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任何人都說服、想挺你的DISC性格溝通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任何人都說服、想挺你的DISC性格溝通學》

raw-image
★藉由掌握對方所屬性格類型引導對話,
如此一來,不再擔心出現不必要的誤會,或者溝通不順的問題。

【離職原因】

如今的職場已不再保證終身雇用,任誰都有可能經歷離職。

而上班族向公司遞上辭呈的原因有百百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離職原因是什麼?

根據2018年韓國求職網站Incruit Copration的問卷調查顯示,主要有以下4種原因:

1.工作量過多或組織結構違背常理時(27.8%)。

2.與同事或主管等公司成員之間出現矛盾(18.6%)。

3.被挖角或確定要換工作時(14.8%)。

4.想要重拾因為長期上班而失去的個人生活時(11.3%)。

此外,「決定離職以實踐計畫」占8.4%,「健康惡化」占7.8%,「調整年薪前後」則占7.4%。

這裡需要注意的正是第二點─人際關係問題占18.6%,上班族並非因為工作問題,而是由於人際關係離開公司,顯見良好的社交能力在職場生活有多重要。

 

【4種同事類型】

1.主導型

目標導向,固執己見,不喜歡別人干涉自己。

如果同事表現出這樣的特質,代表他的性格是「主導型」。

主導型同事喜歡討論工作進度與成果,討厭受到約束,與這類型同事相處時,最好時常跟他們聊有關工作的話題。

2.交際型

相較於工作,更注重人情義理;討厭受到約束,喜歡被肯定。

這是「交際型」的同事,無論團隊成績好壞,總是保持樂觀,重視人際關係。

與這類型同事相處時,最好時常跟他們聊些建立深厚關係的話題。

3.穩定型

常對他人讓步,重視團隊,十分不喜歡缺乏穩定的新變化。

這是「穩定型」的同事。

相較於發言,更喜歡傾聽,也很重視團隊合作。

與這類型同事相處時,最好保持既定的框架,多聊些有關團隊合作的話題。

4.謹慎型

著重細節、分析結果,特別重視準確性與品質。

這是「謹慎型」同事。

他們傾聽是為了分析,討厭別人批評自己的所作所為。

與這類型同事相處時,最好聊些有關如何嚴謹工作,以及有關分析的話題。

 

【對話時的4種方法】

1.拋棄有關對方的成見。

預設對方立場時,便會很難好好溝通。

進行對話前,所有人都是「無名的花」。

當你完全拋棄成見和偏見時,對方自然會在對話中透露自己的名字。

2.不要顧著說話。

與其自己滔滔不絕,不如多讓對方說話。

將比例調整為自己40%,對方60%,這樣一來,對方就有興趣與你繼續暢聊。

3.找出共通話題。

進行日常對話時,最好以有趣的時事展開話題。

而進行職場對話時,則須先考量對方的喜好、意見、觀點、進一步找出雙方的共通點,以此引導對話或會議。

4.注意聽者的反應。

觀察對方是否專注於對話,沒有分心。

除此之外,找出對方的喜好,將其作為主要談話內容。

假如你如同啦啦隊般,以言語為對方助興,雙方溝通也會更愉快吧?

 

【百萬富翁的七個習慣】

1.每天閱讀30分鐘以上。

2.拋去雜念,享受冥想。

3.成為晨型人。

4.每天睡7~8小時。

5.持續運動。

6.鍛練溝通技巧。

7.客觀思考,和自己對話。

 

~吳秀香(오수향)/韓國首屈一指的心理對話法專家,現為SHO對話心理研究所所長。

現以演講者、教練、溝通專欄作家等身分活動,每年在各大企業、公家機關與學校進行300場以上的演講,並活耀於眾多知名電視節目,如KBS、MBN及韓國最大教育平台EBS,擔任專業溝通諮詢顧問。曾獲「大韓民國新知識人獎」、「大韓民國人力資源開發大獎」等殊榮。

~《任何人都說服、想挺你的DISC性格溝通學:請託、談判、商聊、提案,55招擄獲人心的高效說話術》

~《끝까지 살아남는 직장인 생존 대화법》

 

【博客來書店購買《任何人都說服、想挺你的DISC性格溝通學》】

【金石堂書店購買《任何人都說服、想挺你的DISC性格溝通學》】


#任何人都說服想挺你的DISC性格溝通學

#溝通 #商業理財

#閱讀筆記 #閱讀 #讀書 #讀書筆記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日文教學/閱讀筆記/電影筆記/臺灣、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方格子】https://vocus.cc/salon/ohitori

【偶希都理~痞客邦】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Matters】https://matters.town/@scart1020

 

【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偶希都理 #廖慧淑

avatar-img
359會員
2.1K內容數
【偶希都理/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偶希都理 的其他內容
★哈佛學生與凡人的區別,不在於他們更加聰明優秀, 而是他們做到了那些在旁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
★現在開始,慢慢來,比較快! 練習寫出真正有效自我改變的日記。
★影響力,決定你是有價值的成員,還是只能遊走在邊緣。
★跳脫數字框架,認清慾望, 讓「金錢的減法」變成「心靈的加法」。
★哈佛學生與凡人的區別,不在於他們更加聰明優秀, 而是他們做到了那些在旁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
★現在開始,慢慢來,比較快! 練習寫出真正有效自我改變的日記。
★影響力,決定你是有價值的成員,還是只能遊走在邊緣。
★跳脫數字框架,認清慾望, 讓「金錢的減法」變成「心靈的加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如果因為別人的回應與自己的期待有落差,感到不開心, 溝通成了情緒性的表達,就不能算是良好的溝通。
好的溝通 清楚 表述完整 快狠準 沒有情緒 讓人聽的懂 直接 同理 不能只有情緒發洩 開放 尊重 直來直往 互相傾聽確認彼此意思 信任 平等對談 互相感到善意的氛圍 壞的溝通 語速 對方表情不對 沒有共識 無言 聽不懂彼此的話 一直重複沒有共識的詰問
Thumbnail
以自身和旁人的經驗,來分享如何良好溝通。建立良好的溝通,不僅能在初期過濾掉不適合的案件,也能在過程中達到最佳的效果。
Thumbnail
學了很多 "溝通技巧、業務話術",但,卻沒有成效? 這是因為~就算你知道要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但,你卻無法分辨對方是人?是鬼?... 這一集,我們將告訴你, 如何透過文字、說話、穿著以及肢體動作...等。 30內,決定好你的溝通策略...
Thumbnail
溝通表達培訓師張忘形花費3年時間寫作,結合自身經驗、觀察與學習,透過分析個人信念、人際界線、各類情緒、人格特質等面向,學會什麼是溝通?怎麼說比較好?
良好的溝通, 是清楚地表達自己,也耐心地傾聽對方, 汲取彼此的交集與共識; 當關係之間缺乏界線與尊重, 就容易因為與預期不符,演變為情緒化的發展; 反思自己的內在動機,照顧自己的需要, 真實面對,回應內在, 學習在過程中對自己仁慈。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溝通技巧很重要,但是要注意,只有外在的技巧改善溝通並不夠。本文分享從《同理心對話》學到的技巧,分成『說話者』及『聽者』,讓你從內心開始改善溝通,並達到更深層次的對話。
社交中許多行為一微調,改善幅度大到影響終生,語言是其中最輕鬆省力的切入點。
溝通的基本目的是讓對方理解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意思。用對方熟悉的詞語來包裝通常是個好的做法,但是要小心自己對於這些詞語的理解與對方是否相同,不然反而弄巧成拙,像是用錯成語,反而難以理解。
Thumbnail
如果因為別人的回應與自己的期待有落差,感到不開心, 溝通成了情緒性的表達,就不能算是良好的溝通。
好的溝通 清楚 表述完整 快狠準 沒有情緒 讓人聽的懂 直接 同理 不能只有情緒發洩 開放 尊重 直來直往 互相傾聽確認彼此意思 信任 平等對談 互相感到善意的氛圍 壞的溝通 語速 對方表情不對 沒有共識 無言 聽不懂彼此的話 一直重複沒有共識的詰問
Thumbnail
以自身和旁人的經驗,來分享如何良好溝通。建立良好的溝通,不僅能在初期過濾掉不適合的案件,也能在過程中達到最佳的效果。
Thumbnail
學了很多 "溝通技巧、業務話術",但,卻沒有成效? 這是因為~就算你知道要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但,你卻無法分辨對方是人?是鬼?... 這一集,我們將告訴你, 如何透過文字、說話、穿著以及肢體動作...等。 30內,決定好你的溝通策略...
Thumbnail
溝通表達培訓師張忘形花費3年時間寫作,結合自身經驗、觀察與學習,透過分析個人信念、人際界線、各類情緒、人格特質等面向,學會什麼是溝通?怎麼說比較好?
良好的溝通, 是清楚地表達自己,也耐心地傾聽對方, 汲取彼此的交集與共識; 當關係之間缺乏界線與尊重, 就容易因為與預期不符,演變為情緒化的發展; 反思自己的內在動機,照顧自己的需要, 真實面對,回應內在, 學習在過程中對自己仁慈。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溝通技巧很重要,但是要注意,只有外在的技巧改善溝通並不夠。本文分享從《同理心對話》學到的技巧,分成『說話者』及『聽者』,讓你從內心開始改善溝通,並達到更深層次的對話。
社交中許多行為一微調,改善幅度大到影響終生,語言是其中最輕鬆省力的切入點。
溝通的基本目的是讓對方理解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意思。用對方熟悉的詞語來包裝通常是個好的做法,但是要小心自己對於這些詞語的理解與對方是否相同,不然反而弄巧成拙,像是用錯成語,反而難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