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服務污染?偏鄉教育營隊要注意的事情

2024/02/1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服務污染如何形成?


社會心理學家指出:我們容易被「信任可靠的人」、「專家」、「喜歡崇拜的人」影響說服,而那些前往服務的志工,往往具備這些條件。若志工認為自己的服務是必要的,可能會不知不覺的歧視與忽略被服務者的感受、價值觀與文化,並強迫被服務者無條件接受自己的服務與觀點。


舉例而言:我們的校園經驗裡,上課會被老師要求不要講話、亂動,若不遵守就會被懲罰。我們長期下來習慣這種教學模式,也認為這樣有助於課程進行,進而認為這個守則是對的。當我們返鄉服務時,也就透過自己的經驗,使用了這套規則,要求學生照做,否則學生將被懲罰。


不過,我們該思考:服務的這間學校,會這樣對待學生嗎?還是其實反而認為學生要多發言,有助於他們的創造與表達能力?其次我們也可以想想,自己服膺的這套價值是否適用於當地?若該校是施行小班制,希望能拉近師長跟學生的關係,那短期服務就不該去增加老師的權威性。簡單講:不應把自己的價值,放入任何一個被服務者。


服務前如何避免服務污染?就是做足客製化課程設計。


從認識被服務者的個人特質、價值觀、生長文化、同儕關係開始。再來認識服務學校的師生比、教育方針、校本課程、師生關係、校園環境。最後認識當地社區的產業結構、就業環境、宗教信仰等基本知識。藉由這些基本知識理解,有助達到精準且客製化的課程設計。然而若我們缺乏對服務地區的思考,也缺乏對於該校文化的理解,將可能對被服務者來說是一種傷害。


舉例而言:透過教育部統計資料發現服務地點的家庭離婚率較高、隔代教養或單親家庭的狀況較多,那就可以減少設計制式的父親節、母親節感恩活動,而將感恩範圍擴大包裝等,避免造成被服務者感受的不適。


又或者這間學校的校本課程是「打鼓」,而該區域有隔代教養或不穩定家庭情況。便可透過既有校園資源與該區域問題做連結,設計音樂治療課程,讓孩子學習面對獨處這件事。這樣「客製化」課程不僅能提供的特別的學習經驗,且能避免與學校學習有所重疊。


服務中如何避免服務污染?


尊重對方文化,避免價值觀的壓迫或歧視。不是用上對下的壓迫方式來傳遞「優勢文化」,而是對等尊重相處,讓被服務對象保留選擇的權利。自身碰到或觀察到有價值觀的衝突時,應該要在團體會議中提出討論與集思廣益。


用「協助探索」來取代「給予答案」。若小孩對於自身未來規劃迷茫,可藉由「協助探索」的提問模式,拓展孩子整合自己的相關經驗,並且發展對問題的面對與思考經驗,進而可以自己做出自己的選擇,而非直接提供建議。重點在於先聆聽、先了解,透過反思提問,建立答案。


服務後如何避免服務污染?


透過營隊結束後的時間,進行服務反思與團體分享討論,並將反思與討論歸納出的經驗與知識,帶到下次服務的場域實踐,這樣不但可以對服務汙染有更高的敏感度,也能有效降低服務污染的可能性。並且回顧服務過程,促使自己更進步。


最後,我們需要明白:短短幾天的服務營隊,我們不單只是單方面的服務者,而是一個謙卑的學習者。學習如何與不同文化成長的小孩相處,學習如何將自身專業及當地環境結合,更是學習如何去用心的觀察一個地方,這裡的需求、優勢以及想像。我們要清楚:沒有一個地方的文化比較值得崇拜,沒有一個地方的價值比較值得被信仰,我們與孩子的關係,應該是對等的。

參考資料:

《服務志工的內心小宇宙》:【心理師回覆】服務汙染

網址:https://bit.ly/3KXpuKi

【投書】寒暑假去偏鄉帶營隊?小心別讓你的服務熱忱成了「服務汙染」!

網址:https://bit.ly/35odLUu


關注更多 #時事議題 #弱勢群體 #社會政策 歡迎追蹤我的Instagram帳號

網址:https://www.instagram.com/edgeproblem/

1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