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要不要承認自己的障礙?給徬徨特教生的分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障礙者的生命歷程當中,會對自己有別於他人的差異,產生焦慮、自卑的心理狀態,此為理所當然的情況。這樣的焦慮,部分障礙者會透過蒙混過關的方式,迴避自己的缺陷及不同,讓自己不會被貼上污名標籤,更免於被同儕排擠。如同筆者過去在就學期間,在資源班進行課程時,因為想避免被貼上學習障礙者的身份,就做出一些閃躲的舉動,好比:每當有同學經過資源班時就躲起來避免被看見,或跟著同學一同欺負身心障礙者。這些方式有助於於讓我更像正常人。

透過這樣蒙混過關的方式,隱藏自己不論是外顯或內險的障礙,我想短期將助於舒緩自己內心的焦慮,但若這樣的偽裝失敗,有可能對自己產生更大的傷害。如同:被同學發現在資源班上課、老師發現我的學業成績特別低落。在同學老師不知情的情況,會開始進一步猜測,可能說:我是不是在心理層面有問題,他看起來很正常啊怎麼會。這些不必要的猜測,將對障礙者或特教學生有更大的心理壓力。

回過頭來想,若作為一個身心障礙者或具備特殊教育身份的學生,到底應不應「自己」主動向老師及同學說明自己的差異呢?我的答案是:在不傷害到你個人的情況「我們可以盡情承認自己的差異」,而我將分為三大原因進行說明。


一、劃清界線,才能瞭解實際差異

社會上有很多人不了解弱勢群體的處境,也不了解身心障礙者在生活上的困難,並非他們缺乏同理心,而是在他們的生命歷程當中,不曾接觸過這些弱勢群體。不了解所產生的差異,往往將這些差異給妖魔化/嬰兒化等,例如:認為障礙者沒有性需求、認為障礙者沒辦法自主生活。我們了解這是社會長期以來對於弱勢群體的刻板印象,難以於一時改變。

作為一個障礙者本身,若我們可以將「個人障礙差異vs社會刻板印象」分開談論,讓社會大眾了解障礙對個人產生的影響,這除了有助於障礙者突破社會刻板印象的拘束,更是透過自己的經驗,來定義自己的障礙及身份,讓大家從「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想像,轉變對於個人障礙者處境的理解」。然而,過程我們也要注意,並不是將所有個人的差異及缺陷,歸咎於自己的障礙身份上。

二、障礙是差異,而非污名

揭露障礙身份除了讓大家理解障礙身份並非「集體刻板印象」而是「個人障礙差異」,第二步是能讓大家了解:障礙身份並非是特別與極少數的。因為每一個人都會有不同特質及身體狀況,而障礙身份只是在身心狀況的不同。比如說:長大身體機能會逐漸退化、發生意外則需要輔具支持。生活的轉變,將可能讓任何人都有機會成為身心障礙者。

但我們必須知道,身心障礙者一詞並非污名,而是一個身份上的差異,因為這個差異,促使在生活上無法被滿足,例如:肢體障礙者發現台灣道路都沒有無障礙、閱讀障礙者發現台灣教育習慣考大量詞彙等。因此需要身心障礙手冊等證明,來獲得較為積極的差別待遇(無障礙車位、升學考試加分等等措施)。揭露障礙身份,有助釐清障礙的成因,更是讓社會大眾減少對障礙者的污名。

三、承認差異,減少應對壓力

對障礙者自己而言,承認自己的身份,讓同儕間瞭解你的需求與差異,也讓他們能釐清你的身份減少污名,那是對於他人而言。對自己而言,則能更減少應對社會/校園同儕的壓力。障礙者面對社會,比一般人更需要去多思考一個問題:我應不應該揭露自己的障礙。這樣的問題在每一個新的環境中都會遇到。

隱藏障礙身份時,總會擔心身份哪天被人揭露了怎麼辦?這樣的障礙身份別人會怎麼議論我?我這樣的行為大家會不會認為有問題?每天都在約束自己成為一個在社會上比較「正常」的人,這都是在隱藏身份時每天都要去煩惱的。但若能清楚的告訴周圍朋友自己的狀態,將能大幅減少大家過多的猜測,大家能清楚理解你的差異,更是減少自己在面對障礙時的擔憂。


障礙身份或許難離開生活,但別了忘記自己的能動性

障礙身份對於某些人而言是一輩子離不開了,那我們就要仔細思考如何跟他好好相處。最後,本文並非要鼓勵所有具有障礙者身份的人,都去積極坦承差異或是自我揭露。而是透過上述原因,讓障礙者能自主的,在自己的生活環境中思考,該為「自己的障礙揭露到什麼程度」。我們清楚:社會上每一個人都具有「能動性」,特殊教育學生也是一樣,每一位皆有極大的差異,不論是生命歷程、障礙經驗、家庭處境等,因此我們難以用一篇文章來一體適用。但本文期待所有的障礙者、特教生又或者是那些曾經備受污名情境的原住民、新住民,能一同思考,自己面對他人的身份。以及讓那些現在還徬徨在自我認同困境的特教生,能多一種思考方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好 我是左邊女孩 我是身障者 謝謝你對特殊生的想法 歡迎來看我的文章 希望也一起交流 https://vocus.cc/article/60628b75fd89780001b34dc2
avatar-img
李坤融的沙龍
2會員
4內容數
李坤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2/13
在談論本次主題前,我們先來聊聊特教預算。目前的台灣的特殊教育法,規定每年特殊教育預算,不得少於總教育經費的4.5%,對此教育部每年幾乎都是編於4.53%經費在特教預算上。而當前為了符合法規的微薄經費,有一大部分,是直接透過獎學金的方式發放出去,實質上對於改變特殊教育學生的處境,以及達到融合教育的目的
Thumbnail
2024/02/13
在談論本次主題前,我們先來聊聊特教預算。目前的台灣的特殊教育法,規定每年特殊教育預算,不得少於總教育經費的4.5%,對此教育部每年幾乎都是編於4.53%經費在特教預算上。而當前為了符合法規的微薄經費,有一大部分,是直接透過獎學金的方式發放出去,實質上對於改變特殊教育學生的處境,以及達到融合教育的目的
Thumbnail
2024/02/12
學習障礙者面臨著閱讀、記憶、理解等困難,需要社會更多理解與支持。本文探討學習障礙的特徵、困難以及社會對學障生的偏見,呼籲尊重不同的個體,關注弱勢群體,並介紹相關社會政策。歡迎追蹤我的Instagram帳號以獲得更多相關訊息。
2024/02/12
學習障礙者面臨著閱讀、記憶、理解等困難,需要社會更多理解與支持。本文探討學習障礙的特徵、困難以及社會對學障生的偏見,呼籲尊重不同的個體,關注弱勢群體,並介紹相關社會政策。歡迎追蹤我的Instagram帳號以獲得更多相關訊息。
2024/02/11
服務污染如何形成? 社會心理學家指出:我們容易被「信任可靠的人」、「專家」、「喜歡崇拜的人」影響說服,而那些前往服務的志工,往往具備這些條件。若志工認為自己的服務是必要的,可能會不知不覺的歧視與忽略被服務者的感受、價值觀與文化,並強迫被服務者無條件接受自己的服務與觀點。
2024/02/11
服務污染如何形成? 社會心理學家指出:我們容易被「信任可靠的人」、「專家」、「喜歡崇拜的人」影響說服,而那些前往服務的志工,往往具備這些條件。若志工認為自己的服務是必要的,可能會不知不覺的歧視與忽略被服務者的感受、價值觀與文化,並強迫被服務者無條件接受自己的服務與觀點。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每次都是看到別人看身心障礙者的眼光角度,這次是身心障礙者的角度。
Thumbnail
每次都是看到別人看身心障礙者的眼光角度,這次是身心障礙者的角度。
Thumbnail
人一旦看見了,知道了,就無法再欺騙自己,但我們還是可以選擇忽視它。只是在忽視的過程,會有一直有一把聲音在提醒你「是時候要醒過來了,不是在自欺欺人。」然而,我們還是選擇了繼續忽視。。。。。。 旅程之初 —「要如何做」 大學時的我,還未能直面恐懼,只是每一次的遇到痛苦時,都能讓我有機會看見它一點點,但
Thumbnail
人一旦看見了,知道了,就無法再欺騙自己,但我們還是可以選擇忽視它。只是在忽視的過程,會有一直有一把聲音在提醒你「是時候要醒過來了,不是在自欺欺人。」然而,我們還是選擇了繼續忽視。。。。。。 旅程之初 —「要如何做」 大學時的我,還未能直面恐懼,只是每一次的遇到痛苦時,都能讓我有機會看見它一點點,但
Thumbnail
「我不是啟發你的老師,謝謝再聯絡。」(豆比自行翻譯) 如同豆比之前提的,我欣賞台灣人的善良,但有時候總覺得這樣的善良已經過度將特定族群「標籤化」了。影片中的女士提到全世界的身心障礙者都被過度「物化」了,他們的演講內容也往往是講述自己生活中的辛苦,接著如何克服,最後活出精彩的人生---但其實很多身心障
Thumbnail
「我不是啟發你的老師,謝謝再聯絡。」(豆比自行翻譯) 如同豆比之前提的,我欣賞台灣人的善良,但有時候總覺得這樣的善良已經過度將特定族群「標籤化」了。影片中的女士提到全世界的身心障礙者都被過度「物化」了,他們的演講內容也往往是講述自己生活中的辛苦,接著如何克服,最後活出精彩的人生---但其實很多身心障
Thumbnail
這是一篇對身心障礙者自我定位的文章,意者可讀。
Thumbnail
這是一篇對身心障礙者自我定位的文章,意者可讀。
Thumbnail
雖然她沒有遭受到任何肢體暴力,但長期遭受精神和言語暴力也可能會造成身心受創,也就是所謂的複雜性創傷壓力症候群。
Thumbnail
雖然她沒有遭受到任何肢體暴力,但長期遭受精神和言語暴力也可能會造成身心受創,也就是所謂的複雜性創傷壓力症候群。
Thumbnail
在一個凡事都講求隱私權的時代裡,作為一個身心障礙者,在群體裏都盡可能的隱藏自己和他人的差異,佯裝成和其他人一樣,但只要走在街上、吃飯時、做出任何行動時,最先引人注目的永遠是我,肢體障礙的朋友們(簡稱愛友),是不是連隱私的權利都沒有?
Thumbnail
在一個凡事都講求隱私權的時代裡,作為一個身心障礙者,在群體裏都盡可能的隱藏自己和他人的差異,佯裝成和其他人一樣,但只要走在街上、吃飯時、做出任何行動時,最先引人注目的永遠是我,肢體障礙的朋友們(簡稱愛友),是不是連隱私的權利都沒有?
Thumbnail
在障礙者的生命歷程當中,會對自己有別於他人的差異,產生焦慮、自卑的心理狀態,此為理所當然的情況。而到底障礙者在面對自己的障礙類別時,要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要不要大方承認?還是就迴避談論?
Thumbnail
在障礙者的生命歷程當中,會對自己有別於他人的差異,產生焦慮、自卑的心理狀態,此為理所當然的情況。而到底障礙者在面對自己的障礙類別時,要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要不要大方承認?還是就迴避談論?
Thumbnail
那堂課,我身心障礙全勤;他們身心健康卻差點被扣考。 所以我恨。 我恨他們身心健康卻造成別人負擔、我恨他們如此游刃有餘、我恨自己活得像退一步就是懸崖。 於是「我沒事」就變成了一種習慣,在每個旁人問我「妳看起來很累耶還好嗎?要不要休息一下?」的時刻,它成了正常人遊樂園的入園門票。
Thumbnail
那堂課,我身心障礙全勤;他們身心健康卻差點被扣考。 所以我恨。 我恨他們身心健康卻造成別人負擔、我恨他們如此游刃有餘、我恨自己活得像退一步就是懸崖。 於是「我沒事」就變成了一種習慣,在每個旁人問我「妳看起來很累耶還好嗎?要不要休息一下?」的時刻,它成了正常人遊樂園的入園門票。
Thumbnail
這讓我明白,人們身上背負的形容詞和標籤,不能代表這個人的全部。同時我也瞭解了,我渴望的並非被當成「正常人」對待,而是被當成「我」來對待,不是「一個精神病人」」或「一名女性」。
Thumbnail
這讓我明白,人們身上背負的形容詞和標籤,不能代表這個人的全部。同時我也瞭解了,我渴望的並非被當成「正常人」對待,而是被當成「我」來對待,不是「一個精神病人」」或「一名女性」。
Thumbnail
《污名:管理受損身分的筆記》心得
Thumbnail
《污名:管理受損身分的筆記》心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