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幫助帶領者對團體成員進行分類、進行選擇、了解團體的偏好。亦可作為幫助成員覺察自己的狀態。
說明:
l 這是社會計量運用「位置」運用最經典的做法。
l 常有助於帶領者了解團體組成、團體偏好(多數成員的意見或需要)。
l 每一個「位置」象徵一個抽象概念,適合結合許多理論、概念式的運用。
l 區域的內容怎麼產生:
n 由帶領者依團體目標、團體內容設計。
n 由帶領者依對團體成員的認識設計。
n 由成員拋出來。
區域式社會計量運用原則與延伸:
l 問句設計:
n 區域式社會計量選項最好同類別、同層級的,一般情況下不宜跨不同層級類別。
u 探索議題:生涯、學習、人際、愛情、家庭
u 學習與讀書策略:學習態度、學習動機、專心、閱讀策略、考試策略、時間管理、自我測驗、學習焦慮、課業訊息處理、解決學習困難
u 家庭議題:解決手足議題、親子議題、親家問題
u 一般情況而言,不適合同時設置「學習態度」、「分手」、「生涯焦慮」在一起讓成員選擇。
n 原則上,單一選項不混雜兩個以上類別的內容。例如混合詢問「議題性選項」與「時間性選項」。這會使參與者不太容易進行選擇。
u 選項混雜的不佳例子:「工作」、「婚姻」、「老年和生病」(混了兩個選項,同時混雜了不同類別)。也許將選項改成詢問「不同年齡階段發展任務」來作為參考類別,統一使用時間性的選擇。也許按場域分類,例如「打工職場」 、「學校」、「家」、「其他」。
n 在區域的選項中,通常會有一個「其他」。讓成員能自在地狀態下為自我表達。
n 除非有想營造對立兩極問題的討論,不然通常選項中會有「其他」。
l 帶領過程:
n 「區域位置的確認」:
如果區域的設計,超過三個選項,記得要重複提醒或說明,讓成員在移動之前,先走過、熟悉、確認後,成員才不需要在移動過程不斷彼此確認。
n 「走過每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