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觀測,決鬥吧!黃璽╳陳柏煜╳林宇軒三方通話

更新於 2024/01/17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原刊於《幼獅文藝》第840期(攝影:山大王)

原刊於《幼獅文藝》第840期(攝影:山大王)

維持向前的姿態,詩人如何面對未來?近日推出新詩集的黃璽、陳柏煜、林宇軒三人,帶來了各自的作品與文學觀,在臺灣文學基地創作坊進行一場「詩人未來的三方通話」。

▍詩人的沉迷與關懷

「成為一名詩人會使生活更好或更壞?──這是一個假問題。」在對談的開始,陳柏煜一錘定音,指出詩人本就各有不同樣貌:有時失魂落魄、有時規律生活、有時傾命寫作,一切回應和預測都說不準,一切都等待捉摸。理想與現實的聯繫,也許我們可以從最近沉迷的事物聊起?

「我對抗這些讓我沉迷的東西,我才有時間寫我想寫的東西。」黃璽近日很喜愛的遊戲《博德之門3》,讓他意識到這種相抗衡的對位關係。過程中,他發現那些暫時拋在腦後的工作還是必須完成,這儼然成為一種「不是紓壓的紓壓」──雖說如此,但這些使人沉迷的事物會刺激腦袋裡的想法,讓它們默默組合成詩。堪稱「背景程式運作」的創作模式似乎是詩人的共識,陳柏煜和林宇軒也同意:如果刻意坐下來好好寫一首詩,成品通常都不盡人意。

不同詩人有不同的寫作策略。沉迷的事物對陳柏煜來說,不只是輔助的情境,更是可以拿來書寫的材料。這些關懷會不知不覺匯流到生命中,包括身為漢人的他開始學習族語、長期參與合唱團演出、對畫展等圖像方面產生興趣……種種事物讓他對未來保持開放的心態:「具體會怎麼樣發生關係,我還不知道。」

近日被碩士論文纏身的林宇軒沒有沉迷的事物可以分享,轉而向詩集叩問──觀察酷兒愛慾姿態的《決鬥那天》,指出這本詩集最大的開創性在於詩行空間的形式設計。陳柏煜自謙回應,這些造型的安排其實並不是特別創新:「『造型』可能就不只是有字和沒字的地方,還包含哪些東西是物質性的營造,哪些是意義露餡的地方。也許馬翊航在後記提到的『流勢』,就是『造型』的另外一種說法。」

raw-image

▍多角度觀測原住民文學

從視覺創作延伸討論,所有分行詩都是圖像詩,文字的擺置尤其是門大學問。以〈角度〉為例,這首詩在黃璽理想中的樣貌應該是「一張圖片」,可惜最後印刷的版本分成了兩頁。媒介的影響比我們想像的更加深遠,黃璽進一步指出直書與橫書的選擇讓「族語拼音」等非漢字的語言在閱讀上產生不同感受:「我看到族語字,知道意思,所以不會妨礙閱讀。可是,不是我們族群或不懂族語的讀者就會有這個問題。」就三本詩集來觀察,《骨鯁集》和《心術》採取直書,而《決鬥那天》以橫書設計,背後都各有不同考量。

文學獎也可能形塑文學未來的一股力量。陳柏煜好奇身為比賽常勝軍的黃璽,怎麼看目前以身分別為徵文條件的原住民文學獎項?若以原住民題材作為徵獎辦法又有何利弊?黃璽認為,關鍵仍在「評審」:「今天選出來的第一名,大家毫無疑問都會覺得這是一個原住民文學的重要作品。可是,有些時候第一名的作品,原住民的主體性沒有那麼強烈。」強調後殖民觀念的黃璽觀察,近年的原住民文學獎大獎作品似乎越來越有忽視被殖民現狀的傾向。

察覺「原住民族文學獎」和「原住民文學」的關聯,林宇軒拋出問題:非原住民身分的黃岡寫《是誰把部落切成兩半?》,而具有原住民身分的林纓寫《萬聖節馬戲團》,若取消身分限制與識別,是否表示前者是「原住民文學」而後者則不適用於這框架?

「套用我剛剛的講法,確實。」黃璽認為,雖然《萬聖節馬戲團》未必呈現原住民的主體性,但林纓正在努力的這一類書寫更應該被鼓勵──畢竟,原住民作家本來就可以書寫原住民族群以外的題材,而不是只能寫「原住民文學」。

相對於黃璽觀照在「反殖民」之上更進一步的「解殖」,陳柏煜為新世紀的原住民文學提出「能見度、行動力、對話性」三個關鍵詞──「其實原住民文學非常有機會是『複數的原住民文學』,在各種情境、各種策略下有不同的劃分方式,這在同志文學也一樣發生。」研究者的觀點往往是一種後見之明,如何長出自己的戰線,還要端看寫作者如何努力。

原刊於《幼獅文藝》第840期(攝影:山大王)

原刊於《幼獅文藝》第840期(攝影:山大王)

▍彼此眼中的詩和遠方

在陳柏煜眼中,《心術》可以看出林宇軒「兩種同志」的寫作生命線,包含對師友的懷人與贈答,以及酷兒書寫的同志──儘管後者在詩集中的表現僅有「前戲」一輯而比較隱微,但從曾發表的散文〈只是水流下來〉可以窺見線頭。

「相較於柏煜的直球對決,我自認目前的關懷核心不在這裡,比較無法正面處理這個題材;主要還是著重於寫作的反思和老師的概念。」林宇軒說,身分上的游移雖然難以適應,但另一方面也讓他開始思索自己的位置:「研究與訪談是將文字的重點放在研究對象或受訪者身上,這種問題意識和和創作的思路很不一樣。」

「我發現,寫詩的人好像對世界的意見特別多,不只是關於詩的,各種意見都有,炮火都很烈。」陳柏煜分享近日的觀察。不同於許多詩人將不認可的詩作「開除詩籍」,林宇軒自認為在閱讀上很能包容,盡可能在楊牧之外領受不同美學的長處,避免視野限縮。

「就像洪萬達、王和平無法迴避他們和夏宇的關係,可能有很多人會問『你和楊牧是什麼關係』,你會怎麼回答?」面對陳柏煜的追問,林宇軒認為楊牧作為台灣文學傳統的大山,儘管有時不是主要的對話對象,但文字可能隱隱都有楊牧的影子,並不會因此而焦慮或刻意編織進詩中。陳柏煜笑說那也許是中文系、台文所學生繼承的傳統,從英文系學生的窗戶看,楊牧也不見得要是座大山──所謂「台灣」文學,亦存在多種丈量、定點與啟動的方式。黃璽也稱自己也是後來和其他寫作者交流後,才意識到楊牧有這麼大的影響。

「我發現台灣的華語詩越近代越西化,這讓我想去找我文化和語言裡的東西(來寫華語詩)。」相較於第一線的發聲者,黃璽想去看清楚更多東西再給出意見,但不一定會公開講:「我的詩集裡面很多都是在大鳴大放,可是我並不是在生活裡面這樣。」不同於迅速、尖銳的角度,對自己角色位置非常看重的黃璽以詩來展現對社會議題的反應。

原刊於《幼獅文藝》第840期(攝影:山大王)

原刊於《幼獅文藝》第840期(攝影:山大王)

▍再寫一本,預見未來

新世代的生長環境與以往不同,創作與閱讀的媒介多了、門檻低了,很多資訊轟隆砸來逼迫詩人事事關心──一轉眼,就跨足了不同的領域。回到創作的基本單位,三位在構思單篇作品時,是否會「預見未來」而有「一本出版品」的意識?

三人認為通常不會有這種意識,創作當下的作品樣貌,往往會和後來面世的形貌不一樣,就如同《骨鯁集》是在國藝會補助的「漢語新詩得獎作品」創作計劃進行大規模增刪;《心術》原是單篇創作而後以「輯」為單位編排出不同關懷核心;看似氛圍統一的《決鬥那天》也並不是計畫性地以「預先開支票」的方式進行──「寫《決鬥那天》的時候,我對『決鬥』、『男男』以及其他不是麼純情的東西感興趣,所以自然地往這個方向寫。」

雖說不會預先框限內容,但如果以《骨骾集》、《決鬥那天》、《心術》為基準點,三人如何想像下一本詩集呢?

「我目前在構思的方向,是台灣文史題材的長詩,希望能用當代的眼光和日治時期的詩人們對話。」林宇軒說,近年類似的實踐不少,如吳懷晨《渴飲光流》、廖偉棠《劫後書》都是如此。此外,其他文類的世代現象也激發他的思考:「邱貴芬老師的論文提到千禧世代作家會調度台灣文學的資源,形塑出一種『新台灣文學傳統』;當中立論的作品大多是小說或非虛構寫作,我覺得現代詩也可以參與其中。」

陳柏煜說,自己的下一本詩集也許會繼續延伸酷兒的主題,但在之前可能會先完成和藝術家合作的聲音書寫計畫,還有關於卑南族的系列作品,一切都還在進行。黃璽表示,他和朋友在討論過後,下一本想要嘗試史詩、散文詩等比較「長」的詩,試著把族語的隱喻系統拿到漢語裡發展;當中在政治層面的「反抗」必然延續,但或許也會更隱藏一些。

如果一切只停留於想像,那未來未必會來,詩人要做的就是繼續寫,盡可能把世界收容進文字之間。三位詩人的簡短通話作為起點,就讓我們互道一聲:未來見。


林宇軒,〈【詩人的未來式】怎樣抵達下一本?沉迷、觀測,決鬥吧!黃璽╳陳柏煜╳林宇軒三方通話〉,原刊於《幼獅文藝》第840期(2023.12),頁39-43。翟翺主編、山大王攝影

avatar-img
80會員
108內容數
從「文學小屋」、「雙週詩集出版導覽」到「風格與天氣」,轉載林宇軒在各處已公開發表的非文學創作類文章,歡迎自由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宇軒 的其他內容
透過近於「挖出黑歷史」的方式,全書簡要地帶領讀者認識這批「詩人群」,同時揭露了詩人在「紙本」之外的另一面。當中的議題有許多延伸討論的空間,比如楚影在臉書與文學論壇間「活動模式與效果」的差異、陳允元「被遺忘的孔雀獸」究竟是「被遺忘」還是集結時的「刻意捨去」等,這些現象在網路時代都值得進一步探尋。
以詩學研究與評論為人所知的楊宗翰, 2023年在聯合文學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個人詩集。早在學者的身分之前,楊宗翰就已經開始寫詩,甚至在世紀之交參與了當時重要文學社團「植物園詩社」的運作。《隱於詩》作為楊宗翰的第一本詩集,看似「隱藏」了自我,實際上卻「顯露」了他對創作的抱負與胸懷。
由林水福翻譯的《人面疽:谷崎潤一郎短篇小說選》在聯合文學出版,當中收錄了六篇短篇小說,不讀到最後無法預視結局。同名作〈人面疽〉開篇以第一人稱角度娓娓道來,一切似乎是真實事件的紀錄;以底片電影與「加深」(焼き込み,burn)技術來描述一個近於都市傳說的靈異事件,故事瀰漫詭譎的氛圍。
葉莎在推薦序指出吳添楷有悲憫的情懷,陳謙則認為詩集融合了生活觀察與哲思想像。相較於閃電的麻和檸檬帶來感官的酸,私以為其作為植物的「根源」與「培育」意涵,在這本詩集中更被強調。閱讀「吹鼓吹詩人叢書」之一的《閃電檸檬》,期待吳添楷能繼續書寫,走出更具有個人風格的道路。
《行走的姿態》是語言的多聲道、視域的萬花筒,在當代日常的平凡中追索不凡。身處於紛雜的現實世界,施勁超並未放棄文學的本質,詩中不見漫天說教的控訴與過度渲染的情緒,反而適度調控口語、拿捏距離,這點在新生代詩人群中尤為難得。除了找到自己的說話方式,施勁超的詩善用括號轉換視角,在單純的文意補充、提醒吐槽之餘
寶貴的知識大多在學院之外。十一月中,我與詩人蕭宇翔獲北藝大文跨所提供的流浪雲遊獎學金,前往新加坡進行七日的人文踏查。事先「計畫」日程的「流浪」,此次出行儼然是悖論修辭的身體實踐。
透過近於「挖出黑歷史」的方式,全書簡要地帶領讀者認識這批「詩人群」,同時揭露了詩人在「紙本」之外的另一面。當中的議題有許多延伸討論的空間,比如楚影在臉書與文學論壇間「活動模式與效果」的差異、陳允元「被遺忘的孔雀獸」究竟是「被遺忘」還是集結時的「刻意捨去」等,這些現象在網路時代都值得進一步探尋。
以詩學研究與評論為人所知的楊宗翰, 2023年在聯合文學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個人詩集。早在學者的身分之前,楊宗翰就已經開始寫詩,甚至在世紀之交參與了當時重要文學社團「植物園詩社」的運作。《隱於詩》作為楊宗翰的第一本詩集,看似「隱藏」了自我,實際上卻「顯露」了他對創作的抱負與胸懷。
由林水福翻譯的《人面疽:谷崎潤一郎短篇小說選》在聯合文學出版,當中收錄了六篇短篇小說,不讀到最後無法預視結局。同名作〈人面疽〉開篇以第一人稱角度娓娓道來,一切似乎是真實事件的紀錄;以底片電影與「加深」(焼き込み,burn)技術來描述一個近於都市傳說的靈異事件,故事瀰漫詭譎的氛圍。
葉莎在推薦序指出吳添楷有悲憫的情懷,陳謙則認為詩集融合了生活觀察與哲思想像。相較於閃電的麻和檸檬帶來感官的酸,私以為其作為植物的「根源」與「培育」意涵,在這本詩集中更被強調。閱讀「吹鼓吹詩人叢書」之一的《閃電檸檬》,期待吳添楷能繼續書寫,走出更具有個人風格的道路。
《行走的姿態》是語言的多聲道、視域的萬花筒,在當代日常的平凡中追索不凡。身處於紛雜的現實世界,施勁超並未放棄文學的本質,詩中不見漫天說教的控訴與過度渲染的情緒,反而適度調控口語、拿捏距離,這點在新生代詩人群中尤為難得。除了找到自己的說話方式,施勁超的詩善用括號轉換視角,在單純的文意補充、提醒吐槽之餘
寶貴的知識大多在學院之外。十一月中,我與詩人蕭宇翔獲北藝大文跨所提供的流浪雲遊獎學金,前往新加坡進行七日的人文踏查。事先「計畫」日程的「流浪」,此次出行儼然是悖論修辭的身體實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最近Neflix新推出的「破案天才伽利略:沉默的遊行」,由柴崎幸與福山雅治領銜演出,懸疑推理的劇情內容,我們觀眾需要動動腦,猜猜到底誰才是兇手呢? 八年前因為殺人後巧妙地使用緘默權的蓮沼寬一,因為躲過了法律的制裁,所以一開始大家都將矛頭指向狡猾的他。而他也不讓大家失望,盡說一些曖昧不清、令人懷疑的
這是一個關於一個女孩的故事,她名叫莉莉。莉莉是一個美麗、聰明而又善良的女孩。她與她的伴侶交往已有好幾年了,他們的感情一直都非常好。然而,近來他們之間出現了一些問題。 莉莉的伴侶總是有些傲慢和固執,而莉莉為了維持他們之間的關係,就不敢與他爭吵。這讓莉莉的伴侶感到非常奇怪,因為他認為一個健康的關係應該是
Thumbnail
從小到大,過生日時,母親按例總是會為我準備豬腳麵線,而父親也從來沒有跟我說過什麼「生日快樂」,或送我什麼生日禮物。但我習以為常,並不抱怨,因為許多家庭不也都是這樣的嗎?
Thumbnail
你是否擔心孩子有網路沉迷的狀況?要如何減低家中兒童3C網路沉迷的風險呢? 對此,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便分享了自身的觀察及好用的3C親子溝通法供各位家長參考。其認為家長可從「依年齡層調整使用3C時間」、「和孩子的約定」兩個面向著手!
Thumbnail
沉默螺旋:如果人們覺得自己的觀點是公眾中的少數派,他們不願意傳播自己的看法;而如果他們覺得自己的看法與多數人一致,他們會勇敢的說出來。於是少數派的聲音越來越小,多數派的聲音越來越大,形成一種螺旋式上升的模式。<引自維基百科> 在今天,我深刻地體會到了這兩個課堂上所學的心理學效應。
Thumbnail
因勇敢而癒 莊嚴神聖的教會隱藏著不堪的汙穢   電影的開場眼前入目的是一位成功人士、家庭美滿的父親家中擺設精緻且色調都是以暖色系為主,親子之間關係融洽,是人人艷羨的模範家庭,在這光明表面,卻深藏難以抹滅的陰影,一切由亞歷山大遇到他兒童時期參加的童子軍朋友開始,噩夢從回憶湧現,劇中亞歷山大的不堪是以
Thumbnail
玩逗新觀點EP2 從「沉默」到「無聲」 圖片來源:pinterest 從2014年《沉默》一書到前陣子的國產電影《無聲》,雖然沒有直接點名,但看過並深入了解後都能明白,電影或書籍所描述的事件即是發生在台南大學附屬啟聰學校內的真實性平案件。 據統計這所臺灣的特教學校在2009~2011年間,就發生
Thumbnail
所謂「變態心理檔案」,簡言之,即是一組「別人不會這樣想這樣做,而某人卻這樣想這樣做」的惑人的真實故事。這些故事,有些情節極富戲劇性,因而曾被改寫成小說或改拍成電影,事實上,所有的變態心理檔案都是小說或電影的理想題材。但說它們「理想」,指的並非以某些人的心理痛苦或瘋狂行徑來作為愉悅大眾之材料的工具性價值,而是因為這些當事者的所遇所思所為,無一不是人類生命之憂歡與辛酸、靈魂之幽暗與孤寂、心路之曲折與執拗的真實寫照。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最近Neflix新推出的「破案天才伽利略:沉默的遊行」,由柴崎幸與福山雅治領銜演出,懸疑推理的劇情內容,我們觀眾需要動動腦,猜猜到底誰才是兇手呢? 八年前因為殺人後巧妙地使用緘默權的蓮沼寬一,因為躲過了法律的制裁,所以一開始大家都將矛頭指向狡猾的他。而他也不讓大家失望,盡說一些曖昧不清、令人懷疑的
這是一個關於一個女孩的故事,她名叫莉莉。莉莉是一個美麗、聰明而又善良的女孩。她與她的伴侶交往已有好幾年了,他們的感情一直都非常好。然而,近來他們之間出現了一些問題。 莉莉的伴侶總是有些傲慢和固執,而莉莉為了維持他們之間的關係,就不敢與他爭吵。這讓莉莉的伴侶感到非常奇怪,因為他認為一個健康的關係應該是
Thumbnail
從小到大,過生日時,母親按例總是會為我準備豬腳麵線,而父親也從來沒有跟我說過什麼「生日快樂」,或送我什麼生日禮物。但我習以為常,並不抱怨,因為許多家庭不也都是這樣的嗎?
Thumbnail
你是否擔心孩子有網路沉迷的狀況?要如何減低家中兒童3C網路沉迷的風險呢? 對此,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便分享了自身的觀察及好用的3C親子溝通法供各位家長參考。其認為家長可從「依年齡層調整使用3C時間」、「和孩子的約定」兩個面向著手!
Thumbnail
沉默螺旋:如果人們覺得自己的觀點是公眾中的少數派,他們不願意傳播自己的看法;而如果他們覺得自己的看法與多數人一致,他們會勇敢的說出來。於是少數派的聲音越來越小,多數派的聲音越來越大,形成一種螺旋式上升的模式。<引自維基百科> 在今天,我深刻地體會到了這兩個課堂上所學的心理學效應。
Thumbnail
因勇敢而癒 莊嚴神聖的教會隱藏著不堪的汙穢   電影的開場眼前入目的是一位成功人士、家庭美滿的父親家中擺設精緻且色調都是以暖色系為主,親子之間關係融洽,是人人艷羨的模範家庭,在這光明表面,卻深藏難以抹滅的陰影,一切由亞歷山大遇到他兒童時期參加的童子軍朋友開始,噩夢從回憶湧現,劇中亞歷山大的不堪是以
Thumbnail
玩逗新觀點EP2 從「沉默」到「無聲」 圖片來源:pinterest 從2014年《沉默》一書到前陣子的國產電影《無聲》,雖然沒有直接點名,但看過並深入了解後都能明白,電影或書籍所描述的事件即是發生在台南大學附屬啟聰學校內的真實性平案件。 據統計這所臺灣的特教學校在2009~2011年間,就發生
Thumbnail
所謂「變態心理檔案」,簡言之,即是一組「別人不會這樣想這樣做,而某人卻這樣想這樣做」的惑人的真實故事。這些故事,有些情節極富戲劇性,因而曾被改寫成小說或改拍成電影,事實上,所有的變態心理檔案都是小說或電影的理想題材。但說它們「理想」,指的並非以某些人的心理痛苦或瘋狂行徑來作為愉悅大眾之材料的工具性價值,而是因為這些當事者的所遇所思所為,無一不是人類生命之憂歡與辛酸、靈魂之幽暗與孤寂、心路之曲折與執拗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