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選舉 - 政治行銷的藝術:勾起興趣、贏得信任、為候選人發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先把選舉很單一的認為是選票就是民眾要不要購買這三個公司的商品,總統候選人、立委人選、政黨都是商品,那這次購買完的商品組合們會一起成立一家新公司,為我們服務,一次服務還服務四年,換掉有極高的成本(看看高雄罷免韓國瑜,補選市長花多少成本)

從這個角度看的話還有一個有趣的事情,是不是你買就好,是全國人民一起買

怎麼讓這些有投票權且會去投票的人,共同相信他們把票給你,可以一起擁有的未來

這次有觀察到幾個有趣的事情,主要以總統候選人的觀察為論述對象

在網路媒體的操作,柯文哲的討論度遠遠超過另外兩位

    1. Youtube 訂閱數 柯文哲:113萬 賴清德:23.2萬 侯友宜:3.8萬
    2. 短影音,以TikTok平台舉例 柯文哲有官方帳號 賴清德、侯友宜沒有
    3. Google關鍵字的搜尋聲量(2023/11/1~2024/1/12),柯文哲的明顯的甩開兩位 資料來源:https://trends.google.com/trends/explore?date=2023-11-01 2024-01-12&geo=TW&q=賴清德,柯文哲,侯友宜&hl=zh-TW
raw-image


內容超級多,但人類的注意力真的很有限

怎麼快速抓到人民眼球,快速地找了三位候選人Youtube Shorts的版面,不負責任發表個人看法

  1. 柯文哲 ⇒ 人物設定明確,而且短影片的封面都會留點懸念讓人想點進去,提問簡單易懂
  2. 賴清德 ⇒ 我知道每個事件完整的脈絡很重要,但是要看懂這個短影片需要不少背景知識
  3. 侯友宜 ⇒ 希望選舉完你不要那麼生氣ㄌ,會很傷身體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收到資訊要先懷疑,轉發前要先查證

以缺水、缺電舉例,在收到缺電的訊息後,我先去查了是不是真的缺電,你Google的話可能也可以查到https://www.taipower.com.tw/tc/topic/2023_sps/index.html,那就可以繼續探討為什麼有缺電一說,是有什麼現象導致有人發現了缺電,如果有發現完整原因的,再幫我留言在下方,是說這次的選舉也讓我發現,沒有任何人呈現資訊可以完全客觀,找尋正反兩面的立場,互相對比,更能發現真實

同溫層的魔幻力量

我使用的平台-Thread還有Instagram幾乎只有看到民眾黨跟民進黨支持者的討論,但我們還有另一組國民黨的候選人,而且在開票的時候,侯友宜拿到了第二高票,但是我想找支持侯友宜的人完完全全找不到人可以一起討論互相了解

自己的好要自己誇

在正式決定前,有先隨意調查身邊的朋友,對於執政黨的好評有育兒補助拿得開開心心,有些因為在海外工作深感國際能見度變高,奧運成績的總排名是近十年最好的,文化政策也非常有感,但是在這次選舉中好像比較少聽到執政黨誇讚這件事情,或是我的演算法沒有推薦給我

但我也觀察到每個選民對於要不要把這一票給候選人跟政黨是完全不同的考量方式,怎麼樣找到不同的選民:我看到這人有哪些很正派善良的事蹟、我認同哪一些政策的推進、我欣賞這個政黨的執政理念送他們需要的行銷素材,轉成選票,在現在分眾且平台又分散的市場變成一件超級難的事情

讓不認識你的人勾起興趣,讓喜歡你的人相信你,讓相信你的人為你發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蘇菲林的沙龍
18會員
19內容數
蘇菲林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2/02
這篇文章講述了公司導入Power Platform的過程和效果,以及遇到的挑戰和解決方法。這個低程式碼工具對於快速開發應用程式和工作流程有著明顯的時間和成本優勢。同時也分享了對Power Platform適合的場景和未來發展的看法。
Thumbnail
2024/02/02
這篇文章講述了公司導入Power Platform的過程和效果,以及遇到的挑戰和解決方法。這個低程式碼工具對於快速開發應用程式和工作流程有著明顯的時間和成本優勢。同時也分享了對Power Platform適合的場景和未來發展的看法。
Thumbnail
2024/01/03
2023 是很大變化的一年(每年都這樣說) 昨天在聽科技浪的Podcast,他有一段話大概是這樣說:「過去的30年,可能是人類史上變化最大的30年,你去看歷史上的30年,可能不會發現像現代的進步跟變化,仔細想想現在日常用的技術-智慧型手機、網際網路,都是近30年的發明」 在去年,我確實感
2024/01/03
2023 是很大變化的一年(每年都這樣說) 昨天在聽科技浪的Podcast,他有一段話大概是這樣說:「過去的30年,可能是人類史上變化最大的30年,你去看歷史上的30年,可能不會發現像現代的進步跟變化,仔細想想現在日常用的技術-智慧型手機、網際網路,都是近30年的發明」 在去年,我確實感
2023/12/18
如何用AI工具(像是ChatGPT和Mindshow)來讓做簡報變得更快更簡單。我們都遇過一些做簡報時常見的麻煩事,比如找重點、設計頁面和選圖片。怎麼用AI工具讓過程變得輕鬆快樂
Thumbnail
2023/12/18
如何用AI工具(像是ChatGPT和Mindshow)來讓做簡報變得更快更簡單。我們都遇過一些做簡報時常見的麻煩事,比如找重點、設計頁面和選圖片。怎麼用AI工具讓過程變得輕鬆快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個標題是假的 XD 先向標題黨致歉,你們可以右轉回家了。
Thumbnail
這個標題是假的 XD 先向標題黨致歉,你們可以右轉回家了。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2024總統大選候選人的網路行銷策略。文章提到柯文哲在網路媒體的討論度遠超過其他兩位候選人,並分析了在YouTube、TikTok和Google上的搜尋聲量比較。作者也提到了短影片平臺對於候選人形象塑造的影響,以及在選民心中勾起興趣的重要性。此外,文章也探討了資訊真假查證的重要性以及市場變化對於行銷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2024總統大選候選人的網路行銷策略。文章提到柯文哲在網路媒體的討論度遠超過其他兩位候選人,並分析了在YouTube、TikTok和Google上的搜尋聲量比較。作者也提到了短影片平臺對於候選人形象塑造的影響,以及在選民心中勾起興趣的重要性。此外,文章也探討了資訊真假查證的重要性以及市場變化對於行銷的影響。
Thumbnail
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過後,對於選舉和用人產生了一些思考。該選墿什麼人當一個國家的元首、該選什麼人當一個組織的領導者、該配置什麼角色在一個組織中,從本質思考,似乎有相同脈絡可尋。
Thumbnail
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過後,對於選舉和用人產生了一些思考。該選墿什麼人當一個國家的元首、該選什麼人當一個組織的領導者、該配置什麼角色在一個組織中,從本質思考,似乎有相同脈絡可尋。
Thumbnail
首要聲明:此文章不含有任何政黨色彩,舉例皆是隨機 過往對於選舉與政治,我一點都不感興趣。然而,在去年抽空看了人選之人,讓我對於選舉有新的體悟,尤其是對於小人物的刻畫。加上某一次和藥廠的前輩聊天,他以政治案例來說明驅動人行為改變的原因,才讓我也開始觀察選舉對於我們生活的影響。
Thumbnail
首要聲明:此文章不含有任何政黨色彩,舉例皆是隨機 過往對於選舉與政治,我一點都不感興趣。然而,在去年抽空看了人選之人,讓我對於選舉有新的體悟,尤其是對於小人物的刻畫。加上某一次和藥廠的前輩聊天,他以政治案例來說明驅動人行為改變的原因,才讓我也開始觀察選舉對於我們生活的影響。
Thumbnail
2024 年大選,帶大家回顧一下近期所看到幾篇相當有趣、值得一提的選舉「好新聞」提供給大家參考!
Thumbnail
2024 年大選,帶大家回顧一下近期所看到幾篇相當有趣、值得一提的選舉「好新聞」提供給大家參考!
Thumbnail
行銷策略在左右選舉結果方面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在當今數位時代,候選人可以透過多方面的手段和策略,更有效地塑造形象、影響選民投票意向,並提高整體選民參與度。 行銷策略如何左右選舉結果?
Thumbnail
行銷策略在左右選舉結果方面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在當今數位時代,候選人可以透過多方面的手段和策略,更有效地塑造形象、影響選民投票意向,並提高整體選民參與度。 行銷策略如何左右選舉結果?
Thumbnail
2024總統大選進入最後大選,你還在猶豫要投給哪位候選人嗎?下面為您整理了賴清德、柯文哲、侯友宜這三位總統候選人的政見懶人包,那麼就讓我們一起閱讀這篇文章來決定要將神聖的一票投給誰吧。
Thumbnail
2024總統大選進入最後大選,你還在猶豫要投給哪位候選人嗎?下面為您整理了賴清德、柯文哲、侯友宜這三位總統候選人的政見懶人包,那麼就讓我們一起閱讀這篇文章來決定要將神聖的一票投給誰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