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歧異的神秘1987

2023/12/1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youtube上看到一篇分析中台始終有30年差距的主題,主要是聚焦在經濟發展面。內容融合了歷史分析和自身的經驗,這位一貫的幽默風格的自媒體作者的影片,很能讓人聽得進去。

但我認真地說,還有一項關鍵的分歧因素,形成兩國如今的雲泥之別。因此特別去留了言。如下:

30年?其實還有一個更加具有歷史意義的梳理反思!

這30年,最大的差別不是在經濟方面。而是在政治改革的歧異上。

話說,那個神秘的1987命運的那年….

胡耀邦成立不久的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討小組辦公室 ,成為在1987年元月剛代理胡耀邦空出的職務的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的政改幕僚,持續研擬承續鄧小平《八二憲法》的黨國改革工程。5月13日在中南海懷仁堂「5.13講話」。這個講稿事前得到鄧小平的「完全贊同」親批,從此扭轉黨內「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保守派聲音。

10月20日十二大七中全會,被「原則同意」的《政治體制改革總體設想》文件寫入第十三大報告。

中共十三大,於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召開,通過趙紫陽主持起草的十三大報告《政治體制改革總體設想》,展開以「黨政分離」為思想的政治改革。有意將中國共產黨由革命政黨轉型為執政型政黨。

同樣在1987年7月的台灣,蔣經國政府陸續解除了戒嚴與外匯管制,以及開放黨禁、報禁、對外投資管制與遊行禁令。同時也開放赴大陸探親。

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故去。李登輝在重重黨內鬥爭壓力下,堅持政治改革,執政十二年,直至政黨輪替。

1991年5月,李登輝宣佈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並開展第一次修憲。1996年,李登輝當選台灣歷史上首位公民直選的國家元首,正式將國民黨由革命政黨轉型為執政政黨,完成黨和國家的正常化。

比較以上的歷史,最為關鍵的1987年,國共兩黨原本有相當相似的契機點。

而且,命運也給了雙方各自一點籌碼。1978年3月,蔣經國當選總統,5月就職。但是甫上任半年,12月15日美方通知將與台灣斷交,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蔣經國在國際上孤立情勢中,繼續1973年「十大建設」以來的基礎,大力發展臺灣經濟。1979年4月並宣布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

1978年「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對中國展開手術式的黨國政改,雖然說是到1992年才真正完成為中國基本國策。不過至少改開十年來已經斐然有成!

但!歷史關鍵的一年1987走過,中國、台灣的路徑從此走出大不相同的國運。

政改剛起步半年,最大掌權者蔣經國死了!幸虧李登輝撐了下來,以「主權在民」的普世價值,成就台灣的核心國策和基本政綱。

反之,趙紫陽背後的大老闆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自己反而成為政治改革的最大阻礙。1989年因六四趙紫陽倒台,中國共產黨越來越走向歷史幽暗的死巷!

這樣也30多年了,這個30年的差異,才是中國最唏噓扼腕的錯過。

https://youtu.be/Z8kOMpY68SE?si=_frPaItX5Wv4_gI6

再補一筆:

1987年,也是全球最大的專業積體電路製造服務公司台積電創立的時間,那年張忠謀56歲。兩年前的他已是美國籍,半百餘的人生軌跡和台灣幾乎沒有些微關係,應邀來台出任工研院院長,而他在1987年創辦的台積電,如今已成台灣的「護國神山」。

葉智中
葉智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