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如何將知識,編織成大魚網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我要如何將知識,編織成大魚網呢?


一、前言:

人的腦袋是要用來記憶美好的事物、好吃的食物的。因此那小小的腦容量怎麼堪讓你塞滿一堆有的沒的事物呢?更何況,還有感情親情愛情要塞進去,哪裡記得住啊?!

最近石頭哥在編寫教案時,想到某篇文章我以前記錄過,但是就是忘記記錄在哪裡。儘管後來想到是記錄在心智圖,也遺忘是哪一套軟體。耽擱了一周後才找到是在 GitMind裡面。當我閱覽這些閱讀後的心得時,有種意外的失落感:劃記完重點,然後呢?只有在那個時間點我記得!我該如何把它建構成知識網,方便以後我可以捕捉大魚呢?

是的,這是我們今天想要討論的話題:我要如何建構知識網,讓未來的自己容易搜尋閱讀呢?

raw-image


二、為何要建構成知識網?

從熟悉事務的「點」 → 建構成網倘若我們以俯視自己人生的視角去觀看,每一次吸收學習產生的只是一個「點」,你會透過學習到的那個知識「點」,去擴展你喜歡的領域,漸漸形成你對於某些喜歡或是職場所需的知識「網」。

但是對於我們日常生活、閱讀、追劇、旅行...等等所獲得的知識「點」,可能過些時日它就漸漸模糊了。我在想如果我們能把各個知識「點」→讓他產生關聯→就可以建構成更縝密的知識「網」。當你閱讀或是聽演說,接收到新的資訊時,就會很容易捕獲更細微的訊息,並且能夠迅速幫助我們觸類旁通、旁增博引。

石頭哥以圖例做說明:左邊各個知識「點」,形成的網可能洞洞比較大,捕獲的只是你熟悉的魚 ( 事物 );右邊個知識點因為有建立索引,腦袋就會讓彼此產生關聯,交織而成的知識網洞洞比較小,也許我們就更能捕捉到大大小小的魚群。

raw-image

三、我迷失在一堆的知識工具海洋中

可以從我的 GitMind看到每一篇都是獨立的知識點,儘管每一篇裡面都能建構成網狀,但是篇與篇之間很難建立起連結。因此我展開現行市面上各式的知識工具軟體的閱讀、操作與涉略,我發現概略來劃分為兩種架構

其一、資料夾編排架構:感覺蠻有層次系統,而且整齊容易搜尋的。但是得一個一個建立需要的索引,而且不同的文章不容易觸發聯想,產生更廣泛的思考。例如我把工作、創作、授課,建立成01.工作、02.創作、03.授課的資料夾;接下來,我再從02.創作資料夾之中建立02-01.輕閱讀、02-02.職涯文章、02-03.職人書選、02-04.追劇不孤單...等等。

其二、全部集中,點線放射擴展:這感覺像是蜘蛛網輻射出去,有關聯的就拉線連結或是建立標籤索引,完全打破傳統概念彷彿進入到三維空間。像是 Obsidian, Heptabase, Scrintal…這類的知識工具都是如此,不過我還蠻喜歡這種類型,持續學習了解中!

因此我從 Evernote出發,一路展開探索之旅,發現有各式各樣的創作者介紹 Obsidian、Notion、Heptabase、Scrintal...等等。再從第二大腦、卡片盒記憶法...一直往外拓展....哇,我還真的迷失在這一片汪洋大海之中,要找到一套 all-in-one 屬於自己的知識工具還真不容易。

raw-image

四、迷失中覺醒|all-in-one 別傻了,讓他們各司其職才是王道

直到某一天我突然意識到:上班有上班的服飾、休閒有休閒的套裝,軟體我竟然卻只想要有all-in-one!知識工具,是希望增加更多的觸發聯想、運用、輸出…,慶幸在一堆甜言蜜語的推廣文中覺醒,自己沒入坑很深!

不斷的在這片知識工具的汪洋大海中探索前進著,我發覺幾乎每一套的知識工具都有自己的擁護者,不斷的推銷者,從 Obsidian、Notion、Heptabase、Scrintal、walling、Mymind...,讓我不得不靜下來思考:我要的是知識收集?還是知識運用?我真的要浪費這些錢嗎?

別傻了,All-in-one 是不可能的,也不要在過度吹噓者的文章中獲取資訊,因此我砍掉一堆收集到的資訊,純新歸納思考我要具備生產力效率的工具條件:

✅1.易學易用:不要摸索半天才能上手的;

✅2.便宜實在能免費最好:有的竟然沒試用期,一上船就要價 11美元;有的試用期滿後「自動扣款」當作你同意購買..;

✅3.手機就能流暢:別叫我筆電安裝,好用的軟體直接手機就可以操作了,哪來的一堆限制。

raw-image

經過了一周的折騰,我沒有擁抱新歡拋棄舊愛,我再也不想羨慕那些大佬們吹噓的知識工具,做屬於我自己的就夠用了。

✅1. 持續用我的舊愛 Evernote:《第二大腦》作者說的PARA方法,但是 Evernote記事本只有一層,怎麼辦?因此,我改採「堆疊」記事本總可以生出第二層吧!於是舊愛 Evernote重新復活使用。不過,這PARA真的合我用嗎?

✅2. 將 Obsidian當作整理後的筆記本: Obsidian外掛一堆,目前懶得學習,能免費使用就先充當整理後的筆記本吧。(ps. 不過後來我還是放棄了,太多這類整理工具反而失去初衷)

✅ 3. readwise替我收集喜好:這類稍後閱讀的軟體,類似我以前經常使用的Pocket,只是 Pocket稍後久了就忘記閱讀了,很搞笑吧!但是我發現 Readwise還蠻不錯的,通通都可以集中一個軟體閱讀 +作筆記 +畫重點。更厲害的是Youtube、PDF、照片都能放進去閱讀。

✅4. 心智圖:放棄 MindNote,返回使用 GitMind,再測試 Scrintal, 畢竟 Scrintal 除了類似心智圖,又有索引、卡片功能,儘管卡片格式在視覺上沒有心智圖好看,但是能讓我知識形成一個網絡,再 output出來比較實在。

五、小結:

好吧,這是我這些時日探索的結果。你呢?也有自己喜歡的知識工具嗎?記住:重點在於產出、產出、產出,不是當知識工具人,把知識收集、收集、收集...整理得整整齊齊,要輸出時又再檢索一番。加油囉,我的朋友,讓我們一起玩樂、一起學習,一起遇見更棒的自己吧。


✿《一杯咖啡支持石頭哥》,持續為偏鄉弱勢家庭孩童發聲!

#職場 | 職人引路,如風助翼

#靜心 | 察覺當下、滿室芬芳

#幸福 | 簡約生活、無心而為

#傑出校友 #家扶認養人 #課輔志工 #元智大學 #企業導師 #經理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普普文創-avatar-img
2024/03/11
這樣不斷的練習,就又可能練就知識體系跟價值觀。
石頭哥-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11
普普文創 是啊,透過謄寫、分類、再檢視,讓知識得以重整擴大邊際!
雅米-avatar-img
2024/04/15
石頭哥 早安美好,新週㊗️🧧🈵️🈵️謝謝分享,內容收藏起來了~我個人會有固定的知識庫,巧妙運用“記錄,收藏,彙整”才能夠讓自己達到你說的“產出”~
avatar-img
枕著光飛翔
123會員
209內容數
#元智大學 113、114學年職涯老師 我深信: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道光。 🔅點亮它,人,就自然會前進著。 「枕著光飛翔」 是這樣一個地方: 當你感到迷茫,這裡有一點溫暖; 當你需要力量,這裡有一些故事。 我,帶著光守護在此,當你迷惘、難過時,我就陪著你歇歇腳,看星空數細雨🌧️。
枕著光飛翔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YZU線上讀書會|5/30重磅嘉賓: Scrintal 瑞典🇸🇪創始人Ece Kural博士的學術創新之路;對於碩士論文、博士論文寫作困擾的你,聽聽CEO如何運用AI解決博士論文研究收集分析的心得!只獻給懂得學術饗宴的你報名聆聽!🎁贈送6個月Pro免費使用。
Thumbnail
2025/04/29
YZU線上讀書會|5/30重磅嘉賓: Scrintal 瑞典🇸🇪創始人Ece Kural博士的學術創新之路;對於碩士論文、博士論文寫作困擾的你,聽聽CEO如何運用AI解決博士論文研究收集分析的心得!只獻給懂得學術饗宴的你報名聆聽!🎁贈送6個月Pro免費使用。
Thumbnail
2025/04/10
上回為了《挺台灣edu》專案,石頭哥爭取了200個免費使用Perplexity AI Pro的名額,不知道大家用的如何呢?這回開一個半小時線上課程分享,讓你有工具,還知道如何使用喔!歡迎登記參加,還有機會獲得Scrintal免費6個月優惠碼喔!
Thumbnail
2025/04/10
上回為了《挺台灣edu》專案,石頭哥爭取了200個免費使用Perplexity AI Pro的名額,不知道大家用的如何呢?這回開一個半小時線上課程分享,讓你有工具,還知道如何使用喔!歡迎登記參加,還有機會獲得Scrintal免費6個月優惠碼喔!
Thumbnail
2025/03/04
你碰到的問題是「異常」?還是「能力不足」呢?不是什麼問題都執行DOE,給它開刀處理啊!今天石頭哥來和你聊聊:如何掌握工程師的核心修煉?
Thumbnail
2025/03/04
你碰到的問題是「異常」?還是「能力不足」呢?不是什麼問題都執行DOE,給它開刀處理啊!今天石頭哥來和你聊聊:如何掌握工程師的核心修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生活上無時無刻都會接收到資訊 自從開始喜歡上閱讀後,一直很困擾找不到實用的筆記術 每次看完一本書,劃完重點,然後就會忘記它了 之前看過卡片盒筆記法,也實行過一段時間,還是覺得不太順手 不知道要怎麼安放好我的資訊(我的問題) 直到看到這本書—打造第二大腦! 作者的話直撃我的心臟,邊看邊忍不住認同 對
Thumbnail
生活上無時無刻都會接收到資訊 自從開始喜歡上閱讀後,一直很困擾找不到實用的筆記術 每次看完一本書,劃完重點,然後就會忘記它了 之前看過卡片盒筆記法,也實行過一段時間,還是覺得不太順手 不知道要怎麼安放好我的資訊(我的問題) 直到看到這本書—打造第二大腦! 作者的話直撃我的心臟,邊看邊忍不住認同 對
Thumbnail
不曉得大家在學校念書的時候,是否常會遇過一種狀況,那就是當千辛萬苦做完各式各樣的讀書筆記後,卻不知道如何妥善「收納」或者是「整理」這些筆記?或著,當真的要使用時,卻早已經忘記了曾幾何時曾寫過相關內容的筆記可供參考,卻難以「使用」相關筆記的窘境?
Thumbnail
不曉得大家在學校念書的時候,是否常會遇過一種狀況,那就是當千辛萬苦做完各式各樣的讀書筆記後,卻不知道如何妥善「收納」或者是「整理」這些筆記?或著,當真的要使用時,卻早已經忘記了曾幾何時曾寫過相關內容的筆記可供參考,卻難以「使用」相關筆記的窘境?
Thumbnail
之前,我嘗試了『卡片盒筆記法』來解決我對文件管理的期待,但不幸的是,它無法滿足我的需求。因此,我決定閱讀了《打造第二大腦》,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這本書的概念與『卡片盒筆記法』有著某種相似之處,但又似乎有著獨特的差異...
Thumbnail
之前,我嘗試了『卡片盒筆記法』來解決我對文件管理的期待,但不幸的是,它無法滿足我的需求。因此,我決定閱讀了《打造第二大腦》,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這本書的概念與『卡片盒筆記法』有著某種相似之處,但又似乎有著獨特的差異...
Thumbnail
人人都能學會的系統內容產製系統CODE:從收集素材、提取重點,到產出內容的四步驟。
Thumbnail
人人都能學會的系統內容產製系統CODE:從收集素材、提取重點,到產出內容的四步驟。
Thumbnail
"網"就是把許多不同的知識點,排列組合編織成網。 一、組塊與分塊 舉個例子來說明,打籃球時要學會了運球、傳球、投籃,運球中又有換手運球、胯下運球、背後運球等等;傳球又有地板傳球、肩上傳球、跳傳等等;投籃有拋投、跳投、翻身跳投等等,籃球的知識分了很多細項,這些技術學會後將他排列組合,就會變成展新的技術
Thumbnail
"網"就是把許多不同的知識點,排列組合編織成網。 一、組塊與分塊 舉個例子來說明,打籃球時要學會了運球、傳球、投籃,運球中又有換手運球、胯下運球、背後運球等等;傳球又有地板傳球、肩上傳球、跳傳等等;投籃有拋投、跳投、翻身跳投等等,籃球的知識分了很多細項,這些技術學會後將他排列組合,就會變成展新的技術
Thumbnail
📚 圖卡筆記【從0開始搭建個人知識體系】 這陣子持續在看知識管理資訊 把它做成筆記,提醒自己一下 (金魚腦ing 圖卡屬於一種資訊視覺化的知識設計 而知識設計是為了讓知識進行 從〈無序〉到〈有序〉的熵減過程 初步的知識萃取是重要且關鍵的 決定了後許圖卡的品質 提升知識萃取力 = 提升圖卡知識
Thumbnail
📚 圖卡筆記【從0開始搭建個人知識體系】 這陣子持續在看知識管理資訊 把它做成筆記,提醒自己一下 (金魚腦ing 圖卡屬於一種資訊視覺化的知識設計 而知識設計是為了讓知識進行 從〈無序〉到〈有序〉的熵減過程 初步的知識萃取是重要且關鍵的 決定了後許圖卡的品質 提升知識萃取力 = 提升圖卡知識
Thumbnail
在這個時代,我們可以取得的學習資源非常非常多,跟以前相比可說是唾手可得!不管是實體課或是線上課,許多人因為焦慮而去學了很多東西、上了很多課程,卻好像沒有明顯的進步。為什麼呢?關鍵其實是因為,只有「輸入」,沒有「消化」和「吸收」。雖然一直拼命上課,但卻沒有真的消化與吸收進去這些你所學的東西。
Thumbnail
在這個時代,我們可以取得的學習資源非常非常多,跟以前相比可說是唾手可得!不管是實體課或是線上課,許多人因為焦慮而去學了很多東西、上了很多課程,卻好像沒有明顯的進步。為什麼呢?關鍵其實是因為,只有「輸入」,沒有「消化」和「吸收」。雖然一直拼命上課,但卻沒有真的消化與吸收進去這些你所學的東西。
Thumbnail
不管人再如何努力、想把所有知識塞進腦海裡面,我們終究會發現: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 那當我們遇上「未來會用到的資訊」,我們該怎麼辦?
Thumbnail
不管人再如何努力、想把所有知識塞進腦海裡面,我們終究會發現: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 那當我們遇上「未來會用到的資訊」,我們該怎麼辦?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學習新知識的角度來看,人腦把輸入的資訊中的基模(故事),進行編碼─即摒棄基模(故事)的內容,只抽取其敘事之結構(關係),而成為抽象的概念,再把概念互相關係到腦神經記憶網絡中已有的概念,於是成功的擴充它。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學習新知識的角度來看,人腦把輸入的資訊中的基模(故事),進行編碼─即摒棄基模(故事)的內容,只抽取其敘事之結構(關係),而成為抽象的概念,再把概念互相關係到腦神經記憶網絡中已有的概念,於是成功的擴充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