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經營者該待在總部還是門市現場?老闆時間分配的5大挑戰

服務業經營者該待在總部還是門市現場?老闆時間分配的5大挑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一、分配不均

服務業經營者常困於門市與總部之間的時間分配中。門市是企業營運的前線,需求即時回應;總部則是策略規劃的重心,需投入深思熟慮。兩者的需求錯綜交織,經營者往往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根據調查,超過六成的服務業經營者表示,由於過多時間投入總部,門市運營常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這種情形容易導致經營者與第一線脫節,難以掌握顧客的即時需求。

 

顧問建議:區塊管理

經營者應善用「區塊管理」策略,將一週劃分為「塊狀」時間格,門市專屬時間塊與總部專屬時間塊,既不讓門市無人督導,也不讓總部群龍無首。此方法能「分工有序,面面俱到」,不僅有助於經營者兼顧全局,減少顧此失彼的窘境,還能提升決策的準確性。

 

二、溝通不暢

經營者還面臨門市與總部之間溝通不暢的問題。門市常抱怨總部的政策與現場操作脫節,而總部則認為門市反應過慢或墨守成規。這種「各自為政」的局面,不僅降低了營業效率,還加劇了雙方的矛盾與隔閡,最終影響服務品質。據統計,約70%的門市管理者反映因總部政策不透明而導致營運效率低下。

 

顧問建議:搭建溝通橋梁

為解決此問題,顧問建議老闆應建立「即時溝通平台」,確保信息暢通無阻。使用數位工具和定期會議機制,讓門市與總部「上情下達,左右聯通」,確保資訊的「公開」與「同步」,避免少數人藉由資訊落差,破壞團隊間的信任。既能及時反映現場需求,也能讓總部提供具體指導,減少誤會與延遲。

  

三、定位不清

老闆常因為「親力親為」而過度投入日常事務,這使得他們難以抽身關注更具戰略性的工作。門市的即時問題和總部的繁雜業務,使得經營者疲於奔命,最終導致精力分散、效率低下。「事必躬親」看似負責,實則分身乏術,長此以往無法兼顧全局。

 

顧問建議:合理授權

顧問建議老闆應「授權分工」,將部分日常管理工作交由店長或區域主管負責,讓自己專注於高層決策與資源調配。老闆的定位在於「搶市場」、「爭資源」、「求發展」,致力獲得更多更好的資源,並思考如何有效分配,是企業能持續成長的關鍵。讓團隊成員「各司其職,責任分明」,從而提升整體營運效率。調查顯示,實施授權管理的企業,其經營者工作壓力減少20%,員工滿意度顯著提升。

 

四、決策不明

老闆若僅依靠經驗進行決策,往往無法應對市場快速變化。當面對大量的門市與總部數據時,若無有效分析,經營者易陷入「憑感覺管理」的誤區,錯失關鍵商機或忽視潛在風險。數據驅動決策已成為現代管理的趨勢。

 

顧問建議:數據導向決策

顧問建議老闆們應運用數據結果來輔助決策,在此之前建立明確可衡量的指標,工作會議時運用最簡單通用的軟體,例如:EXCEL直接追蹤與確認各項指標達成狀況,減少因學習門檻產生的阻礙。做到「數據為憑,洞察入微」,避免盲目決策,提升精準度與應變能力。

 

五、激勵不足

老闆的另一挑戰在於門市與總部員工士氣低迷。由於工作負擔沉重、獎勵機制不完善,許多員工缺乏工作熱情和積極性,這導致服務品質下降,進而影響顧客滿意度。員工的「積極性不足」,使得企業發展受限,長期也增加了人員流失的風險。

 

顧問建議:優化激勵機制

為解決這一問題,顧問建議老闆們應發揮創意優化「激勵機制」,將原本的績效獎金分門別類設置,例如:「搬家津貼」、「進修津貼」、「跨出舒適圈獎勵」等等,另外彈性的工時與休假制度也極受現代工作者的歡迎。讓員工感受到努力的回報。這樣既能「勞有所獲,心有所屬」,也能促進員工士氣大幅提升。根據調查,導入有效激勵機制的企業,員工滿意度提升了22%,離職率則下降了15%。

 

結論:找到平衡,事半功倍

服務業經營者在門市與總部間的時間分配,不僅是資源運用的問題,更是決策效率與組織協調的挑戰。老闆們必須能夠「綜觀全局,靈活應變」,一味地死守門市櫃台與吧檯,或是一直待在辦公室開會、在外面社團聚會,都不是絕對好或壞的選擇。

avatar-img
最懂服務業的OGSM教練顧問
5會員
23內容數
作者是一位專精於服務業管理的教練與顧問,擅長運用OGSM管理工具,協助企業制定並實現具體的經營目標。多年來致力於幫助各類服務業組織提升管理效能,並透過實務導向的教練技術,幫助經營者在變革中找到最佳的發展策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服務業中,企業願景是指引組織方向的重要工具,它不僅定義了公司未來的理想狀態,也為員工提供了行動的準則,國內服務業的規模普遍為中小企業,老闆的想法就是企業的未來,老闆的高度直接是企業成長的天花板。然而,經營者在傳達願景給員工時,常面臨多重挑戰,這些挑戰可能會阻礙願景的實現。以下分別探討這些困難以及相
在服務業,目標管理經常是一場艱難的戰役。根據數據,只有不到30%的企業員工能夠明確了解自己工作的目標和期望,這揭示了目標設定不清的普遍問題。作為教練顧問,我們必須幫助企業制定精確且量化的目標,同時確保同仁的參與感與執行力達標。   1. 解決目標不明確與缺乏量化標準 經營者面對的挑戰: 數
探討逆境領導和成長型思維的兩天課程,從中看到了好的學習習慣、好的企業文化和好的老師。賦予了我們很多啟發。
新進夥伴JoJo在面對殺價要求時表現堅持立場,並受到經理的重視和教導。這篇文章描述了JoJo在公司溝通和麵對商品價格的立場,以及在進入新角色中的成長過程。
在服務業中,企業願景是指引組織方向的重要工具,它不僅定義了公司未來的理想狀態,也為員工提供了行動的準則,國內服務業的規模普遍為中小企業,老闆的想法就是企業的未來,老闆的高度直接是企業成長的天花板。然而,經營者在傳達願景給員工時,常面臨多重挑戰,這些挑戰可能會阻礙願景的實現。以下分別探討這些困難以及相
在服務業,目標管理經常是一場艱難的戰役。根據數據,只有不到30%的企業員工能夠明確了解自己工作的目標和期望,這揭示了目標設定不清的普遍問題。作為教練顧問,我們必須幫助企業制定精確且量化的目標,同時確保同仁的參與感與執行力達標。   1. 解決目標不明確與缺乏量化標準 經營者面對的挑戰: 數
探討逆境領導和成長型思維的兩天課程,從中看到了好的學習習慣、好的企業文化和好的老師。賦予了我們很多啟發。
新進夥伴JoJo在面對殺價要求時表現堅持立場,並受到經理的重視和教導。這篇文章描述了JoJo在公司溝通和麵對商品價格的立場,以及在進入新角色中的成長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