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要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自然是個體的要塞

採下的煤炭成就了奢華的絢爛

與其質問滿身瘡痍的大地不一開始解釋明白

覺醒是最值得勇敢的浪漫


睡在草皮上是最令人動心的款待

宇宙浩瀚  定心易散

跟搖擺的稻穗一起感受風吹日曬

謙卑地祈求國泰民安  眾人同在

跟蒲公英的種子一起飛散

誓言將從前清涼的日夜給調回來


手心手背都是愛

奇怪也不奇怪

Alla är vi barn i början(防範於未然)

Ärlighet varar längst(誠實為上策)

Lagom är bäst(恰如其分)


在書寫〈自然要塞〉的時候,其實我想了很久、觀察了周遭很多,要如何把蔡健雅跟阿雲嘎所合唱的〈Into The Wild〉毫無壓迫的自然感給呈現出來,這可是一大難題。我試過一些寫法,雖然最終有成功積沙成塔,可回想那整個過程多次卡關,覺得還是十分辛苦。我曾記得在詹雯婷剛發行《詹雯婷  在雲彩上跳舞  嘰嘰喳喳》時接受了訪談,她提到身為一名創作者要看得很透,才能完整將意境給呈現出來、使人產生共鳴,進而具有滿腔的感動,而這個感動我想能是長期的。在釋出前幾天我才真正完工,總算是將我過去到現在,甚至對未來的展望徹底定調。我想,即使自己沒有到達那樣的年齡層或境界,對於「永續」經營任何人事物,是許多人人生中最值得關注的一件事吧?

除此之外,我想分享自己所遇到的「見證」,針對這件事我想拋開任何宗教的包袱來去談——最後的那三句瑞典文諺語,意思分別為「每個人起初都是孩子(防範於未然)」、「誠實是最長久的(誠實為上策)」、「平和是最好的(恰如其分)」。在釋出的前兩天,我回頭檢視所有的字句,在仔細聆聽「合唱」,我發現還少了一個聲音。此時,我的腦袋告訴我需要再加幾句話去強化塑造意境,而這些話需要透過瑞典語來述說。我至今仍不明白為何需要使用瑞典語,但我難以闡述的「祂」就這樣引導我這麼做了。然後我透過網路搜索,只找到這三句瑞典語,恰好這三句正是我需要的結論,在不了解唸法的情況下便決定採納了,因而成為這篇最鮮明的存在,卻不突兀。我想,這三句是我心中的「祂」想告訴我要「跳脫舒適圈、去找一個更安定的力量繼續支持自己與任何人事物」。

avatar-img
68會員
102內容數
一個神秘的場所,一個值得深究的哲學,一個充滿回憶的烏托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Xtingku 的其他內容
至親離世總是使人難以接受的事,每次都覺得對方好像就在自己身邊,每次覺得對方從來沒有離開過,事實上對方早已天人永隔。儘管如此,我們帶著對方好的信念與夢想繼續前進,牢牢地將其好好呵護。 詩篇:〈Inabayan〉 由 Tingku Tjarungan 撰寫收錄於《CLOSE》
用地球唯一的衛星月球來去形容對方的迷人之處,也敘述自己身為地球的內心狀態,這個狀態是多麼渴望月球就是地球唯一重要的陪伴,也祈求月球能夠滿足地球的需求。 詩篇:〈地球唯一的衛星〉 由 Tingku Tjarungan 撰寫收錄於《CLOSE》
至親離世總是使人難以接受的事,每次都覺得對方好像就在自己身邊,每次覺得對方從來沒有離開過,事實上對方早已天人永隔。儘管如此,我們帶著對方好的信念與夢想繼續前進,牢牢地將其好好呵護。 詩篇:〈Inabayan〉 由 Tingku Tjarungan 撰寫收錄於《CLOSE》
用地球唯一的衛星月球來去形容對方的迷人之處,也敘述自己身為地球的內心狀態,這個狀態是多麼渴望月球就是地球唯一重要的陪伴,也祈求月球能夠滿足地球的需求。 詩篇:〈地球唯一的衛星〉 由 Tingku Tjarungan 撰寫收錄於《CLOSE》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繼打戲要怎麼寫?(一),第二三篇注重在打戲最常出現的問題點,這些問題對打戲的危害巨大,所以接下來的兩篇不是「要怎麼寫」,而是「不要怎麼寫」。 打戲寫得好,通常成功的因素是難以模仿的,因為那是大師高手們花了無數檯面下的工夫打磨後的成果。但是,有些因素會讓打戲變得很爛
今天收到方格子的通知信:錄取了 2025/2 的方格子本月新星!首先一定要大聲感謝方格子的厚愛,也留言給每一位有幸一起獲得本月小幸運的作者,希望大家都能繼續創作。不過回顧自己的文章,發現原來我已經寫文一個月了!不藏私直接公佈後台,你猜猜大家都喜歡什麼類型的文章?
不知道各位創作者們是否也會有擔心內容重複一樣的困擾呢? 目前為圖文雙棲,圖片的創作其實很常早就在其他平台發過了,不論是社團、噗浪、IG、X等等,以至於有時後要搬回方格子更新的時候會有種:「我要一樣的話再說一次嗎?大家會不會覺得厭煩?」的疑慮。
近幾年投資環境中,大多數投資人都選擇投資ETF,最便ETF已經是具有分散風險的特性了,卻還是有人發現賺不到錢,甚至面臨虧損。 主要是大部分的人犯了這3點關鍵錯誤: 第1點:追高殺低,錯誤進出場 • 很多人看到ETF上漲才進場,下跌就急著賣出。 • ETF是長期投資,頻繁進
Queen 方格女王是誰?所有為了女性而寫、身為女性而寫的創作者,都是 Queen! 來寫吧!為女性而寫!突破性別框架的日常經歷、職場挑戰、月經謠言終結者,凍卵、懷孕、育兒經驗分享⋯⋯所有成為「她」的人生抉擇,都值得紀錄。 voucs Queen 的一百萬種故事,因你而完整 😍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繼打戲要怎麼寫?(一),第二三篇注重在打戲最常出現的問題點,這些問題對打戲的危害巨大,所以接下來的兩篇不是「要怎麼寫」,而是「不要怎麼寫」。 打戲寫得好,通常成功的因素是難以模仿的,因為那是大師高手們花了無數檯面下的工夫打磨後的成果。但是,有些因素會讓打戲變得很爛
今天收到方格子的通知信:錄取了 2025/2 的方格子本月新星!首先一定要大聲感謝方格子的厚愛,也留言給每一位有幸一起獲得本月小幸運的作者,希望大家都能繼續創作。不過回顧自己的文章,發現原來我已經寫文一個月了!不藏私直接公佈後台,你猜猜大家都喜歡什麼類型的文章?
不知道各位創作者們是否也會有擔心內容重複一樣的困擾呢? 目前為圖文雙棲,圖片的創作其實很常早就在其他平台發過了,不論是社團、噗浪、IG、X等等,以至於有時後要搬回方格子更新的時候會有種:「我要一樣的話再說一次嗎?大家會不會覺得厭煩?」的疑慮。
近幾年投資環境中,大多數投資人都選擇投資ETF,最便ETF已經是具有分散風險的特性了,卻還是有人發現賺不到錢,甚至面臨虧損。 主要是大部分的人犯了這3點關鍵錯誤: 第1點:追高殺低,錯誤進出場 • 很多人看到ETF上漲才進場,下跌就急著賣出。 • ETF是長期投資,頻繁進
Queen 方格女王是誰?所有為了女性而寫、身為女性而寫的創作者,都是 Queen! 來寫吧!為女性而寫!突破性別框架的日常經歷、職場挑戰、月經謠言終結者,凍卵、懷孕、育兒經驗分享⋯⋯所有成為「她」的人生抉擇,都值得紀錄。 voucs Queen 的一百萬種故事,因你而完整 😍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南會津町位於福島縣西南部,由但馬町、立岩町、伊南町、南鄉町合併而成,距離會津地區中心會津若松市約45公里,是東北地區的南門戶,市內四面環山,最高峰為越後山脈的帝釋山(海拔2059.6公尺),阿賀川水系和伊南川水系兩條河流均發源於荒海山,五條國道沿河水系及其支流延伸,居民點遍布各地;氣候屬於日本海型,
Thumbnail
本文節選自永遠的山。內容敘述作者攀登玉山的過程,及其在峰頂觀山觀雲的深刻感懷。文中既描繪了玉山山勢與雲霧之美,也抒發對天地自然與臺灣故鄉的戀慕之情。   玉山為東亞第一高峰,是欣賞峰巒美景、觀察高山生態的最佳地點。作者以細膩的觀察與描繪,將山的千百種容貌和姿色一一展示,令人充分領受形
Thumbnail
栗原市位於宮城縣西北部,是宮城縣最大的城市,以橫跨岩手縣和秋田縣邊界的海拔 1,626 公尺的栗駒山為背景,土壤肥沃,孕育了豐富的農業文化,面積 804.9 平方公里,80%被森林和田野覆蓋,是個自然風光優美、四季變換的高原城市。 西北部的栗駒山等地位於栗駒國定公園的範圍內,2005年十個町村合併
輾轉難眠的夜啊!何時夜的靜謐成了醒臉的水了? 昏昏欲睡的日啊!何時日的明亮成了傷眼的光了? 那無視日與夜的自然規律,依需要或心情過日子的價值是否還在呢? 開車時常聽到某診所的廣告,無非是自律神經失調不必吃藥打針找某診所就對了,心裏真是很有所感,自律神經失調竟如同感冒如此常見了!如此高的廣告費用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大自然中的反思和感悟,提到大自然教導他耐心、反思和樂觀的態度。文章深入探討了人與自然的連結,以及如何從大自然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作者通過和大自然的互動,找回了內心最初的純潔,並學會珍惜當下的生命之美。
動植物、土地和大自然的能量一直都是連結在一起,過去的人類也是如此與萬物相連,然而隨著時代發展,人類發展出更多的物質能力,也逐漸失去了這份連結。   人們無法感受到大自然的狀態,用著自己覺得好的方式不斷開發著土地,當大自然承受不住這樣的侵害與破壞,就會以祂自己的方式去重整土地,達到休生
Thumbnail
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往往被各種事務牽絆,忘記了如何放慢腳步,享受片刻的寧靜。當壓力和疲憊籠罩著我們時,擁抱大自然或許是最好的解藥。這篇文章將帶你走進自然,體驗慢活的魅力,找到內心的平靜。
人們因為自己的自私破壞了大自然, 要留給子孫漂亮的大自然現在開始 不亂丟垃圾🚯、減塑、少排放二氧化碳、多食用and使用國產物、 多多走路、城市綠化等 1、我們不要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恩格斯 2、止住您的腳步,留住一片綠茵!
Thumbnail
自然與永續是重要的議題,但人類往往忽略其所帶來的價值與成本,因此許多時候皆造成無法彌補的錯誤,甚至這個問題持續在發生、加速擴張。 詩篇:〈自然要塞〉 由 Tingku Tjarungan 撰寫收錄於《CLOSE》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南會津町位於福島縣西南部,由但馬町、立岩町、伊南町、南鄉町合併而成,距離會津地區中心會津若松市約45公里,是東北地區的南門戶,市內四面環山,最高峰為越後山脈的帝釋山(海拔2059.6公尺),阿賀川水系和伊南川水系兩條河流均發源於荒海山,五條國道沿河水系及其支流延伸,居民點遍布各地;氣候屬於日本海型,
Thumbnail
本文節選自永遠的山。內容敘述作者攀登玉山的過程,及其在峰頂觀山觀雲的深刻感懷。文中既描繪了玉山山勢與雲霧之美,也抒發對天地自然與臺灣故鄉的戀慕之情。   玉山為東亞第一高峰,是欣賞峰巒美景、觀察高山生態的最佳地點。作者以細膩的觀察與描繪,將山的千百種容貌和姿色一一展示,令人充分領受形
Thumbnail
栗原市位於宮城縣西北部,是宮城縣最大的城市,以橫跨岩手縣和秋田縣邊界的海拔 1,626 公尺的栗駒山為背景,土壤肥沃,孕育了豐富的農業文化,面積 804.9 平方公里,80%被森林和田野覆蓋,是個自然風光優美、四季變換的高原城市。 西北部的栗駒山等地位於栗駒國定公園的範圍內,2005年十個町村合併
輾轉難眠的夜啊!何時夜的靜謐成了醒臉的水了? 昏昏欲睡的日啊!何時日的明亮成了傷眼的光了? 那無視日與夜的自然規律,依需要或心情過日子的價值是否還在呢? 開車時常聽到某診所的廣告,無非是自律神經失調不必吃藥打針找某診所就對了,心裏真是很有所感,自律神經失調竟如同感冒如此常見了!如此高的廣告費用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大自然中的反思和感悟,提到大自然教導他耐心、反思和樂觀的態度。文章深入探討了人與自然的連結,以及如何從大自然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作者通過和大自然的互動,找回了內心最初的純潔,並學會珍惜當下的生命之美。
動植物、土地和大自然的能量一直都是連結在一起,過去的人類也是如此與萬物相連,然而隨著時代發展,人類發展出更多的物質能力,也逐漸失去了這份連結。   人們無法感受到大自然的狀態,用著自己覺得好的方式不斷開發著土地,當大自然承受不住這樣的侵害與破壞,就會以祂自己的方式去重整土地,達到休生
Thumbnail
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往往被各種事務牽絆,忘記了如何放慢腳步,享受片刻的寧靜。當壓力和疲憊籠罩著我們時,擁抱大自然或許是最好的解藥。這篇文章將帶你走進自然,體驗慢活的魅力,找到內心的平靜。
人們因為自己的自私破壞了大自然, 要留給子孫漂亮的大自然現在開始 不亂丟垃圾🚯、減塑、少排放二氧化碳、多食用and使用國產物、 多多走路、城市綠化等 1、我們不要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恩格斯 2、止住您的腳步,留住一片綠茵!
Thumbnail
自然與永續是重要的議題,但人類往往忽略其所帶來的價值與成本,因此許多時候皆造成無法彌補的錯誤,甚至這個問題持續在發生、加速擴張。 詩篇:〈自然要塞〉 由 Tingku Tjarungan 撰寫收錄於《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