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與亡靈同行的登山之旅 — — 讀朱和之的小說《當太陽墜毀在哈因沙山》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全文刊載在印刻文學生活誌 12月號/2023 第244期

某次跟家人去阿里山,我提議爬有鄒族聖山的塔山步道,但他們聽了直搖頭說:原住民的聖山,不可以隨便進入。

那是我第一次感覺到,進入高山,得想到亡靈。

高山與亡靈

後來我還是獨自爬了塔山步道,無奈時間不足,沒能成功登頂。下山後覺得空虛,轉而從《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紀錄片填補對登山的想像。無意間,某一幕拎起了螢幕前的我,不得不灌注精神仔細看。

那一幕是攝影團隊的入山儀式。他們在一塊巨石擺上食物、啤酒、檳榔等供品,再用米酒澆淋土地。那幕拍下了眾人靜默,像是在跟誰溝通、對話,嚴肅地嚴守與山的約定,但非出自恐懼的心。在閱讀小說《當太陽墜毀在哈因沙山》的體感上,也會頻頻聯想到那幕畫面捕捉到的特別氛圍,在此借用書中的段落來表達:

山裡面有各種Hanitu(靈),有人的,動物的,植物的,萬事萬物的,祂們有好有壞,凶死者和不知由來的邪靈會詛咒陷害人,而善靈則會福佑人

又一次感受到,提到高山,不得不想到亡靈。

《當太陽墜毀在哈因沙山》的小說舞台,搭建在有群山與縱谷的霧鹿地區,時代橫跨日治與戰後初期,主要從漢人潘明坤、日本人城戶八十八,以及布農族人海朔兒三者的視角,側看霧鹿的發展史,最後收尾在大型空難 — — 三叉山(哈因沙山)事件。

這三名角色讓讀者預期小說的結構,將公允且穩健地詮釋不同族群如何在霧鹿地區共存榮,所以小說也追述了霧鹿的開發經過。對日人來說,霧鹿是前人犧牲性命開闢的新天地,且那裡天氣寒冷,開得出櫻花,是臺灣難得與日本相像的地方。然而驅動他們開闢的政令是暴力的理蕃政策,以武力鎮壓原住民族群,所以對原住民來說,日本人的開闢史是他們的離散史。而對漢人來說,日人闢建霧鹿得以讓關山庄發展市鎮,帶來新的工作機會,小心地順應時局變化。

不過《當太陽墜毀在哈因沙山》成功串起這三名角色的針線,並不是單純靠舞台,而是亡靈。

小說以潘明坤娶鬼妻作為線頭,帶出關山庄與霧鹿之間的貿易關係。即使不論潘明坤與鬼妻結褵的情節,單論他的身世也是有多個層面耐琢磨。他原姓張,因母親與父親離婚,隨母改姓潘,好傳承母系家族的香火,同時讓年幼的潘明坤學會「婚姻」與「地位」的連結。

母親在意的不單是人生在世的地位,還包含了往生後的去處,如小說描述的:

女人總要有個歸宿,否則死後沒有神主牌仔可以去,只能當孤魂野鬼。

在小說中,死後的靈魂要有歸宿。對於漢人、日本人、布農族人都是重要的事情,只是會用不同的方式應對與表達。在漢人文化裡,對亡靈保有「彈性」的態度。雖然通常人們忌諱與亡靈接觸,卻也有「鬼妻旺夫」的傳說,希望亡靈如神佛保佑生者。

潘明坤想起鬼妻的時刻,多半是現實遭遇困難的時候。他在夢裡越是看不清楚紅緞的臉,越發困惑,究竟他得做什麼才能使鬼妻開心,換得現實生活的無擾?

直到潘明坤的女兒死去,他才在夢中聽見紅緞哭著問:你到底有沒有心娶我?此處點才破潘明坤與亡靈紅緞的關係,是搭建在潘明坤的慾望上。只要他沒能同理孤魂野鬼,亡靈就會是他心裡的重擔,而非保佑的寄託。

有趣的是,我們看到潘明坤必須小心地守護家中神主牌,免遭日本政府清查或戰火襲擊。反觀日本警察城戶八十八相信的日本信仰文化,在這片新天地成為最有「權勢」的信仰,甚至相信死去的布農族亡靈,也能請高僧來渡化,讓怨靈得以安息。

關於這個矛盾,小說巧妙地用一段「惡靈」辯論,指出信仰的問題。

誰的惡靈?

祖父告訴海朔兒,萬事萬物皆有Hanitu,而Hanitu有善靈,也有惡靈,要多傾聽善靈的聲音,讓自己的Hanitu夠強壯,祖靈就會在山裡引導你。然而當海朔兒問,為何自己的父母成為了惡靈?祖父只是回答,他們在外面意外而死,靈魂沒回家,就是惡靈。

海朔兒祖父的觀點看在城戶的眼裏,反而覺得殘忍。當年城戶見證海朔兒父親在炸藥開路的工程中不幸喪命,事後基於愧歉,堅持將海朔兒父親的遺體帶回部落,卻被海朔兒祖父拒絕,理由同上述:意外死去的人已成為惡靈,不能讓惡靈進來部落。

城戶質疑,難道任由親人遺體在外曝曬,死者的怨念不會化為惡靈嗎?最終城戶請高僧主持渡化儀式。就算是不同的信仰,城戶仍相信這麼做,才得以讓海朔兒父親的靈魂得到安息,但這個充滿同理的想法不免讓人心生疑慮 — — 有時我們以為的同理,會不會是來自另一方的消音?

兩者對惡靈看法的矛盾,想當然不會有真正的答案,卻能透過這段衝突,讓讀者看見人們對惡靈的想法,透露的是兩種不同的族群集體經驗。

一是離鄉背井在異地開拓的日人,看著同胞在開路或交戰過程中喪命,似乎也只能相信,雖然臺灣不是家鄉的土地,但只要能入土就能為安。在小說裡是如此描述城戶對祭祀亡靈的感想:

剛到臺灣的頭幾年,沒人在過什麼盆祭,大家都認為就算地獄的鍋蓋打開,祖先精靈回返人間也不會到蕃地來。然而與其說自己是拋棄祖先來此,他總覺得自己是被故鄉的祖先拋棄……。

另一是布農族認為靈魂唯一的歸宿,即是原初誕下生命的老屋。因此海朔兒祖父萬般叮嚀,他死後千萬不可葬在公墓,一定要回到老屋,按照傳統方式安置屍體。海朔兒不反駁祖父,但他其實內心知道不太可能能如祖父所願。他除了向祖父學習Samu(傳統),同時也學日本人戴上「現代化」的鏡片觀看事物。最終答案揭曉,放任屍體在外腐壞被視為不衛生、危害公共安全,所以被禁止了。

權力關係不對等的飛翔夢

海朔兒戴上鏡片,是出於自願,還是順應時代使然?其實作者埋有細膩的針線,能讓讀者貼近海朔兒繁複的掙扎。細究海朔兒的身世,父母親被日人所害,成為孤兒,理應要痛恨日本人,但為何當祖父憤恨地說,日本用邪惡巫術操作飛機、大砲,所以族人被迫從莫古拉萬遷居到霧鹿時,海朔兒想到的不是憤怒,而是飛翔?

海朔兒對「飛翔」有純粹的嚮往,而另一名與海朔兒命運截然不同的男孩,嘉雄,也是城戶的么子,同樣對飛翔有美好的幻想。靈敏的讀者應該早就從兩個男孩的飛翔夢,嗅到一絲悲劇氣息,如同《風起》動畫的主題般,飛翔在戰爭年代必定伴隨死亡。

可是海朔兒與嘉雄的飛翔夢,在整部小說裡仍然保有難得的天真,能讓讀者感受到生命的暖流,依舊在充斥族群紛爭的土地上流動著。

海朔兒與嘉雄的友誼起始地,就發生在海朔兒祖父說的老屋。一個是孤兒,一個是父親疏於照顧的男孩,因一頂飛行帽(其實是布農族皮帽)而玩起來。海朔兒用Samu的知識保護嘉雄,避免在山林裡受傷,而嘉雄告訴海朔兒關於飛行員的事情、分享新潮的糖果。

兩個男孩長大後,嘉雄如願成為飛行兵,在特攻隊任務中犧牲。海朔兒原本期待也能報名飛行兵,卻無法如願,眼睜睜看著戰爭結束。看似海朔兒與飛翔無緣,但隨之而來的三叉山事件,再次牽起海朔兒與飛翔的緣分。

在新政府到來前,還駐守在霧鹿的城戶等人接到總督府命令,組成搜救隊救援墜毀在哈因沙山的美國飛機。

然而那項任務不只要克服天候與地理障礙,還得跨越巨大的心理門檻。目擊現場的人形容:

整個山谷都是碎片,還有很多斷手斷腳的屍體。那裡惡靈很多,我們不敢久留……

海朔兒擔當嚮導協助搜救隊,整個過程一直在尋找Hanitu,直到颱風來襲時,看見匯集的惡靈集結成巨人。那些惡靈不光是空難的罹難者,還包含古往今來因爭奪而喪命的亡靈。面對高聳的巨人,海朔兒無法飛行,在地面不斷射箭奮戰。最終海朔兒射中巨人的右眼,跟受傷的巨人達成某種約定。

海朔兒與巨人的交戰,其實是兩個太陽傳說的翻版。兩顆太陽讓人類痛苦不已,所以人類射箭與太陽奮戰,射中了其中一顆。受傷的太陽警告人類,是你們沒有先敬畏神靈,但願意給人類機會改過,於是化為月亮,而人類須依照陰晴圓缺祭祀。

至此,空難顯然是要警告人類的自大,也是飛行夢的殞落,猶如伊卡洛斯的羽翼,也可連結到為何海朔兒的祖父說人不能當鳥、為何嘉雄說自己是因孤單才飛翔。拋下地面萬物的高飛,不是真正的自由。

在闔起小說後,也好像走了一趟山的旅程。前述提到的紀錄片也有一段話,大致是真正的登山客都曉得,山不是被人類征服,因為人類是被山所包容的。至於被山包容的我們,彼此又該如何在同一片土地共處,會是另一段我們都得繼續前行的登山之旅。




我是歷史小說作家,便當(Ben & Don,aka. 班與唐),著有日治小說《食肉的土丘》 、《安雅之地》,專寫文學、歷史、旅遊、vlog、閱讀、創作相關主題的文章與 YouTube 影片,分享在頻道「熬夜的便當(Ben & Don)」!

歡迎訂閱我的頻道「熬夜的便當」:https://www.youtube.com/@benanddon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概是 2019 年,我有次趁二二八連假去一趟蘇澳,為小說創作做調查,意外發現白米橋邊放有一束花。回去查,果然,那裡是蘇澳二二八受難者遇害的重要發生地。也是從那時開始,我開始留意到,集結受難記憶的地點,其實外觀低調得難以察覺。
《波間弦話》對神話與民間故事有股敏銳的直覺,甚至可說是叛逆的野性,非得要「顛倒」著讀才能讀出另一種故事出來。而那個顛倒的故事版本,滋生出一種新的歷史:一種不屬於強者的歷史。
最近怎樣都躲不掉台北女子圖鑑的話題,不自覺也開始煩惱,什麼印象能標誌出台北?不得不承認,最先卡在腦子的念頭是「吃」。(絕不是因為台北不好吃)最近老是掉進跟吃有關的書,其中一本是洪愛珠的《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交通」很大程度決定我們對「旅行」的想像。​1908 年,臺灣出現第一條「縱貫鐵路」,能一路從基隆搭到打狗,給予人們「環臺旅遊」的概念雛形。​對於國家來說,鐵路不是只有旅行的意義,還有更重要的軍事跟經濟的運輸目的,這也是為什麼,日治時期的鐵道會迅速發展起來的原因。​
1920年7月,失戀的日本文豪佐藤春夫,來殖民地臺灣展開旅遊。一百年後,歷史推理小說作家瀟湘神,重遊佐藤春夫的失戀之旅。有趣的是,兩個時間差一百多年的人,能因為一段旅程,重新勾起臺灣的歷史難題。
1942 年,辜顏碧霞自費印刷自己的小說,書名叫《流》。​但是小說還沒放上架讓讀者看見,就已經被夫家全數買下收回。​直到 1999 年《流》才被讀者看見,不過是翻譯成中文的版本(原版是日文)。​辜顏碧霞的「辜」是她的冠夫姓,也就是臺灣五大家族之一的鹿港辜家。
大概是 2019 年,我有次趁二二八連假去一趟蘇澳,為小說創作做調查,意外發現白米橋邊放有一束花。回去查,果然,那裡是蘇澳二二八受難者遇害的重要發生地。也是從那時開始,我開始留意到,集結受難記憶的地點,其實外觀低調得難以察覺。
《波間弦話》對神話與民間故事有股敏銳的直覺,甚至可說是叛逆的野性,非得要「顛倒」著讀才能讀出另一種故事出來。而那個顛倒的故事版本,滋生出一種新的歷史:一種不屬於強者的歷史。
最近怎樣都躲不掉台北女子圖鑑的話題,不自覺也開始煩惱,什麼印象能標誌出台北?不得不承認,最先卡在腦子的念頭是「吃」。(絕不是因為台北不好吃)最近老是掉進跟吃有關的書,其中一本是洪愛珠的《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交通」很大程度決定我們對「旅行」的想像。​1908 年,臺灣出現第一條「縱貫鐵路」,能一路從基隆搭到打狗,給予人們「環臺旅遊」的概念雛形。​對於國家來說,鐵路不是只有旅行的意義,還有更重要的軍事跟經濟的運輸目的,這也是為什麼,日治時期的鐵道會迅速發展起來的原因。​
1920年7月,失戀的日本文豪佐藤春夫,來殖民地臺灣展開旅遊。一百年後,歷史推理小說作家瀟湘神,重遊佐藤春夫的失戀之旅。有趣的是,兩個時間差一百多年的人,能因為一段旅程,重新勾起臺灣的歷史難題。
1942 年,辜顏碧霞自費印刷自己的小說,書名叫《流》。​但是小說還沒放上架讓讀者看見,就已經被夫家全數買下收回。​直到 1999 年《流》才被讀者看見,不過是翻譯成中文的版本(原版是日文)。​辜顏碧霞的「辜」是她的冠夫姓,也就是臺灣五大家族之一的鹿港辜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2021/10/4-10/10 (高雄)     週一凌晨解除隔離,因為失眠了幾天,清晨五點走出飯店,有點天旋地轉、目眩神移。半個月沒有跑步,解封第一天就迫不及待要起步,七點半到了三民家商門口,才發現只開放18:00-20:00,而且台灣戶外管制仍得戴口罩,我全程戴口罩,勉強跑了三公里。   
Thumbnail
前一陣子剛介紹這部作品的第1-4集,只能說這種古典作品很合我的胃口,但沒想到的是原來完結篇已經出了,當然是趕快看完囉! 說是古典作品,但最後一集……也很古典,只是古典的年代不大一樣,因為冒出外星人與太空船,讓我想到曾經讓我廢寢忘食的電玩--魔法門3。 好啦!基本上只是部份相似給我這種聯想,而且魔法門
Thumbnail
《上帝與物理》作者為黃小石教授,畢業於台灣大學物理系,美國康乃爾大學物理學博士,曾任教於美國若歌大學、匹玆堡大學,現為普林斯頓大學訪問研究教授。 本書探討了物理學、哲學和宗教之間的關係,尤其是它們對於世界本質和人類存在的理解,也藉由中西方典籍作為例子,令人不得不佩服黃教授的旁徵博引、博古通今。 書中
Thumbnail
去年最後一週思考今年的生涯計畫時,為了提升計畫的成功率,我拜讀了連續兩年霸榜暢銷書排行榜冠軍的《原子習慣》。《原子習慣》 所介紹的四步驟習慣養成迴圈,以及環境、儀式與具體行動計畫的公式模組, 經我實踐後,確實可以讓人塑造良好習慣,只是你必須配合二八法則,挑出黃金習慣執行習慣行為,原因是...
Thumbnail
蔡康永曾在他的《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中說過:「有時候我們會羨慕劇中人物為何總是可以順利地達成目標,那是因為他們少了能擾亂他們的雜物。」或許這就是為何我總是覺得自己都無法順利地變成心目中嚮往的那人...
Thumbnail
在中國近代化乃至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教會始終扮演者重要的介入者的角色。但1949年中共接掌政權以後,教會受到打壓,教會的領導者不是被驅逐出境,就是被關進監獄。當我們以為教會已經失去了在中國發展中的作用的時候,《被隱藏的中國》一書讓我們看到事實並非如此。
Thumbnail
本書《步兵攻擊 – 經驗與教訓》,是二戰德軍名將艾爾溫‧隆美爾(ErwinRommel)於他擔任中校教官時,對他一次大戰的前線基層經驗總結。國內由陸軍官校的黃竣民軍官翻譯,雖然是本老書,但對照今天仍有可借鏡之處。
Thumbnail
本書《被劫的經濟幸福》,由John Staddon所著,一個可以說是經濟的外行人,也因此讓這本書饒富趣味。有趣的點在於,書的前半段算是案例與理論分析,旨在找出為什麼「我們的經濟幸福被『劫』了」。若以台灣這幾年來網路上的一般論來說,大概有八成的人會以為這本書左到靠北邊走,然後就不想看了。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2021/10/4-10/10 (高雄)     週一凌晨解除隔離,因為失眠了幾天,清晨五點走出飯店,有點天旋地轉、目眩神移。半個月沒有跑步,解封第一天就迫不及待要起步,七點半到了三民家商門口,才發現只開放18:00-20:00,而且台灣戶外管制仍得戴口罩,我全程戴口罩,勉強跑了三公里。   
Thumbnail
前一陣子剛介紹這部作品的第1-4集,只能說這種古典作品很合我的胃口,但沒想到的是原來完結篇已經出了,當然是趕快看完囉! 說是古典作品,但最後一集……也很古典,只是古典的年代不大一樣,因為冒出外星人與太空船,讓我想到曾經讓我廢寢忘食的電玩--魔法門3。 好啦!基本上只是部份相似給我這種聯想,而且魔法門
Thumbnail
《上帝與物理》作者為黃小石教授,畢業於台灣大學物理系,美國康乃爾大學物理學博士,曾任教於美國若歌大學、匹玆堡大學,現為普林斯頓大學訪問研究教授。 本書探討了物理學、哲學和宗教之間的關係,尤其是它們對於世界本質和人類存在的理解,也藉由中西方典籍作為例子,令人不得不佩服黃教授的旁徵博引、博古通今。 書中
Thumbnail
去年最後一週思考今年的生涯計畫時,為了提升計畫的成功率,我拜讀了連續兩年霸榜暢銷書排行榜冠軍的《原子習慣》。《原子習慣》 所介紹的四步驟習慣養成迴圈,以及環境、儀式與具體行動計畫的公式模組, 經我實踐後,確實可以讓人塑造良好習慣,只是你必須配合二八法則,挑出黃金習慣執行習慣行為,原因是...
Thumbnail
蔡康永曾在他的《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中說過:「有時候我們會羨慕劇中人物為何總是可以順利地達成目標,那是因為他們少了能擾亂他們的雜物。」或許這就是為何我總是覺得自己都無法順利地變成心目中嚮往的那人...
Thumbnail
在中國近代化乃至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教會始終扮演者重要的介入者的角色。但1949年中共接掌政權以後,教會受到打壓,教會的領導者不是被驅逐出境,就是被關進監獄。當我們以為教會已經失去了在中國發展中的作用的時候,《被隱藏的中國》一書讓我們看到事實並非如此。
Thumbnail
本書《步兵攻擊 – 經驗與教訓》,是二戰德軍名將艾爾溫‧隆美爾(ErwinRommel)於他擔任中校教官時,對他一次大戰的前線基層經驗總結。國內由陸軍官校的黃竣民軍官翻譯,雖然是本老書,但對照今天仍有可借鏡之處。
Thumbnail
本書《被劫的經濟幸福》,由John Staddon所著,一個可以說是經濟的外行人,也因此讓這本書饒富趣味。有趣的點在於,書的前半段算是案例與理論分析,旨在找出為什麼「我們的經濟幸福被『劫』了」。若以台灣這幾年來網路上的一般論來說,大概有八成的人會以為這本書左到靠北邊走,然後就不想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