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源自 埃里希.佛洛姆(Erich Fromm)的經典書籍:愛的藝術。號稱史上最暢銷心理學不朽經典,很推薦大家有機會可以前去購買。
博客來連結:
愛的藝術(史上最暢銷心理學不朽經典世紀新譯本):心理學大師佛洛姆談愛的真諦,一本學習如何去愛的聖經
愛這個字
說起來簡單,聽起來廉價,"感覺"起來又飄渺感覺不穩定。每當感覺沒了,就會陷入這段關係還要不要繼續下去的猶豫。
而且
"愛"這件事從小到大好像從來沒有人真的教過該怎麼做。如果愛是一種可以掌握的能力,那我們應該怎麼學,從哪裡開始學起?
人類為何需要愛?沒有愛好像也不會死?為什麼要為了愛和被愛,一天到晚搞得那麼累?弗洛姆給出的答案是,因為我們都很孤獨。
人類剛出生時,都需要依賴著自己的照顧者,感覺上好像跟你的照顧者是融為一體的。等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跟照顧者的關係再怎麼親密,大家終究也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不是一樣的人。
這會讓我們對他人和外在世界產生一種「疏離的感受」,我們會慢慢發現就算是面對最親密的人,就算你掏心掏肺地講出你內心的感受和想法,他們也不一定能理解你,當你最親近的人跟你傾訴痛苦或快樂,你有時也很難真的 100% 感同身受
更殘酷的是,就算你有個完全心靈相通的愛人
人類終究都會死
再怎麼好的關係總有一天都會消失
這些狀況,就會讓我們感覺到難以承受的孤獨。
弗洛姆指出,人消解孤單的方法就是「跟他人結合」,透過跟別人建立親密關係、彼此相愛,讓自己感覺被理解、被包容。
既然是這樣,為什麼我們在親密關係裡面的時候,有時反而會覺得更痛苦、更孤單呢?
弗洛姆認為,現代人大多只關心「怎麼被人愛」的問題,而很少去思考「怎麼去愛人」。
我要更有錢、更有成就,有更好看的外貌和身材,或是擁有更討喜的性格、談吐。
這是我們常常思考的,但是發現了嗎?
這並不是"主動去愛"的能力
反而會讓我們更難進入一段"愛"的關係裡面
另外一個問題是,大家通常會把重心都擺在"應該要怎麼找到正確的人"
很少去想是不是自己沒有愛人的能力
自己的感情不順,一定只是因為還沒遇到「對的人」
等到對的人出現,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但這種信念反而會讓人太快把問題怪別人身上
忘了去反省是不是自己"根本不懂得去愛"
所謂的墜入情網(falling in love)簡單來說就是陷入熱戀。明明都還不太了解對方
但卻會對彼此產生一種"難以言喻的吸引力"導致他們容易把這個強烈火花,當作彼此之間"愛情強度的證明"。只是凸顯了”這兩個人原本有多孤獨“,並不是兩人的愛有多真誠。
那什麼叫做“在愛之中”?
在熱戀期過後 如果還能好好傾聽、陪伴對方 扶持彼此過日子 這種「穩定、踏實」的情感關係 才是所謂的"在愛之中" (being in love) 畢竟,熱戀期跟新鮮感一定會過去。
如果我們總是把「熱戀當作真愛」 那隨著在一起時間越長 關係開始走入平淡 大家就很容易因為「沒感覺」而分手 然後只好再繼續找新對象「墜入愛河」 陷入一個不斷的循環中
不成熟的愛:不完整人格的互相結合
不成熟的愛是指兩個人格不完整的個體彼此結合。這兩種人分別是「支配者類型」和「被支配者類型」。
「支配者類型」的人需要透過掌握權力來建立自信。這種人在關係中常常傾向佔主導地位,甚至可能變成控制狂。他們可能不自覺地貶低伴侶,削弱對方的自尊心,以便讓對方依賴他。
而「被支配者類型」的人則可能為了討好伴侶,放棄自我,一切以伴侶為重。他們可能幻想著只要依賴在伴侶身邊,對方就會照顧、保護並為他做出所有決定,讓他免於承擔生活的風險。
這種關係類似「虐待者」與「被虐待者」的關係,弗洛姆稱之為「共生結合」。在這樣的關係中,兩人總是需要彼此互補,無法獨立成長,只會相互折磨。
弗洛姆認為,這種關係不健康,導致權力失衡,阻礙個體成長。解決之道是追求所謂的「成熟的愛」,讓兩個人能夠成為獨立完整的個體,建立健康平衡的關係。
成熟的愛:保存自我的完整性
弗洛姆強調了「不成熟的愛」是兩個不完整的人相互連結,而「成熟的愛」則是在保持自我完整的前提下,與另一個完整的個體建立聯繫。這意味著我們無需控制對方以獲得力量感,也無需為了對方犧牲自己或遮掩自我。
作者強調,這段關係中的「我們」由兩個獨立的「我」和「你」所構成。儘管我們可能在這段關係中互相促進成長,但即使沒有對方,我們依然是完整的個體。
弗洛姆認為,真正能夠與孤獨相處、獨立生活的人,才具備了愛他人的能力。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成熟的愛」。
礙於篇幅,我們在下一篇再跟大家分享,等不及的格友可以先去買來看
博客來連結:
愛的藝術(史上最暢銷心理學不朽經典世紀新譯本):心理學大師佛洛姆談愛的真諦,一本學習如何去愛的聖經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也歡迎大家多多贊助我,支持我的創作
我是凱文馬拉穆,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