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理想國》

2024/01/13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馬太福音 6:10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理想國》猶如《論語》,是一部不可不讀的經典,是柏拉圖的一篇重要對話錄,以蘇格拉底之口的對話方式設計了一個真、善、美相統一的政體,即可達到公正的理想國。建立以哲學家為國王的國家才是理想的國家。這個國家就是存在於天上的模範國家。

「害怕被更糟糕的人統治」是讓真正合格的統治者願意貢獻所長、出來統治的主要理由。 這種恐懼誘使好人擔任公職:這不是說他們願意,而是非出來不可

其他的可能理由包括為了「錢」或為了「名」,然而他主張這些東西對正義之人並沒有吸引力。他甚至說,在一個完全由義人所組成的城邦中,大家逃避當官的景況會跟現在人人爭著當官的情況一樣熱切。

因此,讓義人願意在現實生活中出來參與統治的誘因其實就只剩下「害怕被更糟的人統治」以及「害怕無法將任務託付給更好的人、或者和自己同等的人」這些理由。蘇格拉底據此以「義人無私」的論點去挑戰對手主張「正義就是強者之利」的主張。

柏拉圖的理想政體模式是依靠德性,建立在知識真理之上的貴族政體。如果理想的貴族政體發生蛻變,榮譽取代了知識和德性,則形成勛閥政體;勛閥政體的榮譽被財富取代,則形成寡頭政體寡頭政體蛻變形成民主政體,再蛻變則形成僭主政體

柏拉圖理想國,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大約西元前390年所寫成的作品,主要談及了正義、秩序和正義的人及城邦所扮演的角色。它以蘇格拉底為主角,採用對話體的形式,共分10卷,其篇幅之長僅次於《法律篇》。《理想國》是柏拉圖最著名的著作,也是人類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和政治理論著作之一。


柏拉圖的理想政體模式

西元前411年,雅典熱鬧的百里阿港附近塞伐洛斯的家裡,屋裡幾張椅子散落成半圓形,蘇格拉底和他的朋友就圍坐在這裡,展開了一長串的對話。在詰難辯論的過程中,闡述了正義的意義、宗教與文化、國家與靈魂、國衛生活、知識的性質等等主題,也討論了如何改造社會,建立理想國。

柏拉圖以對話體的形式,記錄了蘇格拉底與友人間的滔滔雄辯,成就了《理想國》這部流傳久遠的西洋經典。

柏拉圖著作的特色,就是對話體,而且都以蘇格拉底為發言或發問的中心,柏拉圖自己則從不在書中出現。這種戲劇的形式,同時顧及演出的場景,參與談話者的性格、語言和風範,尤其能顯示他對文學,特別是當時的詩劇形式的了解與掌握。

另一方面,柏拉圖也表現了蘇格拉底求真求實的特殊方法──即辨證法。這兩種特質,為後世的哲學家,開創了一種研究與寫作的形式,為西方「烏托邦文學」的鼻祖。

《理想國》是柏拉圖最著名的著作,也是人類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和政治理論著作之一。主要是在探討政治哲學,對後來的學者有巨大的影響,成為政治學領域的基本經典。


raw-image

蘇格拉底認為城邦是個體的放大,因此在城邦中發現的規律,在個體的靈魂上也同樣適用。基於對理想的城邦的特點的探討,他認為,

理想的靈魂,就是一個正義的靈魂,同樣需要智慧、勇氣 節制 三種美德。

蘇格拉底將靈魂分為三個部分,一個是理性思辨的部分,另一個是非理性或者是欲望的部分,第三個是產生憤激的部分或是意氣的部分。

  • 理性思辨 的作用是統治,監護督導整個靈魂,體現了智慧 的美德;
  • 意氣服從於理性,起著護衛的作用,代表了勇敢 的美德;
  • 克制 則來源於三個部分的和諧,即理性對欲望與意氣的穩定統治
人的正義來源於靈魂的三個部分各司其職,做好本分的事情。當人的心靈和諧、成為自己的主人時,其外在表現就會是正義的。具體來說,是其行為能夠在理性對欲望與意氣的指導之下進行,表現出智慧、勇氣與節制。

與此相對,不正義表現在三個部分之間的衝突與內亂上,它們互相干預與介入彼此的職能,表現出來便是放蕩、懦弱與無知

正義帶來品德,它是一種健康、美和自得,而不正義帶來惡德,是一種病患、醜惡和虛弱。蘇格拉底指出,品德的形式只有一種,即前面所言的智慧、勇氣與節制


靈魂的性質

蘇格拉底在整本書對話的最後,對靈魂的性質做出了補充,認為靈魂是不朽的。因為靈魂既不受到肉體的影響,也不會受到惡德的影響。而不正義的人,最終也難免遭受懲罰。

當人死之後,靈魂被分為兩隊,正義的靈魂受到福報,邪惡的靈魂受到懲罰。在七天之後,便通過一個光束的選擇進行再次的輪迴,按照自己的本性選擇下一個輪迴的命運。蘇格拉底相信如果靈魂不滅與輪迴的神話深入人們心中,那麼人們便會自願去追求正義

轉世是靈魂以新的身體形態一次又一次重生的過程輪迴,這個出生、死亡和重生的循環不斷重複,直到靈魂達到完美或成熟。轉世的概念一般來說,人類的靈魂有大約 5000-6000 年的時間透過出生和重生(俗稱轉世及業力)的循環來完善自己。這不是強制性的事情。它是自願的,因為對支配自由意志的宇宙法則給予了極大的尊重

在高等神秘主義中,這被稱為「命運的安排」。選擇在他的肉體生活中他希望學習什麼特定的課程。唯一一個你需要再回來做的情況是: 你還沒有從中”學”到東西,(這個”學”不是指學習”種善因,得善果”的業力法則,而 指:了解真正的自己)。

時間 ,一切都同時存在著,所有的生命都同時存在,它們有些只是在某一振動框架中,你們稱其為過去。所以,沒有轉世這種東西,那是時空框架下的幻象。意味著這個版本的你正在線性時空裡,帶著過去和未來的概念,去把你自己作為一個新的人來體驗。

因此,業力,是你創造藍圖的一個決定,去連接其他同時存在的生命,因為你認為它對於你探索你這次生命裡的挑戰很有幫助,並且通過這些探索來讓你的靈魂成長。

巴夏:沒有輪迴轉世

覺醒的靈魂:最後的輪迴

Datre對話-輪迴和業力


52會員
449內容數
人活在自己的語言中,語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說話,話在說人。語言文字為我們建立了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精神家園,於是,不論我們行了多遠的路,靈魂總有可棲之處。 1|關於變老這件事 變老並不意味著衰敗,而是有更多成長的可能。 2|開始享受獨處 培養獨處的能力,張開雙臂享受屬於自己的自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