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走了之後…面對死亡(一)

2023/12/2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自從姑丈走了後,從一開始的無法接受,到後來的悲痛與哀傷,感嘆於生命之脆弱與面對死亡的不知所措與恐懼,不由得開始思考這個我從未思考的課題。


從小遇到任何事件,總習慣去翻翻書並且思考本質性的問題或者是分析自己,比如生命意義,還記得有某陣子的自己是唯物主義的無神論者,那種哲學觀的選擇活得還真痛苦,只相信「科學」與這一世可以確實享受到的物質。

隨著年紀漸增,漸漸傾向不可知論者,我開始相信很多東西或許沒有答案的,只要此思想體系沒有前後矛盾,用起來的確舒服,我就可以姑且相信。


去年開始深入讀老莊,我必須說道家的哲學觀,使用起來是最舒服的,內心平靜沒啥波瀾,對於現代人常見的困惑與課題(例如不了解自己、在意他人眼光、追求世俗成就而迷失自我、死亡、與他人比較而產生的求不得苦)、身體的養生祕方,兩千多年前的老莊給出的答案到今天仍舊很適用。聽聞馬偕醫院的癌症專科醫生、醫護人員,天天面對死亡,人手一本莊子,便可知該書之妙用。


一個人的生命觀,對於生與死的看法,會影響一個人一生的追求、或其三觀(金錢觀、價值觀、感情觀),好比儒家是一個講究現實生活、現實主義的哲學,面對「死亡」的看法,就是不談,只談這一世的東西,所謂「未知生,焉知死」、「子不語怪力亂神」,無形中也主導了多數華人忌諱與避談「死亡」。


而道家哲學相信靈魂永生,就算人死掉了,即使沒了肉身軀殼,但靈魂依舊存在在人世間,生與死只是靈魂必經之過程,這個過程很理所當然,讀道家思想會發現,如果把很多事視為理所當然,一種世事自然的變化、命分自然的運行,(比如生離死別、朋友反目、爭遺產(歷史連續劇裡的爭奪嫡太子之位)、….,自然心情上不會有太多起伏,也不會因此攪亂內心。


在這樣的哲學觀下,道家追求的是靈魂與精神、心情、體況之完善,心神外物都沒有那麼重要;莊子內篇《大宗師》提到「死生一體」,生與死本就是無可分割的,就如同磁鐵的雙極無法單獨存在;因為靈魂永生,所以這一世的形驅只是借用而已,遲早會被收回,如果沒有這個身軀,而今日之憂患、害怕失去的一切也不復存在。

思八達
思八達
期許自己的思考全面,理解迅速而通達。熱愛電影、喜歡廣泛閱讀、深度思考;希望能在這裡紀錄自己的閱讀心得、觀影札記與各種雜感,期待以文會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