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圖紙的一年(四):日復一日的樂趣

前圖紙的一年(四):日復一日的樂趣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前圖紙2024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圖紙的一年(四):日復一日的樂趣〉2024-01-03


  我最喜歡的兩個動漫角色,是《遊戲王》的海馬瀨人和《排球少年!!》的北信介。在過去的文章中或多或少提過這兩個人極具特色的人格特質。前者象徵著不在命運面前低頭、總是能將失敗的打擊轉化為更進一步之養料的「人的執著」;後者則是一點一點地,每日做著自己該做的事,然後接受世界給出來的結果。


  乍看之下,這是兩種極具張力的處事態度。但作為「傳統熱血主角」之對照組,他們卻又極為相似。我們在這兩個人,或兩種類型的人身上,看見一種「實踐者」精神之落實。那是踏在地面上的人行為的方式,是每一個務實的理想主義者需要去擁有的人的品質。



  這種從積累與執著而來的極致,一方面令我們想起「工匠精神」,一方面也讓我們聯想到「忍者」。傳說中忍者會在孩子出生時種下一株樹苗,當孩子開始能跳躍時,便日復一日地練習跳過那株樹苗。隨著孩子年歲漸長,樹苗也愈長愈高。雖然大概是不可能真的跳過一棵大樹,但當孩子成年時,也已經訓練出非同尋常的跳躍力了。


  相較於飄忽不定的「靈感」,或萬里挑一的「天才」。這種每天的、不知不覺滴水穿石式的積累,成了我近年來特別著迷的事。於是乎,當我有某件想要養成的習慣或達成的目標時,我開始更願意直接去做。也願意相信,就算當前的狀況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只要方向是對的,真的有在進步,其實不必經常性地尋求推翻重來式的改變。只要持續做下去,我們總會抵達當下還沒有能力想像到的地方。


  不必急著看到結果,但要盡早出發。如果今天太趕、明天太趕,挑一個有儀式感的時間點:西元年、農曆年、每個月的第一天。從未來的任何一天往回看,出發得越早,就能抵達得越遠。如果一篇文章僅僅是一道不起眼的磚牆,一年之後,便也蓋了一座百里短城。



  在做半年的回顧和計畫時,已經意識到這座愈來愈長的城牆會對閱讀造成困難。當時想到的方式是目錄,讓人能夠檢視並查找感興趣的主題。但Facebook的介面終究難讀,還是想,把文章陸續也放到更適合閱讀的空間。這成了今年想完成的另一個工作:一天一篇地,把文章搬到方格子。


  這麼一來,一年過後,就搬完了。



  對我來說這是個有趣的活動,我可以每天對照,今年的自己和去年的自己在相同日期上關心什麼樣的相關或不相關的事情。過程中,我可以逐篇重看,去思考過去以現在觀點間的相似與相異。這麼一來,就算沒有其他人讀,這些文章所劃出的空間,也至少會被不能踏進同一條河的另一個自己重新踏進。


  原先的計畫還有想要加一點註釋,因為(尤其上半年)寫的東西其實相對包含更多隱喻和詩化的用法。但一方面,技術上我還是沒有理出一個在方格子網頁上呈現註釋最好讀的方案;另一方面,也有點難拿捏哪些典故或化用需要註釋,需要的話又到什麼程度。或許如果以後有機會能把它們印成實體書,再去和參與書籍製作的人討論哪些是不說的話看不懂,又特別需要被看懂的,再來在合適的媒介上加上註釋吧。



  作為大的寫作計畫的環節,我喜歡每天讓自己有東西可以寫,有事情可以做。作為每一篇個別文章之完善,我也喜歡每隔一段時間回看它們,用最初沒有的經歷與視角重新增補與校閱。確實是瑣碎的工作,但也令人期待。雖然每天多這麼一件事要進行,顯然需要多騰出一點時間,但今年的二月有29號,所以那天可以少一次搬文章的工作,一想到這天的存在,就感覺輕鬆了起來。


到粉絲專頁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PreBluePaper/posts/pfbid03M94wAoMR5DiJJSJGJmcrRWjCrFRQD9TfdkC6kQacEsKFcPJAWo1yBrgzj6mCTSbl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2會員
856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將一個人關進監獄究竟有多大程度是需要的?亞利桑那大學法學院院長米勒認為「我們的制裁和懲罰系統已經達到了歷史和全球標準上過度的程度」。他認為我們應該去思考那些犯下和安德森一樣嚴重的錯誤與傷害的人之中,有多少人可以像他這樣成功地重新融入社會。「嚴厲的懲罰是否剝奪了憐憫和救贖的機會?」米勒教授問到。
  如果他用正常的速度,清晰說出那些話。那中間重講一次的事情就不必發生,整件事應該可以更快完成。相反地,想要速戰速決、快速但令人困惑,增加了一些本來不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理解成本。事情需要更繁複的流程才能完成,所以令人著急。
  有一些成人,會用「他們還只是十幾歲的孩子」去幫那些做出不尊重他人行為的學生辯護。但這其實只是一種藉口,他們表面上是在袒護孩子,但更深一層來說,他們透過這個行為宣揚了一些糟糕的價值觀,譬如:「這些不尊重人的言行不是什麼嚴重的事」、「這些孩子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將一個人關進監獄究竟有多大程度是需要的?亞利桑那大學法學院院長米勒認為「我們的制裁和懲罰系統已經達到了歷史和全球標準上過度的程度」。他認為我們應該去思考那些犯下和安德森一樣嚴重的錯誤與傷害的人之中,有多少人可以像他這樣成功地重新融入社會。「嚴厲的懲罰是否剝奪了憐憫和救贖的機會?」米勒教授問到。
  如果他用正常的速度,清晰說出那些話。那中間重講一次的事情就不必發生,整件事應該可以更快完成。相反地,想要速戰速決、快速但令人困惑,增加了一些本來不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理解成本。事情需要更繁複的流程才能完成,所以令人著急。
  有一些成人,會用「他們還只是十幾歲的孩子」去幫那些做出不尊重他人行為的學生辯護。但這其實只是一種藉口,他們表面上是在袒護孩子,但更深一層來說,他們透過這個行為宣揚了一些糟糕的價值觀,譬如:「這些不尊重人的言行不是什麼嚴重的事」、「這些孩子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讀者提問: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問題是,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事、做什麼會開心。 以前以為自己找到了,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又覺得自己沒那麼喜歡,所以我一直很羨慕其他人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也發現我從小時候欣賞的人們都是因為他們很專注在某個領域(我覺得這樣的人自帶光芒,就算不是超厲害)。 長大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
讀者提問: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問題是,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事、做什麼會開心。 以前以為自己找到了,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又覺得自己沒那麼喜歡,所以我一直很羨慕其他人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也發現我從小時候欣賞的人們都是因為他們很專注在某個領域(我覺得這樣的人自帶光芒,就算不是超厲害)。 長大
avatar-avatar
Moonrogu
發佈於
src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