡,但相當平緩,是很好走的散步道,中間有隧道,但傍晚六點前都會開燈。
足尾銅山位於日本栃木縣日光市的備前楯山,1980年,整修後的通洞坑開放「足尾銅山觀光」;2005年,當地的民間組織開始推動銅山以「負面遺產」方式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銅山及足尾鐵道被日本經濟產業省列為近代化產業遺產;2009年起,部分銅山及足尾鐵道設施陸續被列為日本之史跡與有形文化財等。
根據網路上的資料顯示,當時的女工大多來自原武士階層的士族女子,因為一開始是官營企業,所以勞動條件顯然優於私營企業,且女工學得技術回鄉後,容易被家鄉的紡織廠延攬成為指導的工頭。明治六年4月時,廠內有562名女工,大多來自鄰近的群馬、長野與琦玉等縣,但後來來自滋賀縣的女工反而成為主力。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日本外務省發函要求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要求不得將日本提供的資金,用於旗下的「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CEDAW),理由是「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去年呼籲日本修改《皇室典範》,讓女性也能繼承皇位。日本政府此舉屬於極為破例的作法。
誰會在一日之內折返新宿與河口湖? 有些事情,一輩子做一次就好了,譬如折返這件事。 當初訂票的時候,只搶著訂新宿往河口湖,因為覺得河口湖回返新宿不是問題。 豈料一上富士洄游號,人海如恐懼淹沒我——如果回程沒有位置,我與我的28吋行李箱該何去何從? 上東日本的JR網站訂票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日本外務省發函要求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要求不得將日本提供的資金,用於旗下的「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CEDAW),理由是「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去年呼籲日本修改《皇室典範》,讓女性也能繼承皇位。日本政府此舉屬於極為破例的作法。
誰會在一日之內折返新宿與河口湖? 有些事情,一輩子做一次就好了,譬如折返這件事。 當初訂票的時候,只搶著訂新宿往河口湖,因為覺得河口湖回返新宿不是問題。 豈料一上富士洄游號,人海如恐懼淹沒我——如果回程沒有位置,我與我的28吋行李箱該何去何從? 上東日本的JR網站訂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位於群馬縣的橫川車站在北陸新幹線通車以前是從關東前往輕井澤度假的必經之地。雖然現在的橫川車站變成一條地方鐵道的終點站,但從百年前的明治時代開始留下的鐵道技術與大自然搏鬥的歷史見證,卻被好好保存於此。這次趁著追逐蒸汽火車的機會,我來到了這座被群山環繞、受大人小孩喜愛的鐵道保存園區:碓冰峠鐵道文化村。
Thumbnail
從安東初等學校前公車亭搭乘55號或354號公車在泥川洞石佛像站下車,下車後會先看到蓮美寺(연미사又譯為燕尾寺)的立牌,於新羅女王時期所創建,原為僧侶休憩的地方,其附近的地形因似燕子的喙,故稱燕子院(제비원),對面的公車亭是待會回程時要搭公車的地方, 無人販售的香、黃白香蠟燭、蓮花蠟燭、供養米區,將
Thumbnail
開出三芝的市區,天也漸漸涼下來了。我需要找到一個方便停車的地點。這裡的眼前就是一片農家村,而前方則是一大片水田。在這裡,我看到了一個穿著大紅色衣服的稻草人。雖然這樣的裝飾有些好笑破舊,但我相信它的嚇鳥功能還是有的。 三芝位於台灣北部,是新北市的行政區。三芝田野以其美麗的田園風光而聞名,擁有廣闊的稻
Thumbnail
六月底的池上,稻田早就收割的差不多了,剩下光禿禿的地,但我覺得,不減池上的美,哪怕一整片都是收割完畢的稻田,伯朗大道依舊迷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屏東竹田地區的景點,包括頓物堂、老夫子彩繪牆和惜緣亭等,並展示了這些地方的特色和吸引力。
Thumbnail
中部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舊山線,大多泛指最晚停用、里程最長的三義到豐原段,但其實當初台中線鐵路雙軌工程的改建範圍從竹南到豐原,除了三義車站、勝興車站及龍騰斷橋外,也有其他的文化被完好的保存下來。本次來到位於苗栗市區的功維敘隧道(舊稱苗栗隧道),就是其中一個,且近年來苗栗市公所還新增苗栗首座滾輪溜滑梯,
Thumbnail
小谷村位於長野縣西北部,東以東山至天狗原的山脊線與新潟縣接壤,西以白馬山脈和富山縣為界,南邊是白馬村、北邊是糸魚川市,全村面積267.91平方公里, 向北流入日本海的姬川流經村中心,村底是一系列海拔1600公尺至2800公尺的高山,形成陡峭的溝壑狀地形被這些山脈包圍著,糸魚川-靜岡地質構造線沿著姬川
Thumbnail
從縱貫線八堵站分歧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宜蘭線過去因複雜的地形導致運轉效率低落,臺鐵便在1970-1980年代陸續展開路線截彎取直與雙線化工程。但日本時代留下的部分土木構造卻沒有因此消失,仍等待的冒險者前來發掘......。
Thumbnail
聯絡羅東和太平山山腳的土場之間的羅東森林鐵道早在1979年便配合太平山林場結束伐採作業而宣告停駛。隨著宜蘭的觀光發展,對這條鐵路的復駛引起了廣泛討論。本文由探訪蘭陽溪河床,尋找正在保存下來的土木構造物:隧道開始。文章中詳細描述了路線的踏查,隧道的地理位置,以及一些歷史背景。
Thumbnail
提到林業鐵道,大多數人直覺都會想到阿里山那長達70多公里的登山本線和多條林內支線,但鐵道運材不只是阿里山的專利,位於宜蘭的太平山林場也曾是使用鐵道運材的林場之一。雖然這條鐵道早在1979年就已停駛,不過即便經過四十多年的時間,沿線尚有部分遺跡留存,這趟旅程就讓我們從天送埤到土場的車站開始吧!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位於群馬縣的橫川車站在北陸新幹線通車以前是從關東前往輕井澤度假的必經之地。雖然現在的橫川車站變成一條地方鐵道的終點站,但從百年前的明治時代開始留下的鐵道技術與大自然搏鬥的歷史見證,卻被好好保存於此。這次趁著追逐蒸汽火車的機會,我來到了這座被群山環繞、受大人小孩喜愛的鐵道保存園區:碓冰峠鐵道文化村。
Thumbnail
從安東初等學校前公車亭搭乘55號或354號公車在泥川洞石佛像站下車,下車後會先看到蓮美寺(연미사又譯為燕尾寺)的立牌,於新羅女王時期所創建,原為僧侶休憩的地方,其附近的地形因似燕子的喙,故稱燕子院(제비원),對面的公車亭是待會回程時要搭公車的地方, 無人販售的香、黃白香蠟燭、蓮花蠟燭、供養米區,將
Thumbnail
開出三芝的市區,天也漸漸涼下來了。我需要找到一個方便停車的地點。這裡的眼前就是一片農家村,而前方則是一大片水田。在這裡,我看到了一個穿著大紅色衣服的稻草人。雖然這樣的裝飾有些好笑破舊,但我相信它的嚇鳥功能還是有的。 三芝位於台灣北部,是新北市的行政區。三芝田野以其美麗的田園風光而聞名,擁有廣闊的稻
Thumbnail
六月底的池上,稻田早就收割的差不多了,剩下光禿禿的地,但我覺得,不減池上的美,哪怕一整片都是收割完畢的稻田,伯朗大道依舊迷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屏東竹田地區的景點,包括頓物堂、老夫子彩繪牆和惜緣亭等,並展示了這些地方的特色和吸引力。
Thumbnail
中部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舊山線,大多泛指最晚停用、里程最長的三義到豐原段,但其實當初台中線鐵路雙軌工程的改建範圍從竹南到豐原,除了三義車站、勝興車站及龍騰斷橋外,也有其他的文化被完好的保存下來。本次來到位於苗栗市區的功維敘隧道(舊稱苗栗隧道),就是其中一個,且近年來苗栗市公所還新增苗栗首座滾輪溜滑梯,
Thumbnail
小谷村位於長野縣西北部,東以東山至天狗原的山脊線與新潟縣接壤,西以白馬山脈和富山縣為界,南邊是白馬村、北邊是糸魚川市,全村面積267.91平方公里, 向北流入日本海的姬川流經村中心,村底是一系列海拔1600公尺至2800公尺的高山,形成陡峭的溝壑狀地形被這些山脈包圍著,糸魚川-靜岡地質構造線沿著姬川
Thumbnail
從縱貫線八堵站分歧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宜蘭線過去因複雜的地形導致運轉效率低落,臺鐵便在1970-1980年代陸續展開路線截彎取直與雙線化工程。但日本時代留下的部分土木構造卻沒有因此消失,仍等待的冒險者前來發掘......。
Thumbnail
聯絡羅東和太平山山腳的土場之間的羅東森林鐵道早在1979年便配合太平山林場結束伐採作業而宣告停駛。隨著宜蘭的觀光發展,對這條鐵路的復駛引起了廣泛討論。本文由探訪蘭陽溪河床,尋找正在保存下來的土木構造物:隧道開始。文章中詳細描述了路線的踏查,隧道的地理位置,以及一些歷史背景。
Thumbnail
提到林業鐵道,大多數人直覺都會想到阿里山那長達70多公里的登山本線和多條林內支線,但鐵道運材不只是阿里山的專利,位於宜蘭的太平山林場也曾是使用鐵道運材的林場之一。雖然這條鐵道早在1979年就已停駛,不過即便經過四十多年的時間,沿線尚有部分遺跡留存,這趟旅程就讓我們從天送埤到土場的車站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