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長]迷途羔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廣大的世界 渺小的我

廣大的世界 渺小的我




當生活開始渾渾噩噩 會讓人不知不覺沉淪
我知道我的生活再繼續 也明白我有在工作 吃飯 運動
但這些生活究竟是不是我的? 看著身旁的人不斷前進著 接案 副業
自己卻只是過著基本的生活 也許是因為生活亞洲圈久了
會忘了關注最重要的是自己 以一個舒服的步調前進 以一個自己的方式開創生活很重要
時常會關注別人的生活 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較下
更令人感到心慌 與 手足無措 深怕晚了一步追不上別人 陷入輪迴的責怪自己

藉著分析 發現幾個自己容易被影響的點 與大家一起分享 共勉之
1 被社交軟體綁住__不自覺關心別人的生活比較 影響自己的生活步調
解法 : 設定使用社交軟體的時間
2 腦中世俗的成功定義__會一直想往IT產業前進 即便一開始的自己排斥
解法:真的去嘗試 不要被困在想


選擇題如下 適用於 工作 愛情 任何事上面
1__ 因為喜歡 而花時間深入認識 : 朋友覺得選這個比較表面
2__ 因為花時間深入認識 而喜歡 :我認為選這個某面向來說 是在強迫自己先接受

如果人生的職業 可以一開始就定好 也許就不用一路上跌跌撞撞的嘗試
我的內心一直想選1 但現實的情況 總是會逼迫自己選2
總是還抱著那麼一點點期待 也許再堅持一下現況就會有所改變
於是至今 我仍舊還在躊躇不前 不知道是否要繼續堅持在IT編碼
總認為是自己時間花的不夠多 所以沒辦法理解他的有趣之處
總想著是不是再努力一點 我就能夠更理解 打code的邏輯 加入IT的產業
總想著 是不是加油一點 我就會愛上這一切

如果愛情的選擇 可以一開始就看到盡頭 也許就不用在這一路上猜測彼此
我的內心一直想選2 但現實的情況 總是會不小心選1
總是還抱著那麼一點點期待 也許再堅持一下現況就會有所改變
於是至今 我還在原地逗留 不知道是否要繼續保持信仰
總認為是不是再多花一點時間等待 就可以等到你回頭的時候
總想著是不是我再多往前走幾步 就可以換來你的回覆
因為喜歡 所以願意花時間 於是年復一年的等待 還希望一切有所轉變

我明白在有餘裕的時候 要盡力做到最好 這樣緊急時刻時 才不會慌了手腳
但我也明白 專注當下 不要過度焦慮 有時候才是最好的選擇
也許因為生活在亞洲生活圈 比來比去的生活 早已成為日常的一部分
即使擁有現在的一切 仍舊會覺得不滿足 仍舊會覺得自己還不夠好

期許早日擺脫這種思考 而學會積極正向的成長 加油


avatar-img
0會員
10內容數
生活就是跌跌撞撞的過程,我的人生不要被"等"這個字耽誤,唯有自己創造,才有機會看見不一樣的風景,智慧、內涵、好奇心成就了我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a Wiwa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物理上與自己相處了28年 但是心理卻覺得格外疏遠 沒來由的覺得不夠認識自己 很多時候想說服自己卻都沒法輕易做到 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愛裡成長,但這不表示就無法擁有美好人生。 你如何再一次陪自己長大?
物理上與自己相處了28年 但是心理卻覺得格外疏遠 沒來由的覺得不夠認識自己 很多時候想說服自己卻都沒法輕易做到 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愛裡成長,但這不表示就無法擁有美好人生。 你如何再一次陪自己長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每逢新年,我們往往會許下新年新希望,但也往往在年底發現,最終結果不如預期。 最近閱讀《12 週做完一年工作》,相信書中方法與工具,能幫你離目標更近一點! 本文介紹,書中核心理念為何?如何提高 12 週內生產力與效率?並透過量化、有架構方式,追蹤並達成目標,讓新年希望不再是空談?最後分享實務模板工具!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臺灣社會菁英的刻板印象與其缺乏同理心的現象,並以建中校友會辱女事件為例,批判其特權意識與缺乏對女性的尊重。文章指出,這些菁英們的優越感來自於家庭背景而非真正能力,並且缺乏為自身行為負責的意識。作者呼籲讀者反思何謂真正的聰明與善良。
幫學生做了一份習慣清單 後來想想這些提議都很不錯 貼出來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是否有一種感覺,身在外地時渴望家的歸屬感,但一旦回到家卻感到莫名的壓力與煩躁?」這種矛盾的情緒在許多成年子女的生活中反覆上演。小時候,我們的DNA刻畫著對家的深刻依戀,那是無條件的依附。而長大後,當我們逐漸形成自己的行為模式與價值觀,回到家卻往往因生活習慣產生摩擦。
Thumbnail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們常常因為情緒問題陷入內耗,影響思考與行動。本篇文章探討情緒內耗的來源與解決方法,並強調專注於重要事務的重要性。通過轉移注意力和積極行動,可以有效減少內耗,提升生活品質。本文提供實用的技巧,幫助讀者掌握幸福的關鍵,擺脫負面情緒的束縛。
Thumbnail
一個人故事的發展過程中 總是會有許多出奇不易 在寫了這麼多文章與文字當中 充滿了 當時無助與悲歡心情中 適時盡情釋放這些 所謂負能量 無論好或壞 是時候 去找尋下一個窗口了
Thumbnail
成長,或許始於我們能夠誠實地面對自己的陰暗面,並真誠地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或者,也可能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更加堅定地擁抱自己的選擇,無論它們在他人眼中有多麼不堪。畢竟,人生本就是一場充滿矛盾和衝突的旅程,沒有人能夠完全理解另一個人的全部。我們都在自己的迷宮中摸索前行,尋找著屬於自己的出路和答案。
即將捨去的自己 是那個慣性憂鬱的自己 有這樣的感覺
Thumbnail
我們有一天 會有夠長的人生 任人隨意翻閱
Thumbnail
每逢新年,我們往往會許下新年新希望,但也往往在年底發現,最終結果不如預期。 最近閱讀《12 週做完一年工作》,相信書中方法與工具,能幫你離目標更近一點! 本文介紹,書中核心理念為何?如何提高 12 週內生產力與效率?並透過量化、有架構方式,追蹤並達成目標,讓新年希望不再是空談?最後分享實務模板工具!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臺灣社會菁英的刻板印象與其缺乏同理心的現象,並以建中校友會辱女事件為例,批判其特權意識與缺乏對女性的尊重。文章指出,這些菁英們的優越感來自於家庭背景而非真正能力,並且缺乏為自身行為負責的意識。作者呼籲讀者反思何謂真正的聰明與善良。
幫學生做了一份習慣清單 後來想想這些提議都很不錯 貼出來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是否有一種感覺,身在外地時渴望家的歸屬感,但一旦回到家卻感到莫名的壓力與煩躁?」這種矛盾的情緒在許多成年子女的生活中反覆上演。小時候,我們的DNA刻畫著對家的深刻依戀,那是無條件的依附。而長大後,當我們逐漸形成自己的行為模式與價值觀,回到家卻往往因生活習慣產生摩擦。
Thumbnail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們常常因為情緒問題陷入內耗,影響思考與行動。本篇文章探討情緒內耗的來源與解決方法,並強調專注於重要事務的重要性。通過轉移注意力和積極行動,可以有效減少內耗,提升生活品質。本文提供實用的技巧,幫助讀者掌握幸福的關鍵,擺脫負面情緒的束縛。
Thumbnail
一個人故事的發展過程中 總是會有許多出奇不易 在寫了這麼多文章與文字當中 充滿了 當時無助與悲歡心情中 適時盡情釋放這些 所謂負能量 無論好或壞 是時候 去找尋下一個窗口了
Thumbnail
成長,或許始於我們能夠誠實地面對自己的陰暗面,並真誠地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或者,也可能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更加堅定地擁抱自己的選擇,無論它們在他人眼中有多麼不堪。畢竟,人生本就是一場充滿矛盾和衝突的旅程,沒有人能夠完全理解另一個人的全部。我們都在自己的迷宮中摸索前行,尋找著屬於自己的出路和答案。
即將捨去的自己 是那個慣性憂鬱的自己 有這樣的感覺
Thumbnail
我們有一天 會有夠長的人生 任人隨意翻閱